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位极人臣(第2/3页)

以皇帝对那些武家亲戚的了解,他们多半会借着帝势耀武扬威,成为当地一害。

还是早看管起来的好,将来说不定还有地方,要用一下他们‘武家人’的身份。

但李显已经被岳父带跑偏了。

此时就语重心长嘱咐李旦道:“因父皇的缘故,咱们到底身份尴尬,以后还是老实些罢。”

被二哥创的歪七扭八的李旦无话可说,告辞离去。

不过……李旦出门后想了想:虽然二哥的思路不正确,但答案起码是对的。

如果他这么想,能让他像自己一样,躺的平平整整,老老实实过日子,平平安安一辈子也好啊。

暗卫说完后,告退离去。

姜握则端着酒杯而笑:周王,是懂得类比的。

暗卫走后,皇帝提起了陈年旧事——

李显周岁前多病,当时帝后带他拜了玄奘法师后,法师道此皇子与佛有缘,可于年幼时剃发着法服,以保平安。

故而李显被记为玄奘法师的弟子,七岁前,都是小和尚打扮。

而自从剃度出家后,李显的身体确实是好了起来。

当时的帝后都是松了一口气的。

但此时,圣神皇帝认真问道:“莫不是,当年剃掉的不只有头发?”言下之意,是不是身体健康是拿脑子换的。

不然怎么解释,都是他们亲生的子女,她对未来储位的心意,曜初、令月和旦儿都看的明白,怎么就李显自己跑偏到不知道哪里去了,被外四路的岳父哄的找不着北。

这……也是看着周王李显长大的姜握,心道:这很难评。

两人讨论完周王李显的成长过程后,夏日的天色都擦黑了。

圣神皇帝看着外面穿梭不停,在各处点灯烛的宫人道:“明日大朝会时辰早,你不必再折腾出宫,一早再起身入宫了。”

**

次日晨起,又是一个日光明耀的好天气。

大殿上,代表朝会开启的金钟被庄隆敲响。

九声方止。

回荡在每个人的耳边和心头。

在群臣意料之中的拜相之前,还发生了一件有人意外,有人有所预料的事——

两位公主两位皇子,均上表请改姓武氏。*

帝准奏。

对此,绝大多数的朝臣都是沉默的。在天翻地覆的变化中,这似乎都算不得什么了。

尤其是这是皇室一家子人的事儿,似乎也轮不到旁人来干涉。

当然以上这些话,清醒的人自知,不过是骗骗自己罢了。帝王何来家事?这改姓自然是大事。

只是就如同他们根本无力阻拦圣神皇帝登基一样,这件事,他们阻拦也无用。

况且,别说公主皇子本就是皇帝亲生,就连之前全须全尾李唐宗室里的公主,且是高祖李渊之女(辈分都不对),还曾上书请奏过陛下愿意改姓武氏,甚至要认圣神皇帝为母。[1]

这便是帝王之权。

在锅里的蛙蛙们,绝大多数安静地躺平。

但还是有几位蹦了一下,下意识道:“陛下,可周王、殷王皆是先帝子嗣!如何能……”

姜握垂眸:依旧是只说周王殷王,对公主们提都不提。

所以,曜初的路,也自有她的难处。

圣神皇帝神色未改:“过去二十载,公主与两王未随朕姓,自也是朕亲生亲养的子嗣。怎么,难道如今不随先帝之姓,就不是高宗的子嗣了吗?”

“诸卿若有此疑,可代朕去问问先帝。”

蛙蛙们再次躺回了锅里:温水还挺舒服的。

*

这一日大朝会,朝上不只多了一位尚书左仆射,一位门下省侍中。

还多了一位大司徒。

圣神皇帝为姜相加正一品三公之名——

自古来,朝中官位之重,无过于三公三师。大唐的官职品级设置特殊,哪怕到了宰相的位置上,若无爵位或者虚职,也是正三品的实缺(中书省和门下省宰相为三品,尚书左仆射为从二品)。

而三公三师乃正一品。

故而自有三省六部后,三师三公就多为宰相之上的荣誉称呼,只加给简在帝心的宰相。

譬如长孙无忌做过的太尉,李勣做过的司空。

自两人去后,朝上多年未有三公三师。

今日,又有了一位三公在朝!

唐之职官明定:三师,乃训导之官也,多加封于帝师;而三公,则是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2]

三公乃太尉、司徒、司空三职。

至于皇帝为何给姜相司徒之职,而不是排在最先的太尉,朝堂之上许多朝臣都以为,是上一个太尉长孙无忌下场不好的缘故,皇帝有所避讳。

其实,除此外,君臣两人更彼此心知肚明的缘故,是司徒这个官位来源。

《左传》有云:“昔少昊氏以鸟名官。”这才始设置了司徒、司马、司寇等官。[2]

仙鹤。

亦是百鸟之一,朝以凤皇!

皇帝许司徒官职,其实是想起了仙鹤。

*

圣神皇帝声音落下的那一刻,姜握脑海中亦响起了系统里的声音。

【亲爱的用户66688号,恭喜你达成白金成就·位极人臣】

姜握熟练地先押后领取成就奖励,然后暂且静音掉小爱同学激动的声音。

她面对丹陛之上的陛下。

“臣,领旨。”

“必不负陛下之意。”

作者有话要说(回收番外伏笔,姜姜的大司徒)

(没看过番外的家人们,还是可以不看!等全文完结一起看~)

*历史上武承嗣也以这个理由,鼓动大臣上书,让武皇传位给他。

*放一下史册上求生欲很强的李旦:李旦主打一个躺平:在武皇做太后期间,去祭祀【太后服衮冕搢大圭,执镇圭为初献,皇帝(李旦)为亚献,太子为终献。】在别人请命让武皇登基的时候,李旦【皇帝(旦)亦上表自请赐姓武氏】

[1]《旧唐书·列传一百三十三》与《唐会要》都有记载:【千金公主(李渊第十八女)以巧媚善进奉独存。抗疏请以则天为母,因得曲加恩宠,改邑号为延安大长公主,加实封,赐姓武氏】

[2]见于《唐六典》

完全不负责任小剧场。

乾陵:

听完李显的类比,还有那句‘因父皇的缘故,他们身份尴尬’。

荔枝(气晕):果然有的儿子,真的可以不要的!改姓怎么够,要不过继出去吧。

荔枝(看向李承乾):大哥……

李承乾(十动然拒):雉奴,我有子嗣。

荔枝(再看向李泰):你……

李泰(得意):我也有儿子,还很聪明。

荔枝(冷哼):才不过继给你!(儿子再是显眼包也罪不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