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母“慈”子“孝”(第2/2页)

你杨老头不会不好好把握住机会,非要闹到底吧?先前你还可以对皇帝说,不服去找太后论理,威胁尽显。

可现在人家太后都出面劝和,你杨廷和再说什么?

张太后道:“哀家之意,也不是要动大明的龙脉,西山开矿,还是要低调为之,也不能让民间对此事再有议论。另外呢,陛下呀,你先前要把西山的煤窑卖给那些商贩,哀家看来大可不必!”

朱四苦着脸道:“母后,其实儿也不想如此,这不是朝廷连弥补东南海防的银子都凑不出来,儿想开矿……苦于没有启动资金,内府能调动的钱粮,都被儿用作军需,实在没办法,才如此的。”

说得很委屈。

内府本该属于皇家用度的银子,朕没拿来享乐不说,全都拿去填补朝廷亏空了。

没银子开矿,才想着去民间募集。

就这样还被大臣当作是胡作非为的君王,朕心里憋屈得很,母后可要为儿做主。

“那你也该提前跟几位阁老大臣商议好,何至于提前不说,等事发后再议?你让那些王公大臣怎么想?规矩还是很重要的。”

张太后似模似样教训儿子。

但明眼人如杨廷和,早看出来了,现在张太后因为两个弟弟的利益受损,再加上皇帝在她这个“后母”面前说了软话,张太后想以此来收拢小皇帝之心,这才出面帮忙说话。

这是母亲在教训儿子吗?

简直是母子俩唱双簧,打大臣的脸啊!

可人家说得没问题,面子上,太后在几位大臣面前教训了皇帝的不善之举,这面子给得很足了。

还是那句话,你杨廷和若是不服,下一步你还指望张太后跟你联手把小皇帝的皇位给废了不成?

杨廷和心中异常焦虑。

一旁的蒋冕暗中扯了杨廷和的袖子一把,意思很明显。

小皇帝在事情发生后,不去胡搅蛮缠,表现出了极高的政治素养,用策准确,跟太后搞好关系,弄了这么一出母子情深的戏码,太后站在新皇这一边,我们就必须要在这件事上服软退让。

否则我们连道义上的正义都失去了!

朱四道:“儿臣其实只是立功心切,想让别人知道儿配得上这皇位,有时是操之过急了一些……儿承诺,以后做事,一定会讲规矩,凡事都跟诸位卿家商议清楚,不会再私下行事。”

“好,好。”

张太后用满含期许的目光望着朱四。

没办法,谁让她的亲生儿子死了呢?

现在不靠朱四,还能指望谁?

难得朱四现在看起来一副孝顺的样子,这种事上没理由不站在儿子一边。

换别人来当皇帝就更好吗?

未必吧!

张太后随即望向杨廷和,道:“杨阁老,不知您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