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清堡宗顺治(第2/2页)

“是孤犹豫了,那就没什么可说的,让李定国、吴三桂全力攻城!破城后不许杀害伪帝,不要侵扰内宫,但其他满城、内城可以三日不封刀!

汉人住的外城,不许随意杀戮,到时候必须内外封锁起来!也要提防内城满城的人逃到外城、混入汉人伪装走脱!

所以,最好是先攻破外城,再攻破内城,两个破城时间稍稍拉开一些,哪怕破外城后有实力立刻破内城,也不许马上破,不给浑水摸鱼的机会!”

……

朱树人的命令,很快在三四天之内,就送到了盛京军前。

李定国和吴三桂这段时间主要就是对着外城火力准备,等信这段工夫,外城城墙其实已经有几处轰烂了。

确认了王爷的要求后,李定国也很快回过味儿来,理解了王爷的真实深层想法,于是坚决贯彻。

经过五六日血腥搏杀,击毙了数千清兵后,明军于十一月初九傍晚攻破了盛京外城南门。

大明的军队涌入外城,逐巷搜杀,因天色过于昏暗,无法趁势连续再攻内城,给清军留了半夜的时间逃命收缩。

次日黎明,外城的清军残部余孽自然已经被明军搜索杀尽。明军随后好整以暇拆毁了一些民房区片,把攻城炮拉进来、重新在外城内、内墙外设置阵地,挖坑挖沟,以图轰击。

仗打到这个份上,其实顺治已经心虚得不行了,还试图派出使者跟明军谈判。

但外城都破了,只剩一个内城,明军怎么可能跟他谈?李定国已经吩咐下去了,夜里巡夜小心一点,看到鞑子就开枪,不用考虑抓俘虏活口。

所以顺治派出的两批人,没有一个捞到开口机会的,

连同他大舅子佟国纲,也是在侍卫们保护下偷偷摸出内城、想打着白旗靠近明军营地找李定国谈判,结果半路上就被明军哨兵乱枪击毙。

就算佟国纲有阚泽的口才,连曹操的面都见不到还混个屁?

外城攻破后第四天,盛京内城也被攻破。

十万如狼似虎的明军勇士蜂拥杀入,明军士兵的人数比内城的满人人口数量还多,简直碾压。

城内满人平民一看到明军杀红了眼,也纷纷拿起柴刀猎刀猎弓抵抗。

满人普遍有渔猎樵采的生活习俗,所以家里常备的也不会是农具,而是打猎工具,发动平民抵抗参战时,战斗力也确实比中原的汉人平民强一些。

汉人平民被逼反抗,多半只能拿锄头。他们好歹能用猎弓跟胸甲步枪兵对抗。

明军见状,也纷纷换上了霰弹,因为对面的满人临时抵抗者都是没有甲胄的,用命中率低下而杀伤力巨大的独头弹太浪费了,还不如用霰弹,弹丸数量可以增加个十倍、只是放弃了破甲能力,杀无甲兵刚刚好。

军中一些跟随朱树人十多年的军官,看到眼前这一幕,也是不由有些失神,回忆起了往事——当年只有朱树人刚刚带兵的时候,对付革左五营那种鱼腩部队,才会全用霰弹,欺负对方无甲。后来面对李自成张献忠,敌军老营着甲率上来后,霰弹就受到了限制。

没想到打了十几年仗,最后收官之战反而返璞归真了,临时拿起武器的满人也是无甲。

但不管有甲无甲、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只要拿起武器,就是大明的敌人。

两天惨烈的巷战后,盛京内城数万人大半战死。

李定国亲自带兵杀进崇政殿,把这座伪皇宫封了,宦官全部杀光,然后把顺治一行俘虏了。

崇政殿里好几处堆满了柴草,似乎是顺治在破城之前动过放火自尽的念头,但最后还是怕死没敢下手,直到李定国杀到面前,他还是亲自捏了个火把站在柴堆里。

李定国拿着宝剑,让士卒团团围住,喊话让对方弃械,还说只要投降大明可以饶他不死,也可以让他的后妃子女不死,如果敢自尽,那就连他妻儿和其他亲人统统一起杀光。

顺治本就是因为佟国纲等派去谈判的使者都死了、没能带回谈判条件,才以为如果落到明军手中,怕是会死得比烧死更惨百倍。

现在听说可以不死,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人,也谈不上什么骨气,更没见识过血腥,一犹豫就被俘了。

搞定这一切,李定国才算松了口气,又让人封存了崇政殿的财物珍宝,到时候得先运回北京,交由鄂王爷处置。

相比之下,吴三桂捞到的差事,就比李定国要名声差点,但更实惠。

主要是吴三桂毕竟放清兵入关过,这个污点是永远存在的,所以对盛京的最后强攻,可能不能让他杀进皇宫俘虏伪帝。战役之前,朱树人就吩咐节制过,吴三桂心里也清楚。

因此,吴三桂杀进内城后,就只是往十王亭等处去,把留在盛京的满清诸亲王、郡王本人及家眷胡乱屠戮一番,把十王亭财物珍宝尽数搜刮一空。

这部分东西,可以拿一点劳军,也可以私分一些,但大头还是要拿出来,上下打点孝敬的,没法独吞。

因为这场战役本就是必胜之战,给你出战的机会,分配给肥差,本就是领导的信任,需要投桃报李。

朱树人让送军令的心腹给他带过一份口令,没有流于文字,大意无非是让吴三桂要杀人一定要抢在顺治投降之前,这样就算是“战争期间对方带兵抵抗被格杀”,是战死的,而非投降后大明再杀降。

这倒不是大明不想把这些罪人公正审判、明正典刑,判个凌迟或者腰斩什么的,平息天下民愤。

而是既然还要用顺治这块招牌,打击逃往松嫩平原和别处打游击的豪格,就尽量先淡化审判和杀降的问题,战场上格杀,那就谁都没话说。

吴三桂很清楚鄂王爷交代的战略,也知道这些人活到战役平息后就不好办了,也就乐得干这种活儿,反正自己也能顺便抢一把,这些金银珠宝都算是劳务费。

两个满清亲王,三四个郡王,还有一堆本人不在盛京的王爷的家属,都一股脑打包倒在了吴三桂的屠刀之下。

事后顺治如果问起来,那就是吴三桂在战场上杀的,大明优待俘虏,可以放心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