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改立太子(第3/3页)

既如此……

姜沃道:“来年春日,应当就有朝臣上奏了。”

太子的东宫就跟筛子似的,什么事儿都瞒不过外头的朝臣。自东宫递奏疏到御前,估计耳目聪灵的朝臣,此时已经得信儿,筹谋着请皇帝改立太子之事。

这也是一桩顺应帝心的功劳啊。

姜沃眼前甚至浮现了一幅画面:许敬宗李义府两位,可能此时正在家中奋笔疾书,连年夜饭也顾不上吃。

毕竟,自从上次他们参奏长孙无忌谋反不成,就总有点心病和焦虑,觉得未彻底切中帝心,生怕皇帝心里给他们记下了一笔。

他们二人必然会抓住这次机会,顺应圣意。

只是……

姜沃想到正月里的贡举与二月里的放榜——若有朝臣要上奏改立太子,估计也得等贡举放榜过去吧。

各地学子都在京中,朝中还是以安稳为上。

因往往就是这些还未入朝的学子们,最爱议论朝事指点江山。偏生他们又都会舞文弄墨,很容易把一件朝事,闹得沸沸扬扬流言满天。

*

然而,姜沃还是高估了许、李二人的耐心。

正月十六日。

元宵后的第一日大朝会。

姜沃未至大朝会——吏部许多官员都告假未至,因这一日是贡举进士科开考日。

作为考官,姜沃是身在尚书省都堂,看着兵卫审查过的学子鱼贯而入。

进士科正式开考。

姜沃之前未去向王老尚书探问考卷,此刻卯时已到,才与学子们同时拿到他老人家出的进士科五道时务策题。

正在与老尚书请教,就见有吏部的书令飞奔而来,告知二人今日朝上大事。

门下省侍中许敬宗,弘文馆学士李义府上奏,如今国有正嫡,国本未正,非国家之福。

奏请陛下改立嫡子。

王老尚书闻言也不免一惊——倒不是惊这个事,以王老尚书人脉也早知太子‘自请让位’,东宫将要易储。

他老人家惊的是这个时间。

此时王老尚书看着鸦雀无声,正在进行进士科考试的都堂,心内升起些不满:许侍中这也太急了吧,这还在贡举期内呢!

倒是姜沃忽然冒出来一个想法:诶?许李你们二位,尤其是李义府,之所以这么急……

不会是特意挑了她不上朝的这一日,尽早上奏吧。

*

好在许李二人上奏虽急,也甚合皇帝心意,但皇帝未急。

许敬宗李义府正月上书,皇帝先将此事押后。

待二月春榜放出,贡举事毕,除了考中留京等待吏部进一步考核授官的学子,其余各州贡子都大约散去后,才着手处置国本事。

永徽六年三月。

皇帝下诏:以皇太子忠为梁王、梁州刺史,即日出京赴任。立皇后子代王弘为皇太子。[2]

百官拜贺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