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该收割了(第3/4页)

平庸的开国君主竭尽毕生精力才智,能开个国就不错了,死后哪管洪水滔天。但凡开国时稍微留点手,多考虑长远而束缚了自己的手段,说不定连国都开不了,就为人作嫁了。

至少要才智超越秦始皇两三倍的人,不用竭尽全力也能开国,那才有余力为长久多排一些隐患,用吃相更好看、闭环更自洽的方式统治。

所谓文无武不立,武无文不久。立都立不了的人,不配思考久不久的问题,那是给立得绰绰有余的人去思考的。

朱树人出现之前,中国历史有资格初窥这一问题门径的统治者,满打满算不超过两个半,能融会贯通的更是一个没有——不过这也不奇怪,要是能融会贯通,哪还会有那么多改朝换代?

朱树人自己就算多了几百年见识,也不敢说能融会贯通,只是他知道自己有资格去为长远计想一想试一试了,仅此而已。

……

在南京的日子过得很快,等候晋商内线和山西边军勾引蒙古人动手的同时,朱树人在南京,最后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补偿一下被他冷落闲置了三年的侧妃方子翎。

方子翎也是可怜,原本十八岁家里就给她谈婚论嫁,赶上崇祯末年一堆变故,整整拖了三年多,二十一岁才嫁出去。

婚后倒是过了三年多安稳日子,生了个儿子。但刚到儿子满两周岁,夫君就带着公主正妻去北京留守,一晃又让她独守空闺了两三年,如今都二十七八了,有男人的日子加起来不过才三年多。

这三年里,朱树人在北京自然是不缺女人,已经育有一子一女的公主朱毓婵,也在北京又给朱树人生了个儿子,如今还没满周岁。

其他小妾们,这几年也给朱树人又添了一子一女,至今“秦淮四艳”总算是都有了子女,也不至于晚景凄凉。

朱树人如今都累计有四子六女了,要不是他家大业大够继承,怕是都不好收场。

随着公主生出嫡次子,显然鄂王府的王爵也轮不到方子翎之子继承了,只能由公主的儿子继承。

而且朱毓婵所生的嫡次子,都没法用“朱慈某”的取名方式,因为朱慈X的格式是给朱常淓的孙子用的。朱毓婵次子法理上还是皇帝的外孙,只是跟着父亲被赐的国姓姓朱,不是跟皇帝姓朱,性质不一样的。

于是这个嫡次子出身后,朱树人甚至还得费一番手脚,给方子翎生的庶子改姓,改回他本人被赐姓之前的本家沈姓,好让方子翎的孩子继承祖父沈廷扬的爵位。

这一切,都让朱树人觉得挺愧对方子翎的。儿子生下来都五年了,才改回祖姓,孩子都能记事了,不知会不会有什么心理阴影。

加上这次朱树人又会亲自北上,估计要到彻底消灭了满清,才会回来跟她长相厮守,他自然愈发要好好补偿方子翎。

在南京期间,他几乎只恩宠方子翎一人,其他小妾也都不碰了。

“王府的爵位也不能继承了,娘子不会怪孤吧,这几年苦了你了。此番再北上,最多一年多,后续就能长相厮守了。”

临走前不久,又一次夜深完事,朱树人忍不住搂着方子翎,言语安慰。

方子翎还是很淡泊:“妾跟随相公,所图不过知心。富贵爵禄、枕席欢娱,都是次要的。这几年虽不能相夫,却也能教子,一样安享天伦,还能抒践平生所学,不亦快哉。

陛下还给妾加了封号,按皇太孙养母算。是妾自己推辞的,才没有要。宫中对妾也都颇为尊重,已经足够了。”

方子翎提到皇室对她的礼遇,显然已经很满足。不过皇太孙养母的“某某夫人”称号,她是真不想要。主要是明末这些名头都被用臭了。

之前魏忠贤掌权时期,就有天启帝的奶妈客氏被封为“奉圣夫人”,结果却跟魏忠贤勾结狼狈为奸。

方子翎自然只是希望他这个鄂王侧妃的身份纯粹一点,别沾染其他身份。反正皇室对她的礼遇尊重完全可以用别的方式体现。

朱树人跟方子翎聊了一会儿皇太孙和其他儿子的教育,方子翎也是一时兴起,跟他说起,这三年完全没觉得空虚,因为为了教好儿子和皇太孙,她这三年编了一部书籍,虽说是启蒙读物,但大人也可以读,用来常识扫盲。

朱树人回南京一个多月,原先还忙于政务,没了解过子女教育,此刻听方子翎提起,才关心了一下,这才知道,方子翎编的是一套博物学百科图志。

除了动植物、矿物图鉴,还有最基础的数学物理化学知识,甚至还把朱树人这几年里跟她书信切磋验证的原子论分子论也加进去了。

而书里那些数学知识,也都可以配套简单的天文地理常识进行验证,比如通过“如何看海上船只桅杆在离开一定距离后消失在地平线上”,结合勾股定理就算出地球直径,用数学方法证明地球是圆的。其他基本几何原理,也都跟天文地理形象现象结合,深入浅出。

当时明朝自己的印刷术,除了活字之外,雕版还停留在木刻阶段。但是木刻用来绘图确实不好用,而且成本高,不耐磨。

如今朱树人已经大量引进西方技术人员互相切磋,国立的研究所里也有研究改良印刷术的工程师们,他们就中西合璧,结合了西方的古腾堡印刷术,弄出了“胶泥雕刻、灌铜浇铸”的雕版,配合含蓖麻油的油墨印刷,取代了传统雕版的水基墨水印刷。

至于雕刻成本和铜模板昂贵的问题,反正只是雕刻少数可以流传万世的科普书籍,发行量大,也就无所谓了。

而且这些书一开始都是动用皇家经费雕印的,最初目的是皇太孙的理工科思维启蒙教育,当然要下血本。

教好了皇太孙,再顺便多刊印几千几万册,给普通士庶子弟购买,五两银子一套,也算是泽被苍生。

后世读到这套博物学图志和数理化常识扫盲作物的人,也都会感谢皇家教育的溢出。

朱树人了解了小妾这三年的工作成果,也是感叹不已。

确实,一个女人能做到这一步,都立德立言了,想必她的生活和灵魂都会非常充实吧,是否有夫君能长期陪伴她,又有什么在乎呢。有些女子天生就是事业性的。

朱树人在南京陪着方子翎琴瑟和谐,一起切磋科普和文教工作,不知不觉就过了两个月。

到了九月份的一天,北方终于传来了军情消息,是坐镇山西的刘国能发回来的。

朱树人部署的那套模仿“马邑之谋”的圈套,果然很成功,蒙古人上当中计了。

这也要归功于朱树人比汉武帝时大行令王恢更加有耐心、放长线钓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