第三百三十七章 尘埃落定(第3/3页)

但他身边也有清醒人,宋献策很快就意识到,清军能败而不损、只是有序撤退拉开距离,对闯军的威胁就太大了。

第二天一早,他就面见李自成,指出要提防清军以骑兵迂回断粮道。

辽西走廊自山海关以内,还有百十里的狭长贫瘠地带,沿海处处容易被掐断,不得不防。

李自成听后,这才神思转为凝重,不得不认真对待。他并没有什么好办法,眼下多尔衮已到,成掎角之势,他再要强攻破关,希望已经不大,越相持只会越不利。

权衡之后,李自成选择了再次虚晃一枪,派出前军逼近到多尔衮暂退后新立的营寨,耀武扬威约多尔衮决战。

多尔衮想让吴三桂先消耗,自然不会出战,倒也被闯军又提振了一把士气。

谁知,李自成当天白天还耀武扬威约战,到了晚上,忽然就全军分批逐步拔营后撤,多尔衮一时不察,倒也被李自成打了个时间差,安全退到了抚宁卫。

多尔衮又气又急,次日连忙让骑兵四处哨探截杀,阻挡李自成后撤的前锋部队。李自成则只能如李陵退匈奴那般,缓缓结阵而走,每日只能行二三十里,保持戒备退却。

双方打了好几场激烈而规模不大的斥候战。清军骑兵每每逮到闯军松懈的机会,就冲上去一番骑射冲杀。等闯军左右部围裹上来,清军再丢下数十具尸体退却。如是十几次,弄得闯军上上下下疲惫不堪。

而到了这一步,多尔衮也拿足了筹码,派人逼着吴三桂必须以精兵追击!否则就要视为背盟!由清军夺取山海关了!

吴三桂也赫然发现,随着李自成退过抚宁卫,退往昌黎县,自己各个方向都被多尔衮包围了,除了直接弃关渡海逃跑,他实在没有任何筹码可用了。

他也不得不慎重地派出了一万五千精锐,包括一万关宁军老兵,还有五千唐通、白广恩的旧部,从山海关出发,尾随李自成追击。

吴三桂如今还有四万兵马,但那两万多新募集不久的壮丁是不堪野战,只能守城的。所以吴三桂必须把所有新兵和数千老兵骨干留下守家,他能抽出的精锐野战部队,也只有一万五千人。

经过多日拉扯,双方最后终于在昌黎县附近,爆发了一场大决战。

多日的拉扯、断粮道,让闯军士气渐渐低落,状态不佳。

而自从进入北京城以来,闯军中那些由河北三边明军投降而来的新附部队,也多被北京城流行的鼠疫所滋扰,经过这些天的发酵,也是天意不助李自成,让这部分部队战斗力大减。

对面的清军,则因为游牧骑兵的特性,受鼠疫损害较小。至于闯军那些从山西河南来的部队,受鼠疫损害其实也不算太大,主要是在当地住了多年,已经有一定免疫力了。

崇祯末年这场大鼠疫,本就是崇祯十四年开始从山西流传出去的,崇祯十五年时蔓延到河南等地。

所以如今的山西、河南兵只要还活着,都已经扛过一波感染,有一定免疫力了,只有河北兵才是刚刚几个月前才放开被集中感染,战力低下。

但不管怎么说,哪怕只是河北兵被大量感染,对闯军的总体战力也是一个不小的削弱,这些天拉扯下来,闯军战斗力至少因此又下降了一成多。

各方因素此消彼长之下。二月十四日,闯军在从昌黎县继续往东回撤的途中,终于在一次吴三桂的追击骚扰下,忍无可忍,返身杀回,试图跟吴三桂追出关的部队血战一场。

吴三桂也是没料到李自成会突然放弃继续后撤,此前因为多日麻痹,跟得有点过近了,终于被缠住,不得不陷入血腥绞肉。

两军在昌黎县西南的葫芦河两岸,展开了杀声震天的肉搏。闯军之所以能返身缠斗得手,也是得益于他们此前已经摆出要渡过葫芦河的姿态,

而吴三桂见这是敌军缓缓撤退、吴军远远追尾期间,第一次逮住敌军半渡而击的机会,这才咬得紧了,原本是想在此吃掉李自成最后殿后渡河的后军的。

闯军背水一战,大部分士卒暂时都能鼓起勇气,少量怯战试图涉水逃跑的,不是被督战的自己人砍杀,便是被已经提前在葫芦河西南岸蹲点迂回的多尔衮骑兵斩杀。

血战持续了大半天,吴三桂的一万五千精兵,死伤竟达到了数千之多,关宁军精锐也扛不住六七倍数量的闯军猛攻。

但多尔衮显然不会让吴三桂倒下,到了午后,眼看着吴三桂已经扛住主要伤害、把闯军全体体力都消耗得极多,多尔衮抓住时机,让他的数万骑兵轮番侧翼冲杀。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双方都是运动战,而这个时代的红夷大炮却因为移动困难、部署缓慢,在这种野战中都没有得到发挥,

只有少量快速机动的佛郎机,以及老掉牙的虎蹲炮,和各式鸟铳火铳,轰鸣纷飞,杀得天昏地暗。

一场双方加起来足足二十多万人的血战,就这样最终在葫芦河两岸持续了整整一日。

残阳如血时分,葫芦河河面都被尸体塞断了。

农历二月中,北方凌汛未至,辽西的河流也都没有完全解冻,有水流的河道宽深不足夏天丰水期的一小半。闯军残部渐渐不支,竟能直接踩着尸体过河后撤。

李自成本人亲率部队血战一整天,到入夜时,看着自己的十几万大军,在这种血拼中被切割成无数小块,生死不知,也是茫然绝望,最后被刘宗敏刘芳亮死命架上马背,如行尸走肉踩着尸体渡河摸黑突围逃走。

至于他的十四万人有多少能回到北京,就无人得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