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么防官渡之战(第2/3页)

而大阪城已经是当时扶桑第一的巨城坚城,眼前的大浦城简直就是小鱼小虾。

明军第一轮炮击就把津轻信义惊得目瞪口呆,简单校射后,第三轮就开始命中土垣和围墙,直接把大门和土垣轰烂了几个口子。

到第五轮炮击时,一枚开花弹和一枚四十斤铁弹直接命中了只有区区三层高的天守阁。天守阁就被直接炸得倒塌下来,藩主津轻信义直接因为塌房被活埋砸死。

而明军居然到了这一刻还没发起冲锋,依然按照操典等十轮炮击火力准备打完,然后试探性冲锋,确认没有像样的抵抗,才一拥而入——如果抵抗依然坚挺,第一道防线上的守军依然不退,那么明军就会按操典再炮击十轮。只不过这种情况在此没机会发生了。

第一波十轮打完,明军蜂拥往里冲,弘前藩的几百个武士、几千个普通士卒乱糟糟各自为战,很快被列阵推进的明军摧垮。

明军已经有了新式步枪的排队枪毙加持,扶桑人敢用长枪或者弓箭铁炮列阵对战的,那就是送菜,根本进不了明军射程。唯独少量武士直接拿着武士刀冲锋,才有机会接近明军,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哪怕当了躲过火枪弹雨的漏网之鱼,光凭着武士刀也没法在刺刀阵面前讨到便宜。

整个弘前藩武艺最精湛的武士,也就是奔着以命换命的凶悍打法,换死最多两三个明军小兵,然后就被乱刃扎成马蜂窝,而更多的是只能换死一个明军小兵,或者半路就被白白击毙。

那场面虽不比那部描绘幕末的电影《最后的武士》,却也差不多悲壮了,很有艺术价值。

……

弘前藩四千武士和更多农兵,一天之内被明军团灭,武器代差的碾压,已经不是勇武和人数可以弥合的了。

要怪只能怪扶桑人掉线太久,都不知道东亚怪物房在明清互卷的大背景下,这几十年科技进步和军备竞赛对抗升级到了什么程度。

津轻家族也在乱战中被明军全部杀光,算是立威了。

又过了大半天,东北三藩的联军前锋才赶到。但看到明军如此凶悍,他们的少数骑兵部队也不敢再轻易上前,而是打算先集结兵力、相持拖延。

张名振让人稍稍追击了一下,用步枪队射杀数百扶桑骑兵,最后因为机动性不足追不上,见好就收回城。

明军毕竟是渡海而来,要在海上连续航行十日,所以第一批骑兵很少,战马渡海运输很难。

扶桑人连续两三场大败,东北三藩只好进一步加大动员强度,并且向江户的幕府求援,试图用人海战术把少得多的明军淹没。

扶桑各方商议了一下之后,觉得也只有这一条路了。因为这个时代扶桑的人力资源还是很充分的,唯一能用的就是人命——

后世很多华夏之人,对明清之际中日的历史解读有个误区,认为扶桑人一直人口只有大明的百分之几,但这其实是要分时段的。

如果是万历时期、壬辰倭乱那阵子,扶桑因为连续战乱,战国时期总人口始终在六百到八百万之间浮动,而那时大明有一亿多人,换算下来确实至少是扶桑的十五倍。

但是到了明清战争,叠加了历史上明末连续二三十年的天灾,大明人口最低谷时跌到过四千万,如今虽有朱树人的蝴蝶效应,最低谷时也只剩五千多万,现在回复和平数年,才爬回六千万。

而扶桑这边,战国结束后的第一个五十年,人口恢复是最快的。战国末七八百万人,到幕末四千万、一战时七千万。

江户时代两百六十年,至少一大半的人口增长,就是刚刚回复和平后的最初半个世纪完成的。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死的时候,人口统计大约是两千两百万,现在德川家纲没统计过,估计在两千四百万左右,已经是战国末的三倍了。

大明六千万,扶桑两千四,扶桑的人口,如今实打实是大明的四成!所以光拼人口,确实是不该小觑扶桑的。

这也是为什么朱树人没想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要对一个相当于大明四成人口的民族直接发动总体战,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现在扶桑人连败,却还不想认怂,又意识到武器代差太严重,那就只能堆人命爆兵了。不试一把他们是不会心服口服的。

只有真正全方位碾压打疼,才能让他们跟后世臣服米国爸爸那样乖乖认怂。

东北三藩加上周边被裹挟的仆从,还是有四百万石以上石高的,主要是仙台藩比较大,再加一部分江户幕府的直接支援。

扶桑人很快组织起了一支规模十倍于虾夷守军、二十倍于弘前藩守军的战力,也就是大约七八万人,还有无数可以随时扩大抓壮丁的后备农兵,来跟张名振的区区一万多明军水陆兵交战。

而张名振此前一直留着虾夷岛上的函馆城没有攻破,只是围而不打,为的就是勾引扶桑人增援。现在增援已经陆续抵达、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那么诱饵也就没必要留着了。

三月二十二日,张名振登陆作战后第二十天,明军突然发动强攻,把函馆城彻底攻破,城内一万三千日军全部被击溃,数千人直接阵亡,其余不是被俘就是逃散。

突围的函馆残兵惧怕明军,只好往北烧杀掳掠,进入虾夷人的地盘求生。这有惹起了虾夷人的仇恨,跟那些扶桑残兵互相绞肉残杀,战火进一步蔓延到了虾夷岛南部津轻半岛的扶桑族人、和北部广大地区虾夷族人的大规模仇杀,人口消耗何止数万。

而事实上,哪怕没有明军来吊民伐罪,历史上虾夷人到1669年的时候,也会在族长相库相郢的带领下,发动一场持续数年的起义,扶桑史书称之为“宽文虾夷蜂起”。

现在不过是让虾夷人对扶桑人的不满提前数年爆发起来。明军只要隔断扶桑本州岛的援军来虾夷平叛,那么光任由松前藩的扶桑族和海量虾夷人自相仇杀,松前藩的平民就抵抗不住。

整个虾夷岛当时大约有不到二十万扶桑族人口,虾夷人却多达五六十万,人口比例至少是三倍以上。

张名振把扶桑人在虾夷岛的统治彻底摧毁后,就任由虾夷平民和扶桑平民自行吃鸡自己卷,他则能集中全部明军,总计一万两千多人,到大浦城周边跟扶桑三藩联军相持。

扶桑三藩联军在集结完兵力后,就对大浦城发动了几次强攻。

张名振没有一开始就暴露全部火力,而是藏着掖着,好多勾引扶桑人投入,多杀点人消耗点人命。

扶桑人果然如惊涛骇浪一样撞死在筑垒地带,被射杀达数千上万。

两次惨败后,扶桑联军终于吸取教训,只能改为围而不攻,指望靠明军渡海作战、军粮补给不上,最后自行被围困饿得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