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现代大学的种子(第2/3页)

朱树人因为有前世大学的基础,如今算是重新捡起来,自然比方子翎反应还快得多。

而且牛顿的书面汉语水平、终究不足以让他全部用汉语写数学手稿,主要是有很多专业术语名词,当时汉语里压根儿就没有对应的词,连英语单词都是牛顿自己根据词源逻辑自创的,所以想写汉语都不可能了。

不过,这些数学单词和符号,在朱树人眼里,障碍并不大。他草草翻阅后,虽然挑不出错误,但却可以给牛顿提要求、画大饼。

只见朱树人随口点拨:“你这个只是一般积分的算法吧?其几何等效本质,就是用来求解上下边缘不规则的、由两条函数曲线包裹起来的区域的面积。

但如果要指导工程设计实践,我们还需要求两个上下曲面不规则的柱体的体积,这就要用到‘二重积分’。推而广之,

如果还要计算完全不规则体,连侧壁都不规则那种,就该需要‘三重积分’——总之你这个叫‘微积分’的数学工具还有很大的深挖空间,想想怎么推而广之,增加其泛用性,才能真正造福人类。”

牛顿闻言,顿时就彻底震惊了。

他终于相信,刚才方院长谦虚的那几句话,说“这些猜想的思路,其实一开始是摄政王殿下亲自灵光一闪想到的。只是他日理万机,没时间处理科研,才只是提个想法起个头,具体工作都交给下面的人”。

牛顿一开始觉得方子翎那是给朱树人贴金,但现在他已经彻底毫无怀疑了。

摄政王殿下居然能看懂英汉混杂的数学表述和全部公式符号,而且一下子就能切中这个数学工具还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一看就是一个非常有想法,高瞻远瞩适合给属下压任务的天才。虽然他本人未必会参与研发,但他很清楚人类的需求是什么。

一个擅长问出有价值有意义问题的人,往往比擅长解答这个问题的人更值钱。

“噢,尊敬的摄政王殿下,您的睿智实在是在下平生仅见,我还以为你们需要很久才能理解微积分的价值……请原谅我肤浅的偏见。

您的指点太对了,我确实觉得这个工具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我一定会努力的!实在是太惭愧了,不知……不知凭我献上的这个成果,能否说服您接受前面的条件、派出大明商船队向英吉利国出口石炭酸、浓硫酸和砒酸氢纳,

或许我这个成果确实还微不足道,但以后再加强完善,应该会很有价值的……”

牛顿居然已经开始卑微地担心“自己献上的数学成果不够份量,不足以说服大明摄政王花成本、担风险、打乱自己原本的节奏,赚这笔小钱。”

好在,朱树人还是求贤若渴的。

他一摆手:“孤知道,不用解释。这样吧,你献上的这个微积分,将来确实能有大用,但现在还不完善。

你愿不愿意与孤约定,留在大明求学、工作至少十年,期间本王自会比照科学院其他有卓著贡献之人,给你礼遇。

如果愿意,本王愿意看在你是个不世出的数学奇才份上,暂时放松对大明的浓硫酸、石炭酸、砒酸氢纳和其他药物的出口禁令,并且派遣大明船队去欧洲贸易,普救被鼠疫所害的万民。”

牛顿松了口气,连忙称颂:“尊敬的殿下,您的仁慈就像阳光雨露,泽被寰宇苍生。相信英吉利国百姓都会永远感戴您的恩德的。

能够为您暂时效力,也是我的一种荣幸。”

朱树人微微一笑,也不接话。虽然他对英国人没什么好印象,但既然还可以顺便卖药赚钱,那也不寒碜。

他是去收钱的,不是去当国际注意战士的。

顺便还能赢得牛顿的暂时效忠,这笔买卖赚大发了。

自己之前零敲碎打的那么多科研工作,都还不成体系,一个个都是靠经验堆积和直接抄答案灵光一闪的个例。

以至于只要朱树人自己不开挂指点方向,大明科学院的研究模式,就还是只停留在“突发奇想加试错”的层面上。

当然了,不是说试错法就没有进步——至少相比于原本时空的大明,如今的大明已经算是“肯试错”了,原先那是试都不肯试,资源都不肯投。

历史上一直到爱迪生那种人,研发不也是搞“灵感加试错”嘛,要不爱迪生怎么会说成功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那99%的汗水就是最笨办法的试错。

在生化环材这些不太讲究逻辑的领域,试错法堆实验规模,也能大力出奇迹,所以大明前些年,就专注于化工研发,这是朱树人对自己禀赋有了充分认识后,扬长避短。

但是物理数学这些领域,包括电学、机械设计,这些东西就很讲逻辑和悟性了,不是砸钱试错可以大力出奇迹的。

直到如今,牛顿即将发力!大明终于可以把科研领域另一条腿,那条“理论指导实践”的路径短板,给补上了!

这牛顿来得太及时了。

从此以后,就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该大力出奇迹的大力出奇迹,该理论指导实践的就理论指导实践。

朱树人甚至觉得,原本“科学院+研究所”的模式,到如今也终于不够用了。

有了牛顿这颗种子,未来的大明要摆脱大力出奇迹的堆砌试错,就要引进如今西方也正在萌芽转型的近代大学体系,建立大明自己的大学体系!

当然,西方那些垃圾的神学院法学院偏科烂货没必要学,那些也不比大明自己的国子监高贵多少。

朱树人要学,当然也要以那些有自然科学基因的西方最顶尖大学为蓝本来移植。

具体到1660年代后期,也就剑桥、莱顿这两所算是第一梯队,值得一抄,再加符滕堡的图宾根大学(出了开普勒)和萨克森的莱比锡大学(莱布尼兹在那里)

所以,朱树人在得到了牛顿的肯定回答后,立刻表示,他会尽快组织船队启航,希望载牛顿来的那个英国船长可以领航。

然后,他还希望牛顿多写几封信,给他留在欧洲的师友同学,让那位领航船长带回去,为大明招揽更多的当代自然哲学大学人才。

朱树人还特地指出了,他希望将来能看到剑桥系、莱顿系、莱比锡系、图宾根系四系的人才,在大明都有代表,都能百花齐放。

牛顿的震惊已经不够用了,所以他也没去怀疑摄政王殿下为什么对欧洲的顶流自然科学大学如数家珍,他就只当这是大明锦衣卫的刺探能力卓越,居然摸得这么清楚。

牛顿绞尽脑汁搜索自己的人脉关系,连夜写了七八封言辞恳切地信件,还在信里说了,有大明的摄政王殿下,托人给他们捎来了见面礼,邀请他们来大明留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