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二章 报纸(第2/2页)

然而,如此繁琐而又错综复杂的关系,张顺自认能够压制住一时,压制不住一世。

典型的例子就是郑和下西洋,这固然让大明攫取了极大的利益,却也因为皇室垄断了大多数利润,最终如同昙花一现一般,无疾而终。

故而思来想去,张顺认为如果真正想让整个社会发生进步,唯有社会舆论,让各个利益集团各抒己见,彻底形成一些社会共识,才是长治久安、社会发展的最好办法。

就以当前的江南士绅集团为例,蓬勃的工商业发展,正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也是走向资本主义开启工业化的重要前提。

而江南各自奢靡之风以及各自怪现象,更是社会经济极度活跃的主要表现。

然而,蓄奴却不是。

这一行为不仅是社会的倒退,更是将江南社会的繁荣建立在许多奴隶的痛苦之上。

历史证明,这样的资本主义是行不通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所以,他这才希望用一场有序的思想风暴,彻底解决这个时代的思想枷锁问题,为开启真正的新时代做好充足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