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第三步初:武改改(第3/3页)

且天后更直接与许圉师说明,此番建东都太庙之事若无差错,明年许圉师可任门下省(现在是鸾台)侍中。

许圉师:扶我起来,我还能继续奋斗。

**

而此番,东都太庙建立之事,已经致仕多年的李淳风,通过徒弟上书给天后,请求为三庙选址并卜算吉期。

其实原本,李淳风只想上书为太宗的庙卜算的。

姜沃:……师父,私下可以这么说,但真不能这么干。

李淳风也明白,只好一并上书。

而说起东都太庙,师徒二人又不免说起很多年前的一道谶语——

并不是那句‘日月当空照临下土。’而是李淳风曾经给姜沃看过的另一道谶语“杨花飞,蜀道难,截断竹萧方见日。更无一史乃乎安。”[2]

姜沃当日一看就知道,这是安史之乱!

而今日,她不得不跟师父说说她‘梦中之事’。

说来,武周代唐,但是还在两都保留了高祖、太宗、高宗三庙,四时行天子享祀。

但,安史之乱后,安禄山先打下东都洛阳,后逼入长安,两京俱陷入敌手。洛阳更是一度变成了叛军的都城。那时,倒还是大唐,但高祖,太宗、高宗的庙都不保。

其实,姜沃深知,她也好,眼前的师父李淳风,以及会问她大唐社稷的裴行俭,以及许许多多的人……

他们念着的大唐是太宗皇帝口中的“戎狄稽颡,皆为臣妾”的大唐,是“使兵习斗战,前无横敌,莫致遗中国生民涂炭于寇手”的大唐,是“昭昭有唐,天俾万国”的骄傲与华夏脊梁的大唐![2]

而不是安史之乱后,皇帝为了夺回长安洛阳两京请回纥出兵,竟与之定下“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的‘大唐’;不是坐视默许回纥入洛阳“恣行残忍,士女惧之”烧杀抢掠的‘大唐’;更不是国都六陷天子九逃,两京数度“百曹荒废,曾无尺椽”的‘大唐’![2]

是,那时候唐的国号还在,祭祀的依旧是太宗(甚至为了聚拢人心,要更疯狂地祭祀太宗,哪怕东都的太宗之庙都收不回来)。

可那还是‘大唐’吗?

将洛阳无数百姓作为回纥出兵的筹码与贡品,坐视他们劫掠华夏百姓的‘唐’,是大唐吗?

依旧是那句话,天下人心浩荡,终有答案。所以唐在后世也会被分为初唐、盛唐、晚唐。

有的“唐”,又何尝、何配成为后世怀念的【大唐】。

彼时的天下万民,也只能是‘孤忠无路哭昭陵’了。

*

光宅元年十一月,天后下诏东巡洛阳。

不,是神都。

那是她定下的都城。

东巡路上,姜沃依旧奉诏随御驾。

在无数旌旗飘摇,车马粼粼中,两人再次讨论起了‘立庙’一事。

作者有话要说又是日万字的一天,这三天假期我实在是尽力了,明天上班第一天,应该只能双更,但到不了万了,家人们,明天见啦~

小剧场:

李淳风(从头到尾):太宗陛下一手开创大唐,太宗陛下才是开国之君;别人的太庙和牌位也罢了,太宗的庙不能出事;算洛阳城新立的高祖、太宗、高宗三庙风水的时候,也很自然把最好的一块给太宗而非高祖,甚至次好的也给了高宗……

李渊(在献陵磨刀霍霍):真的,这个臣子,我忍他很久了!欺人太甚!

[1]见于《推背图》之前有一章师徒对话提过的。

[2]所有“”的字句,出自《旧唐书》《资治通鉴》《全唐文》等。

*所有改动,见于旧唐书。已经尽量简略了……

而且本来古代官职就有点多,我看很多家人们原来就说过分不太清。这再一改估计更难分清了,所以六部九寺在本文中就依旧延用过去名字了。

放在这里,是给家人们看看,武皇多能改,而且绝不止这些,武皇把所有都改了【除三省六部九寺,余监、率之名,悉以义类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