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朱树人:提兵十万援合肥(第3/3页)

朱树人也只好暂时作罢,摸了摸朱慈煜的脑袋,简单说教两句,让他到旁边玩。他今天主要是来找朱毓婵的。

“父皇已经收了群臣无数奏折了,三天后孤便要出京,带兵督师合肥。阿济格那边有苍水兄和刘国能顶着,淮扬有李辅明。

孤坐镇合肥,只要击退阿巴泰和博洛、岳乐,南京人心便能重新安稳,用不了多久时间,后续追击,自然会分派众将,不会亲力亲为的。”

朱树人随口许诺,也不管自己做不做得到,这些话只是为了让妻子安心,别多想。

朱毓婵果然还是有些不舍,大眼珠子都水汪汪的,挽住夫君的胳膊摇晃:“又要亲征?都当王爷了怎么打仗还得亲力亲为?这两年看着朝中百官都挺服帖的,怎么事到临头又闹腾了。”

朱树人凛然道:“这有什么好怪百官的?这不是孤应当做的么!要说掌权,当年贾似道在南宋权柄小么?忽必烈重临,他不还得亲自督师。

权势国柄,本就是靠攘御外侮建立起来的,谁能护佑我大明江山,谁才配享受天下人感恩、将士拥戴。何况我只是去合肥,比三年前休战前那最后一战,也危险不了多少,那一战,我最后不也去扬州督师了么?”

朱毓婵嘟着嘴想了一会儿,低声细气地问:“那要是打了胜仗,还得亲自带兵追击么?孩子还这么小,你还舍得远离。”

朱树人:“如果反击能拿下凤阳城,那肯定是要战后进一下凤阳城的,好歹是收复了中都。其他各地,就算要反击,咱也不过淮河,就留在合肥,这总行了吧?”

朱毓婵得了夫君保证,这才回嗔作喜,勉强同意了。

不过她想了想,又交代了几个问题,无非是关于饮食起居这些,让朱树人就算领兵在外,也不用跟将士们同甘共苦,毕竟都是王爷了,还是应该搞点特殊化的。

对于这些老生常谈,朱树人当然也让她尽管放心,表示不会刻意作秀的。

朱毓婵又问:“子翎姐跟夫君也算新婚燕尔,这才过门四五个月吧,还是好好想想怎么过她这关——去合肥,不会还带妾侍吧?要是能带,带着也好,好歹有个照应,妾身不会吃醋的。”

朱树人倒是被这问题问得一愣,随后斟酌着说:“被夫人这么一说……倒是可以带两个到合肥,也有个照料。当然只是带到合肥城里,不会带进军营。

孤不是好色,也不会以姿色决定带谁,就只带子翎和玉京吧,她俩毕竟文辞便给,也曾为朝廷立下功勋,在宣传扰敌军心方面有所建树。留在身边,说不定能做些宣传工作。

这几年朝中政务革故鼎新,也算开明了不少,自从密之兄派子翎到了江宁研究所勾当,后续大家闺秀的读书女子,也逐渐有允许参加这些闭门研究、学术切磋的。将来我大明能开放的女官,肯定会越来越多的,给世人树个榜样也好。”

朱树人当然也知道大明如今的礼教有多么森严残酷,所以也没指望步子迈太大扯着淡,女官这种事情,虽然明初就有,现在要恢复,也是千难万难。

所以前几年停战种田、慢慢整顿内政,朱树人也只是在一些学术博物类的研究岗位上,以及一些文化宣传岗位上,用一些事务性的女官。

总的原则,就是不让女人去协调事情、管理别人,只让她们做事而不管人。

明朝的男性官吏,是很难忍受女人在头顶上指挥他们的,但如果让他们指挥女人、女人具体做事,抵触就会小一些。

当然,以后如果某一些战线女人渐渐多起来,或者主要都是女人,那还是可以从女人里挑选管理岗,然后确保其下属也都是女人。由女人管女人,就没那么多人反对了。

任何改革,都得从软柿子开始捏。

这些近况,朱毓婵也是知道的,也就没有多想,任由夫君带上方子翎和卞玉京去合肥,好歹生活有个照料。

……

经过三天的紧急整顿,朱树人抽调了南京周边、江南各地驻扎的十万中枢军队,从采石矶渡江北伐,增援合肥。

当然,参战的军队绝不止这十万人。大明在淮南战线本来就常年驻有重兵,整个防线上摊开的兵力,全加起来三十万都有。

四川那边汉中、宝鸡前线驻扎有几万,

中路襄阳-南阳-信阳那边常年驻扎近十万人,

中路合肥及周边,包括寿县、巢湖等军事重地,也常驻八万多人,

再东边扬州、淮安也有六七万。

所以朱树人把江南的十万战略预备队压到合肥一线,跟合肥战区原本的八万大军合兵一处,就可以有十八万人对付阿巴泰、岳乐、博洛。

如果不够,还能继续从后方湖广、江南抽调援军。当初朱树人在湖广、四川时,就能拥兵达三十万。

如今大明种田发展数年,原本属于南直隶的朝廷军队,还有江西、浙江、福建的兵马也都被朱树人整编重练、补足空饷缺额,他能调动的总正规军兵力,也已经至少翻倍了,总人数不下六十万。

这动员比例还算是很低的,一定程度上走了精兵路线,也考虑到了军工生产的跟进速度。如果跟北边的清廷那样动员,朱树人就是动员出一百万炮灰也不难。

毕竟有新式武器可以使用,却非要走人海战术路线、弄一大堆士兵用低劣的武器去作战,那也不符合朱树人的风格。人多了反而容易人心涣散士气不稳,不患寡而患不均。

试想如果朝廷明明能大量生产步枪、生产水力锻造的钢甲,却让更多的士兵没有步枪、没有钢甲就去打仗,那些分配不到好武器的士兵会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