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孤可以假装不知道(第2/3页)

朱树人这都已经知道阿巴泰其实是气急病死的,还愿意装糊涂,对外还说是阵斩,

属下因为运气不好、没能进一步立大功,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是对方立了那么大功,还自掏腰包多发赏赐……

这样的领导去哪里找?

这是巧立名目变着法儿给手下多发钱多给荣誉啊!

如今大明后方,也还有四五家小猫小鱼没什么实力的远支藩王,也还有五六家被废为庶人、夺取爵位,但血统依然是朱元璋后人的存在。

但这加起来十个左右的家族,但凡以后谁敢再跳出来质疑。或者是朱树人的儿子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他需要公主老婆再生一个再过继,那军队中的将领也绝对会无条件彻底支持朱树人了,谁敢跳就灭了谁。

那些养猪王爷算个毛?他们无非就是父系血统有朱元璋的血脉罢了,鄂王爷的儿子,好歹母系也有朱元璋血脉了,不够么!

天下精兵强将,多年来吃的是鄂王爷的饭,领的是鄂王爷的饷,受的是鄂王爷巧立名目的封赏,有官职有爵位,有荣誉有子孙富贵,当然要绝对无条件效忠鄂王爷一脉了!

鄂王爷说什么,什么就是天下正朔、纲常大义!

朱树人等曹变蛟黄得功发泄够了,也温良恭俭地吩咐二人起身,不必多礼,让大家自去整备人马,继续打扫战场、调理伤员、收兵回营,为后续反攻做准备。

众将自应诺操办不提。

……

话分两头。

九月初八这场淝水大战,以清军被歼高达八万人之众收场,溃兵的逃回、收拢,自然也需要持续混乱数日。

从逃回的阿巴泰心腹侍卫处、得知阿巴泰死战不退,气急攻心病亡于阵中的消息后,后方寿县战场和凤阳老巢的清军,自然也是士气狂泻,人心惶惶,进一步加剧了清军后续的混乱和战术部署的走样。

朱树人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所以他让黄蜚、蔺养成等带领步兵主力的部队,好好休整以备再次进击,

却让曹变蛟和黄得功,筛选状态保持相对较好的两万铁骑,自成两军单独追击。

明军在合肥战区一共有三万多骑兵,但相当一部分在淝水决战中伤亡、战损,状态并不好。所以能挑出两万继续高强度作战,已经算很不错了。

好在对面清军的骑兵也不多,两白旗加正蓝旗,活着逃回去的也就一万七千人,而且其中是有伤兵的,实际上没法全部投入下一场战役。

明军战后状态下降,清军自然也有状态下降,不可能再孤注一掷跟明军死磕,

朱树人料定阿巴泰之死,多多少少会导致清军指挥混乱持续一段时间,继续战还是守,意见肯定会不一,反对岳乐和博洛的人也会冒出来,这都是难得的可乘之机。

他估计这段混乱的时间,少则持续三四天,多则五六天七八天都有可能,正好顺势扩大战果。

更何况,明军在八公山和寿县包围圈里,还有三万多战力保存得不错的守城部队,一旦明军救援部队展开追击,守城兵也能出击、里应外合,明军把握就更大了。

决战后仅仅两天,九月初十这天,曹变蛟和黄得功,就带着两万铁骑,在前一天的虚晃一枪掩饰后,突然调转枪口杀奔八公山以南的清军围山大营——

在这一攻势之前,明军是做了一些假动作的,曹变蛟和黄得功先是从容渡过了淝水,到了淝东,摆出要捏软柿子,追杀那些渡到淝东的清军溃兵、一直追到凤阳的架势。

结果才追了一半,突然调转枪口往北,直插八公山以南的清军围营背后。

负责寿县和八公山两处防务的,是明军将领刘肇基等人,一共有三万兵马,其中寿县城内约两万,八公山大寨和炮台等处有一万多人。

两处负责包围的清军,总人数倒是有五万,比守方的明军总人数还多两万,但这两天已经人心惶惶,

加上明军掌握着淝水河道,清军在淝东、淝西和淮北三处的驻军,急切间很难第一时间守望相助。任何一处如果遭到明军集中优势兵力重点进攻,另外两处清军只能干看着。

所以当曹变蛟和黄得功与刘肇基里应外合、先挑最软的柿子捏,本就人心惶惶的八公山南侧围营清军,很快就选择了突围回撤,前往寿县与凤阳之间的怀远县驻地。

清军跑得很快,好处是兵力损失相对较少,两万部队只付出了一千多伤亡,就开始突围了,又被明军衔尾追击杀伤俘虏了一两千人,剩下八成兵力总算是全身而逃。

只不过,清军退得那么干脆,其对明军造成的杀伤也就微乎其微,曹变蛟和刘肇基夹击之下,进攻的明军总共才死伤了几百人,就换取了歼敌三千的小胜。

曹变蛟原本也还是有机会继续追击的,但考虑到淝西还有包围寿县的清军更大一支部队等着去包抄,曹变蛟和黄得功才舍小求大,没有深追。

朱树人和曹变蛟他们都不知道,被他们放跑的这一路围八公山清军中,就有大汉奸耿仲明的部队——他儿子前几天刚刚才被俘、怕死投了大明。

而耿仲明逃跑后,后来就这么直接逃回到了两淮清军老巢凤阳城,凤阳清军守将也没提防自己人,只是验明了耿仲明军主要将领的身份后,就放他们进城了。

……

淝东包围八公山的清军大营被打崩、大部逃回怀远、凤阳的消息,当然是当晚就传到了淝西的寿县城外清军大营。

在淝西和淮北,加起来还有三万多清军,他们也都知道了自己肯定迟早会被明军尝试反包围,肯定不能坐以待毙,等曹变蛟黄得功腾出手来,得现在就立刻想办法走。

无奈清军此前绕过寿县、八公山南下的举动本就冒进,因为没有拔除掉水路要害节点,战船没法跟陆军齐头并进。

淝东清军好歹能直接走陆路、沿着淮河南岸逃回怀远,而淝西清军要逃,就面临要么北渡淮河,然后走淮北行军撤退。要么先东渡淝水,然后沿着淮南撤退。

无论选择哪一条路,清军都得渡一条河,而淝水淮河的三岔口位置,是被明军八公山炮台封锁的!船开不进来!

没办法,清军只好选择依靠这段时间在淝西就地搜集的小船,以及临时打造的木筏,慢慢分批把部队渡到淮北集结、以备重新有序撤退。

另外发现还是不够快,就只能要求一部分位于寿县下游、淮河干流上的清军渡船、战船,顶着八公山炮台的封锁,摸黑往上游航行,通过危险地段,然后帮着摆渡。

然而寿县城内的明军守军,却丝毫不准备放过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