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3/3页)

吴三桂亲自挥舞宝剑,策马督战,随着清军蜂拥冲上,双方很快绞杀在一起。

“砰砰砰——”数千杆隆武三年型老式武昌造纷纷开火,配合其他鸟铳火力,轮番叠进而射,在清军步兵靠近之前,就割麦子一样放倒了一排排的士卒。

豪格不想让满人骑兵冲第一波,想保存核心实力,所以就先让汉军旗的步兵炮灰上了。没想到面对明军有组织的拦截,汉军旗步兵竟冲得如此低效,死伤骤增却进展缓慢。

当火器已经出现代差,步兵对步兵的冲锋战,本来就容易变成一边倒的屠杀。明军连番狂射,给敌人造成了重大伤亡后,士气愈发上升,关宁军人人大呼酣战,声震数里。

豪格眼看反而给吴三桂把士气打起来了,只好不惜代价,让满人铁骑先带头冲锋,同时步兵也全速跟进,抓紧每一刻友军用生命争取来的时间差。

宁远城外,一时血流漂杵,数以千计的生命,在短暂的几刻钟内飞快流逝,尸体伤兵枕藉。

豪格越打越是心惊,为何当年他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手下败将吴三桂,现在也变得这么坚韧有骨气了?

清军一波波地消耗,一波波地反复冲杀,在付出惨重的代价后,倒是确有一部分骑兵部队彻底杀穿了吴三桂的防线、冲到了明军背后。

问题是,哪怕阵线某些部位已经被凿穿了口子,但剩下的明军还是坚守在阵地上,既不因为侧翼暴露而退却,也不崩溃,甚至都没有因为恐惧而逃回宁远城内选择据城死守。

只能说,随着大明的复兴,大伙儿都知道大明是必胜的一方,士气上来之后,人人胆子都更大了,何况关宁军本就是悍勇著称,这般加持之后,更是豪格无法想象的。

反而是一部分清军死战突围成功后,也不想着返身助战友军了,既然都逃出来了,那就直接跑呗!然后突围部队就直接脱离了战场……

战场上出现了诡异的一幕,清军虽然有少量突围成功,但兵力优势却越打越小,突出去的就只管自己逃命,也不回头背刺接应友军——

主要是他们知道回头也未必有用,明军的火枪空心方阵破骑早就被清军习惯了,他们知道明军背后的火力也可以很强劲。

这种情况下,明军纵然被清军不惜代价,在局部打出一些缺口,但反而造成了清军的夺路而逃,谁都想通过这些缺口冲过去,给自己找条活路。

吴三桂虽然做不到全歼敌人,但也拼命让步枪队往缺口处挤压,从左右两侧对着缺口疯狂以交叉火力扫射,夺路而逃的清军要通过这段死亡之路,就得忍受同时来自左右两侧的集火。

一时之间,死亡之路上堆满了清军的尸体,每突围出去一个人,路上起码死两三个。

混乱的血战持续了半天,一直到午时清军也没能彻底打垮吴三桂,战场上残留的兵力对比,却开始扭转。

眼看黄得功李定国随时可能出现,豪格也是没办法,只能一咬牙,带领最后还没突出去的骑兵部队,往北翻越燕山,用最后的时间差绕草原逃跑。

而还在包围圈中的步兵和辎重,就只能作为殿后拖时间的,彻底丢给黄得功了。

午后未时,黄得功和李定国终于赶到了战场,与血战后损失惨重的吴三桂残部,前后夹击,彻底把各方面都衰竭至极的清军步炮兵和辎重队全歼。

经此一战,豪格如惊弓之鸟,也不敢再想走辽西走廊、再突破一次锦州了,剩余残部全部走燕山以北草原,狼奔豕突回到盛京。

满人武装,在山海关以来的连番血战中,又折损了至少两三万人,导致满人的男丁人口总数,也进一步从七八万人,跌到了四五万人,衰弱到了极点。

汉蒙部队和壮丁炮灰,加起来折损也有数万,清廷的威望,已经彻底不存。

而最让豪格气愤的是,当他逃回盛京之后,没过几天,又派出斥候打探,他还惶惶不可终日地以为明军会乘胜追击。

但明军山海关、宁远、锦州大胜三场后,居然虚晃一枪,只留兵守卫山海关,而宁远和锦州则被明军放弃了,直接搬空了钱粮物资人口撤回关内,把空城留给清军。

很显然,张煌言的谋划,就是要消耗满清的有生力量!

他现在有海军之利,只要清军还敢回来占宁远,明军就随时能绕后断路,再来收割一波!

相比之下,明军要是守宁远,就得分散兵力,给清军留下各个击破的破绽,那还不如收缩兵力,把敌人放近了打,一切以多杀敌兵放血为核心目标。

反正在宁远杀一个清兵,肯定比跑去盛京杀一个清兵,要省力得多。

豪格想明白这一切后,居然彻底没招了,明明放着空城也不敢去占。辽西走廊四百里,竟渐渐成为了无人区,双方都在收缩,不给敌人迂回绕后断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