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欧洲的官僚主义(第2/2页)

这些其实都算是基础条款。

在基础条款谈好以后,附带条款就是双方主动提到的,比如张扬希望有一条“未来选择离开,可以直接走人,俱乐部主动结束合同,则需要支付剩余的薪水的”,这一条对他就非常有利了,因为离开变成了没有压力的选项,而俱乐部要辞退他,就必须支付剩余的全部薪水。

张扬对奖金的要求也比较高,比如球队拿到欧洲冠军,肯定要有大笔的奖金,但像是薪水、奖金之类的,双方扯皮的用时不多,其他附带条款,基本上也不太耗时间。

其实双方的谈判还是比较和谐,基础就是张扬希望留在俱乐部,俱乐部也希望张扬留下,可谈的空间就比较小了。安迪说“基础条款都谈好了”,明天再进行一些细节的磋商,合同就可以谈妥了,怎么就变成“一个星期能结束,赛季前能签合同”?

张扬只能感叹英国人的工作效率太低,明明已经是摆在明面上的签约,还非要很正式的谈上几天,似乎是为了彰显谈判的重要性?

要是评价一句,肯定是“无聊透顶”!

这也是欧洲的“官僚主义”了。

……

四月十五日,英超第三十四轮开战,米尔沃尔主场迎战曼城。

上一轮结束以后,米尔沃尔夺冠的希望非常大,但毕竟不是肯定夺冠,还是有不少人关注比赛的,米尔沃尔本身也吸引注意力,冠军球队总会有很多人关注,前来采访的记者也有不少。

不针对比赛本身来说,没多少人会看好曼城。

曼城的联赛排名第十五,俱乐部的财政危机就是最大的问题,高额的负债让他们很难再有钱投入到转会市场,大部分媒体都认为,曼城能保持水准,继续留在英超联赛已经不错了。

和米尔沃尔的成绩相比,曼城就实在差太多了,有意思的是,当曼城遇到米尔沃尔,不少曼彻斯特球迷,谈到“曼城未来的崛起”,都寄希望于“能找到和张扬类似的主教练”,“除非有高能力的主教练执教,否则到下个赛季,曼城依旧会是这样,目标也会继续放在保级上。”

曼城的新帅皮尔斯,可不愿意听到类似的言论,那等于是质疑他的执教能力,但有一点他是必须承认的:在主教练行业,他还只是个人,没有带队取得过好成绩,能力水平还不足以让球迷认可。

皮尔斯担任主教练的时间比张扬还短,之前皮尔斯是一名球员,2002年兼任曼城助理教练,直到去年夏天,才正式被提升为主教练。

曼城选择让皮尔斯执教,一则考虑他对球队比较了解,二则是节省经费:一名英超级主帅的薪水,能赶得上一个明星级球员,皮尔斯的薪水连替补球员都追不上,自然会给俱乐部省下了不少钱。

皮尔斯的执教水平就很难确定了。

曼城俱乐部的打算,是看看皮尔斯是否能胜任,若是球队成绩有大幅度下滑,就会让皮尔斯离开,寻找一个能够带队的主帅。

皮尔斯的带队只能算“过的去”,曼城的保级问题不大,但也仅仅如此了,俱乐部还是决定多给皮尔斯一些时间,毕竟更换主教练是否是好事也很难说。

这就是曼城,以及主教练皮尔斯。

米尔沃尔和曼城比赛,压力并不是很大,教练组考虑的都是明天和米德尔斯堡的足总杯半决赛,本场取胜问题不大。

比赛进程也是如此。

当比赛开始的时候,曼城还打出了一些气势,即便是在客场,他们也快速威胁到了米尔沃尔球门,可随着比赛的进行,米尔沃尔取得了场上的主导优势,并在第二十八分钟完成了进球。

进球的是布拉尼夫。

布拉尼夫利用一脚禁区内的头球,帮助球队取得了进球,米尔沃尔领先也让球队打的更加轻松。

之后比赛基本没有悬念。

下半场米尔沃尔继续发力,斯米切尔和西恩·戴维斯的配合,让替补出场的柯蒂斯·威斯顿找到机会,威斯顿以一脚凌空抽射,帮助球队取得第二个进球,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柯蒂斯·威斯顿的第一个英超联赛入球。

上个赛季,柯蒂斯·威斯顿的表现不错,也是球队取得英冠冠军的功臣之一,但威斯顿太年轻,技术能力一般,经验就不用多谈,本赛季球队引入达伦·本特以后,边路也有孔切斯基、克拉克等人,威斯顿就很难有出场机会了。

现在的威斯顿只是球队的边缘替补。

当需要球员补充阵容的时候,威斯顿还是不错的选择,他似乎没有得到“功臣待遇”,但其实也是没办法的,英超联赛不同于英冠,米尔沃尔要应付的对手,早就提高了一个档次,对比赛胜负要求也高了,实力不足的球员,就只能沦为边缘替补。

威斯顿还是有优势的,他的优势就是年轻。

以威斯顿的年纪,可以继续呆在米尔沃尔,偶尔帮助球队出场,增加一下比赛经验,慢慢来成长磨练,他还有足够多的时间。

张扬对威斯顿的表现还算满意。

一个年仅十九岁的球员,还能要求什么呢?能代表米尔沃尔出场,并且表现还过得去,就已经相当不错的,更别说,威斯顿在关键位置,还打进了漂亮的进球,他觉得以后应该多给威斯顿机会,或许威斯顿也能像是布拉尼夫一样,能够挑起一些重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