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二章 对阵开始(第2/2页)

朱四气得来回踱步,半天后才冷静下来,指着黄锦道:“不急,只要谁观点好,立意佳,朕当场赏赐,赐他个官当当……相信要不了多久就会群起仿效。”

黄锦提醒:“陛下,若贸然赐官的话,会不会……改变今日议礼的既定策略?”

这会儿黄锦是顶着巨大的压力进言。

皇帝正在气头上,行事显得很任性,但其实朱浩有着明确的计划,今天只是在内部圈子中传播论礼内容,不分对错,只讲个人意见,就算要赏赐,也要等辩论会结束后,方显得皇帝是站在公平公正以及中立的立场上聆听下臣的意见。

皇帝一上来就赐官,岂不代表皇帝已有了偏颇的立场?

朱四皱眉道:“那……要是朕两边都赏呢?”

黄锦颇为无奈:“若如此,只怕支持另一边的人……会更多。”

朱四瞬间无语。

想想也是。

如果要引导舆论,最好的办法就是赏赐支持“继统不继嗣”观点之人,但这样会让皇帝陷入舆论漩涡。

但如果两边都赏赐,别人一看支持正统舆论也能得到赏赐,那为何还要跟主流舆论作对呢?

“再去探,不行的话……把敬道给朕请来!”

“陛下,朱先生不在。”

“他不是隐身幕后,确保火车通车仪式顺利进行吗?怎么可能不在?”

“火车顺利入站并开始卸货后,朱先生就回城去了,现在确实不在。”

“行,那就把唐先生叫来……真郁闷啊。这会儿要是有敬道在旁,朕何至于如此着急?心里完全没数啊。”

……

……

去请唐寅的任务,落到张佐头上。

张佐带着皇命,在人堆里把唐寅寻到,此时唐寅正被一群翰林院的读书人为难,他们没有进大帐篷内参与大礼议,却找到落单的唐寅开炮,当面就讲唐寅有违读书人恪守礼数的原则,把唐寅好一通批评。

甚至有指责他没有给皇帝自小便树立正确规范的。

唐寅一脸无辜。

我今天不过是来凑热闹,你们这群人在这里搞什么飞机?

本来唐寅指望张璁出来替他说上两句,但张璁一听说大礼议开始,人都跑没影了,估计是前去发表看法了。

反正朱浩只说让张璁配合黄瓒,但没说不让他出来发表观点,他自认这几年无论在何处当官,都潜心研究“继统不继嗣”的理论,并得到桂萼等人的鼎力支持,总结出一套完善的理论,这时候不去表现,更待何时?

名义上黄瓒主持大局,但你黄瓒的口才和辩才有没有我强还另说呢。

我这是靠实力上位。

“司礼监掌印张公公来了!”有人提醒一句。

一群翰林院的人登时怂了。

对阵唐寅他们信心满满,但要对线张佐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他们自问没那本事,于是乎人群快速散去,不费吹灰之力张佐便把唐寅“救”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