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秒杀两广叛乱(第3/3页)

直到21世纪百度百科词条都不敢写他籍贯,点开词条修改记录,都可以看到好多轮申诉对骂质疑。一写是桐城人,当代桐城人就有申诉的,一说是怀宁人,当代的怀宁人就申诉,只好不写)

连阮大铖的知交好友马士英、正牌凤阳总督,都觉得这事儿实在玩大了,没希望,试图南逃撂挑子谢罪,但是被军头刘良佐扣住软禁了,作为一块招牌还要用用——这里不得不提一句,马士英这人,倒也不算本性太坏,只是他利益被阮大铖绑定了。

历史上马士英虽然拥护了福王上位,但也不算一开始就这么想的。一开始马士英是尝试过跟史可法合作的,但问题是兵荒马乱的年代,军队里的桀骜之辈不是文官能彻底控制了。

马士英也是看到刘良佐乃至历史上的高杰刘泽清等人已经磨刀霍霍要立从龙之功了,他怕被下面人甩开独走抛到对立面,不得不事到临头投机了一把。

但现在形势这么差,马士英也不傻,他知道福王是不可能成功的,而且要在凤阳称帝,这地方毫无战略纵深,被闯贼、鞑子和南京朝廷三方包夹,怎么都是死,他为什么要跟着死?

可惜,他的试图逃跑抗拒,最后也验证了这个时代军头的失控,刘良佐竟然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老上司捆了强行当招牌。如此一来,就算将来查证马士英没有参与,但一个无能约束之罪是免不了的,能罢官流放留一条命在,就算南京朝廷宽仁了。

……

福王在淮北仓促折腾,试图据中都凤阳称帝的同时,因为消息阻隔,朱树人已经千里急进,从湖广南部带兵突入两广,开始清算另一路反贼了。

还别说,两广地区有一位藩王靖江王,还真是头铁。这位靖江王都不是朱元璋的子孙,初代靖江王是朱元璋侄儿朱文正的儿子,传到崇祯年间,已经是第十三代,名叫朱亨嘉。

历史上,这位朱亨嘉在福王政权覆灭后,还跟着唐王、鲁王争夺过正统,在两广自称监国,最后还试图称帝,随后被推翻杀了。

如今,因为蝴蝶效应,朱亨嘉在跟南京朝廷产生冲突、抗拒不朝的情况下,被福王瞌睡递枕头,就顺势狼狈为奸,

他自己依然称监国、但尊福王为帝,只是因为南京“伪朝”隔绝南北,导致身在中都凤阳的皇帝没法直接行使对两广的政权,就由他这位监国代监两广。

因为准备得比历史同期更充分一些,加上有福王的势力帮着渗透串联,朱亨嘉还真就闹出了比历史同期更大一些的声势。

因为他的突然偷袭、挟持地方督抚大臣,两广总督丁魁楚竟然被偷袭俘虏了,朱亨嘉还一度争取到了上万人不明真相的部队愿意拥护福王。

(历史上是丁魁楚俘虏了朱亨嘉,但丁魁楚这人也没什么本事,算是内斗内行,外斗外行,清军一到他就投降了,还把收缴的两广诸王财物黄金二十万两、白银三百万两献给多铎/李成栋)

这些小人物的蝴蝶效应也不重要了,反正就是朱亨嘉和其他两广藩王与无能总督狗咬狗两败俱伤的戏码。

而朱树人带着天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来时,仅仅小战一两场,久不经战的两广卫所兵很快崩溃,直接选择了重新投降朝廷。

朱树人前后花了不到一个月,连跑马圈地在内,就占领了从广州到桂林各地,好生清算了一遍。

朱亨嘉也知道自己罪孽深重活不了,怕遭受酷刑,在被俘前选择了自尽。而被他俘虏的两广总督丁魁楚,也被绝望的乱贼心腹报复杀害。朱树人只好请朝廷再派一个新的总督过来。

当然,如果潞王岳父觉得烦,没有合适人选派不出总督,那也没事,反正一个省有一个巡抚就够治理了,总督本来就不是必选项,还可以让他朱树人兼督两广的嘛。

短短一个多月,两广剩下的藩王和总督丁魁楚麾下一些被朱树人盯上的、他前世能在历史书上记住名字的大汉奸,就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再合法不过地消失了。

历史上会被丁魁楚献给多铎和李成栋的那二十万两黄金、三百万两白银的诸王逆产,当然也都被朱树人没收了。

立下这平叛之功,朱树人回武昌之后,应该也可以被名正言顺加官进爵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