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江阴围城(第2/2页)

他们把仅有的红夷大炮都拉来对着这些三角堡狂轰,然后组织大量铁甲士卒直接飞梯登城,觉得这些三角堡藏不了多少人,只要以数十倍甚至更多的士兵四面围殴,绝对能拿下。

然而一打起来,多铎就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

这些三角堡之所以造成三角,都是经过严密的数学计算的,其外侧的两道三角形斜边角度,刚好都是跟后面主城墙仅有的那几个马面炮台互相呼应的。

清军如果沿着那两条外斜边蚁附,就会被后侧主城墙马面的红夷大炮精准侧射,打成穿糖葫芦,火枪队也可以敞开了侧射,让攻城士兵都处在一条瞄准线上。

而清军如果绕过三角堡的两条朝外斜边、非要从朝内的那一侧攀爬,倒是可以防止刚好处在交叉火力线上,但那个位置距离主城墙也最近,只有几十步,要腹背受敌。

最歹毒的是,阎应元修的这三个凸出式三角堡,其墙顶的女墙垛堞,都是只有朝外那两条斜边上才有,而朝内面对主城墙那一侧,是没有女墙垛堞的,光秃秃无处藏身。

三角堡的高度也比主城墙略矮一些,确保一旦这些外围工事被清军夺取,清军也无法在墙顶站稳脚跟,因为他们毫无掩体,站位还比后面主城墙的明军低,只会被单方面屠戮射杀,挨个点名。

显然,这一切背后的数学原理、设计应用,又是朱树人点拨的,并且由朱树人在武昌的学术理论团队加以论证、工程技术人员具体检验过的。方以智、宋应星,每个人都在其中做出过贡献,最后阎应元不过是一个学习并加以应用的集大成者。

清军的初次轻率进攻,直接后果就是丢下了足足千余具尸体,却什么都没得到。还不得不重新回到慢慢围城、慢慢制造重型器械的老路上去。

清军转移目标后好不容易鼓舞起来的士气,也再次低落了下去。士兵们在泥泞中迂回搬运,推着车轮时常深陷的牛车,把围城物资运到敌后的城东、城北,把江阴城四面都分割包围起来。

对面的阎应元,也没一味死守,甚至敢于在清军少数围城部队先锋、辎重过于深入,或者脱节时,主动打开江阴县的城门,派出敢死队反击,把清军落单或陷入泥泞的辎重队截杀。

虽然这种截杀只成功了一两次,但也极大地鼓舞了江阴城内守军的士气,让他们愈发尊重阎应元,对他的一切命令毫无保留地遵照执行,如臂使指。

多铎一开始完全没料到明军有这个胆子,损失了两批陷入泥泞的马车后,不得不让自己麾下的围城部队相互之间别离太远,不要落单,但这却导致了进度的进一步迟缓。

清军花了四天时间,才初步建立了围城阵地,又花了五六天,才修起必要的防御工事,避免明军突然出城骚扰时被打个猝不及防、顾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