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六章 汉洲的民商(第2/2页)

“是呀,汉洲本土市场委实难做。”朱炳坤摇摇头,说道:“仅靠汉洲军方的订单,根本不足以消化我们的生产,而且,汉洲民间市场几无需求。”

“那朱掌柜……”向贵全担忧地问道,作为同乡是在不忍他在汉洲折戟沉沙。这巴达维亚估计短时间内也无法返回,若是银钱周转不灵,自己倒不妨资助一二,使他度过此难关。

“无须为我担忧。”朱炳坤展颜一笑,说道:“这汉洲民政府新成立一个汉洲出口总公司,将本土所有工坊过剩产品全部以市价收购了过去。所以,若我等私人工坊产品,目下来看,倒不用发愁一时的销路。”

“那个什么汉洲出口总公司可是支付现银与你们?”向贵全好奇地问道。

“当然,十足的汉洲银元。”

“这汉洲将这加工了的皮毛收了去,他们又要销与何处?”

“听说他们准备卖到大明,以及日本,朝鲜。”朱炳坤说道:“也不仅仅只有皮毛制品,还包括高粱酒、蜜酒、砂糖、军器……等等,凡是汉洲所产的东西,说是跟着移民船队一起运往大明及周边地区。”

“那这运输路途可够远的,这货物恐怕卖不出多少利润吧?”向贵全说道。

“人家汉洲出口公司的主事也说了,只要能稍稍平衡移民船队的费用,就足以抵用了。”朱炳坤说道:“他们目前不在乎商业利润,只求将商品销出去,可以让汉洲的工厂作坊能持续地运转。待那个什么形成工业规模了,产品成本自然会压得很低,同时还能提前占据一部分大明周边市场。”

“大明物产丰富,工坊众多,所产商品更是无数,怎会容汉洲万里迢迢前来抢占市场?”

“但目前大明不是在闹流贼嘛,说是以后还有得乱。”朱炳坤脸色凝重得说道:“汉洲的一些官员说,大明可能要不了多久,就亡了。那个时候,别说能生产什么商品物资,恐怕还要死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人。以后呀,涌入汉洲的明人可能会更多。”

涌入汉洲的移民增多,意味着汉洲消费市场的扩大,那就是说,他们这些最早进入汉洲的商人工场主,会据有先发优势,获得更多的收益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那我们得加快布局汉洲市场了。”向贵全喃喃地说道:“既然汉洲敢保证我们货物的销路,那我们还怕什么!撸起袖子,加油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