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曜初的钓鱼(第2/2页)

还觉得这如今的天下大势帝王更迭,他们依旧能插的上手。

当然,也不怪世家有这种“我们依旧很能打”误解:毕竟就在二三十年前,他们确实也通过长孙无忌,成功插手过高宗的立储之事,逼的当年的高宗,哪怕是皇帝说了也不算,只能立了世家扶持的太子李忠。

甚至再近一点的成功——他们曾经也是影响到太子李弘的,那是一位他们还算满意的‘克己复礼’重视礼法,仁厚宽和又肯听‘忠言逆耳’谏言的好太子。

可惜,这两次的胜利,都没能坚持到底。

甚至不知怎的,竟然一步错步步错,走到了这一步,这天下竟然出现了一位女帝!朝上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女官!

对之前连‘寒门’‘庶族’都不让上桌吃饭的世家门阀来说,这简直是……这简直是不可理喻,乾坤颠倒,天下大乱!

因此,他们是绝不愿意见到再出现一位女帝的。

尤其是这种继承制的女帝。

所以,其实世家对于‘非我族类’的武家人,也并非真心支持。

与其说是想支持武家人夺储,不如说是利用更准确点。

武家人有着跟当今皇帝一样的姓氏,却根基浅薄孤立无援。若他们想继承皇位,总得有人支持。

话又说回来了,对世家来说,哪怕武家人扶不起来也没关系,横竖他们也没啥损失。

就当白花点力气,给圣神皇帝添添堵,让她心烦一下子女和娘家的矛盾,何乐而不为呢?

毕竟圣神皇帝开创的‘糊名法’‘殿试’等选拔人才之法,可是狠狠伤到了他们!

*

姜握合上密报。

曜初面容上笑意依旧柔和:“有些世家想架桥拨火,之后不管此事成不成,都把武家扔出来当替罪羊,他们倒是全身而退?”

“全当看一场皇室的热闹。”

“这怎么成呢?”

想得也未免太美了吧。

曜初的手拂过案上属于她的‘镇国公主’的官印:“我从前听姨母讲过,也曾亲眼见过——”

“我的祖父太宗皇帝,父亲高宗皇帝,以及如今我的母亲圣神皇帝,是如何打压门阀世家的。”

从贞观朝《氏族志》到先帝朝的《姓氏录》。

从吏部改资考授官到糊名贡举,殿试选才。

一代一代,一脉传承。

曜初的声音不大,但十分坚定:“姨母,我会顺着先辈的路,继续往下走去,走的更远。”

她抬头望着对面之人——

将她带大教她读书识字的亲人,更是,老师。

“还有姨母之志。”

曜初还记得姨母的话,此刻轻声重复一遍:“哪怕愚公移山,必亦有后人移山矣。”

“我便是姨母的后人。”

“而且,我向姨母保证,‘后人’不会自我而终。”

**

这一夜,曜初还把自己接下来的计划细节拿给姜握看。

“我已经安排顺顺去做了。”私下无人,尤其是对着姨母时,曜初还是习惯叫李慎修的小名。

“万事俱备,只是在等武家人出门。”

曜初案上也有一份武家人的详细名单,姜握一看字迹还挺眼熟,显然是当日婉儿总结完毕后,也给镇国公主府送了一份。

而上面早圈好了一个名字。

武承嗣。

武三思跟武承嗣两人,性情上的贪婪是一样的,但入神都后,选择的做法还是不同的。

武三思更主打一个不要脸,并不看自己配不配,而是直接就想寻摸一个位高权重的人扒上去。所以他瞄上了无子无女,唯有一个女弟子的宰相。

但武承嗣的重点则更在于讨好皇帝:他觉得不需要讨好什么朝臣,只要他能替皇帝姑母办事,能讨帝王的欢心就够了。

故而这些日子,武三思在宅院中做梦联姻,武承嗣则在昼夜苦思冥想,他该做点什么,能让姑母看到他是个很有用的侄子呢?

曜初取过朱笔,如血一般殷红的朱砂色,将武承嗣的名字又圈了一遍。

“既然他这么想为母亲做事想立功露脸,我就替他找点事做。”

之后又顺手在武三思的名字上画了个叉,这个废掉了。

只是……

曜初抬眼笑道:“姨母,只是这件事里,还牵扯着一位姨母颇为看重的朝臣。”

“我顺便敲打敲打他,姨母不会怪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