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帝王醉卧(第2/2页)

那是端午前的炎炎夏日,他正在往门上悬挂艾草。

转头看到姜握在望着他,是很担忧的神色,手里还拎着给他的药。后来,夕阳落下去,院中渐渐蕴起凉意。两人就坐在院中,边饮凉茶边闲谈。

就是那天,崔朝感觉到,她有些变了。

于是他问道:“你今天,遇到了什么意外之喜吗?”不用多说,他们彼此都明白,他说是意外之喜,指的自然不是什么尚书左仆射和大司徒的官位。

她颔首应是,笑容如释重负。

虽然姜握当时没有明说,但崔朝忽然就猜到了,哪怕没有任何的证据,可他就是觉得:让她这么如释重负的,应该是她终于……自由了。

何为自由?他想起了他们交换过的‘遗书’。

想必是她可以不用怕‘命去不自由’。

真好。

之后崔朝便从先帝过世的伤心中渐渐走了出来:挚友已逝,但知道这世上,他至为在乎的另外一个人,能够免于病痛的折磨,能够决定自己的去留,便足以让他欣慰了。

崔朝望着眼前的安定公主。

“公主,你幼年长在姜府。她与你讲过‘异乡人’的故事吧。”

曜初默然。

幼年时,她为这些故事迷惑过:姨母为什么讲那么多异乡人?明明她生于长安,长于宫廷,京城就是她的故乡。

后来,曜初觉得,姨母故事里那么多异乡人,大概就是为着,姨母作为女子,在这朝堂之上是‘异乡人’吧。

为此她还问过‘姨母是不是觉得很孤独’?

那一日,是她第一次见到姨母落泪,且是泪落如雨。以至于曜初整个人都惊怔住了,手忙脚乱去擦。

也是从那时起,姨母就极少再唤安安,便都是曜初了。

崔朝的声音轻轻响起:“所以,公主不是明白吗?”

他望着天边层层叠叠的黄昏暮云。

曜初不知道是不是看错了,夕照中,似乎有泪光一闪而过一样。但她在凝神去看,就发现崔朝的神色,一如既往的温和平静。

崔朝是想起了过去这些年。

他们两人都在朝为官,但姜握走过一处,会有一处的朋友。

而他并没有。

鸿胪寺于他,也不过是一份擅长的公务。

甚至,他最喜欢鸿胪寺的地方,便是接触的人不需要总见面,多是异国他乡的使节,按照礼数客气应酬往来就是。

多的是见了一次,此生都不会再见的人。

彼此无涉无碍就好。

他只想平平静静过他自己的生活。

崔朝想,他们很多地方很像,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这里吧。

有句话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但他觉得,有些事与‘穷、达’无关,与性情有关。比如她最开始与如今的兵部尚书,从前的和亲文成公主结识的时候,她如何算是‘达’呢?

可她依旧深深记着文成公主,记得那句‘会去见她’的承诺。并在数年后,在朝上为文成公主归国而据理力争,并且真的到了吐蕃接文成公主回国。

如今两人已是互相扶持的好友,甚至是袍泽战友,互相可托付安危甚至生死。

不只有文成公主,还有好多人,甚至是与她来往不多的前太子妃……

崔朝有时候想:你这样在意遇到的所有人,将来,离别时又要如何呢?

如果她能走,崔朝想,这次,便不要如滕王阁一般留她了吧。

只是……

崔朝忽然想起昨夜,她跟自己说:“我做了个特别好的梦。”语气那样圆满而喟叹。

所以,她不会走的。

崔朝道:“公主是不是想过,如果你‘不能令人放心’,她就不会走?”

“没有必要的,曜初。”到底是他也看着长大的孩子。

这一刻,他没有像曜初长大后,对公主一样的态度来对她,而是换了多年前温和照拂的语气:“她舍不得离开,所以,无需你让她担心,她便会给自己找做不完的事情。”

“不要担心了。”

而这日,崔朝还说起一件事——

“公主今日哪怕不到鸿胪寺来,我也要去寻你了。”

“吐蕃提出,欲要与我朝和亲。”

还不等曜初开口,崔朝就继续道:“和亲事可以不应,但问题是,朝臣们必要就此提出:武氏宗亲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