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捷报(第3/4页)

张辅本就清冷的脸庞,更显得肃然,大呼道:“张宽在何处?”

“将军,张指挥使已率人驰援水寨。”

张辅眼中带着赞许,道:“这也是一条好汉子,农垦是一把好手,真拼命的时候,倒也迅捷如风。随我来,往东寨集结。”

当夜,火光冲天,厮杀四起。

数不清的兵马至各处厮杀。

而冲上沙滩的人,其实也是懵的,他们本是想袭击,谁晓得……好像自己被人袭击了一般。

无数的军马展开,边山卫的将士们在夜空之下奋不顾身。

此时天子乃是永乐,谁都晓得,当今皇帝最了解军中的情况,你真拼命,他真舍得给赏的。

张辅更是带着自己从南军来的亲卫杀得兴起,直接将登陆的大股海寇捅穿。

随即,张宽率一队军马杀至,将水贼合围。

又有水寨中的军船出发,直袭海中停泊的贼船,当下无数火箭照亮夜空。

这一战,直接厮杀到了拂晓。

拂晓之后,沙滩上到处都是尸首,滩涂似乎都已被血水染红了。

海面上,数十艘海贼的舰船,除了逃亡了一部分,其余的通通起火。

张辅率人点检。

随即,那张宽一脸疲惫地出现,道:“昨夜袭营的,竟有一千七百贼人。”

“未必有这么多。”张辅道:“除海贼战兵,怕也有多数是被海贼裹挟而来的。”

他观察仔细,瞧了地上有一些衣不蔽体,甚至连武器都残破的人一眼,而且他们的装束,与那精锐的海贼完全不同。

张宽此时则道:“这大洋之上,怎的会有这般大规模的海寇,他们好大的胆子。”

张辅道:“不管怎么说,总算万幸。”

张宽则是忍不住感慨道:“这是实话,倘若咱们没有重整军备,当真要被他们袭了,张将军,这陛下……咋还料事如神了?”

“我照实说,若非陛下远在千里之外运筹帷幄,只怕今日……边山卫要吃大亏,俺这老骨头也要交代在这里了,甚至边山卫被攻破也不无可能,一旦此地被攻破,教他们长驱直入四处劫掠,这方圆百里的百姓,只怕要吃天大的亏。”

张辅心里其实也很是震撼,说实话,这样料敌先机,让这学了半辈子排兵布阵的他,都觉得毛骨悚然。

于是张辅也禁不住地道:“陛下实在圣明啊。”

“报功,报功,赶紧报功。”张宽兴奋地道:“也不必报咱们的功绩,咱们算什么东西,陛下这神鬼莫测的本事,才教人惊叹,服了,俺算是服了,俺这一辈子,便是做陛下的忠狗也甘愿。”

张辅看着兴奋地搓手的张宽,心里想,想做陛下的狗……只怕轮不上呢。

不过他也大为振作:“你说的有理,此次虽只是斩杀了海贼,可对边山卫而言,也是一场大捷,这样的功劳,现今可罕见。”

二人商议定了。

便开始凑一起,琢磨着如何报功。

旨意是皇帝下的,他们是出力的人。

所以这个时候,但凡懂事的人都晓得,不能窃取皇帝的功劳。

因而,要大大地渲染这一次若无旨意提前警戒,会造成如何可怕的后果。

免不得,也要渲染一下这些海贼的实力。

张辅虽然为人严肃,却不是死脑筋的人,况且他久在军中,当然也晓得里头的诀窍,比如明明是一千多人,你四舍五入一下,说贼势甚大,隐有巨大之势,这很合理吧。

至于此番的人头,确实是不少,足足一千多个,已算是一场了不起的战役了。

张宽则在旁添油加醋地道:“还得加上,咱们张将军指挥若定,亲斩贼酋!”

张辅沉默了一会儿,却是摇头:“不必。”

“啊……这……张将军……”

张辅道:“我乃名门之后,就算没有功绩,这辈子也足以封侯拜相,下头的将士们杀贼实在辛苦,这敌酋的脑袋是谁砍下来的便算谁的,还有张指挥使亲临战阵,斩杀海贼无算,这一条也要算上,家父曾教导过我,冲阵时要勇悍一些,分功时需谦让一些。”

张宽听罢,不禁大为佩服:“哎……恨不能亲见荣国公风采。”

当下,又点检了缴获的舰船,以及一些海贼的俘虏,教人快马送捷报往京城。

至于其他的……则慢慢送去。

只是,在送捷报的快马要出发的时候,张辅却是突然对张宽道:“瓜,去采摘一些瓜来。”

“啥?张将军想吃吗?”张宽不明就里。

张辅摇头道:“此番报功,同时也送一些卫中的梨瓜一起去吧,这是告诉陛下,边山卫瓜种的好,杀贼也利索。陛下想念北地,让他尝一尝咱们山东大瓜,他定大悦。”

张宽听罢,浑身飘飘然的,却心悦诚服地对着张辅翘起大拇指:“虎父无犬子啊。”

虽然只短暂相处,张宽却发现,眼前这个少将军,无论是情商,还是智商,以及勇武,都是一等一的,自己他娘的混在这边山卫里做一个指挥,原本还以为屈才,现在才晓得,他是连给人提鞋都不配。

于是当下立即让人采摘了几个大瓜,教人八百里加急,通过急递铺火速送京。

……

这几日,杨士奇觉得自己有些魔怔了。

自打恩公开始离经叛道,让杨士奇察觉到了危险。

他觉得恩公不能继续再在这错误的道路上走下去了。

那些话,和他说说倒也罢了。

一旦和其他人说了去,谁晓得会惹来多大的麻烦?

士林虽然只是一群儒生们组成。

可他却是很清楚,这万万千千个儒生组成的士林,他们所隐藏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旦真把一个群体惹急了,不说其他,单单各种歪曲,都足以让恩公在千百年之后,成为人尽皆知的小丑。

读书人,你也敢得罪的吗?

正因为如此,杨士奇希望通过自己渊博的知识,将恩公引回到正道上来。

什么知行合一……

真是胡闹。

于是他开始冥思苦想。

每日瞎琢磨怎么针对这知行合一,进行批判。

可越瞎琢磨,反而觉得有点怪怪的。

因为……有些玩意,你不能深思。

比如知行合一这东西,分明和理学的格物致知背道而驰。

前者强调了动,后者强调了静。

可杨士奇太聪明了,聪明到通过短短几个字,立即开始散发出了许多的东西。

如此一来,这就变得可怕了,因为他自己开始分裂,仿佛脑子里有两个小人,不断地在进行搏斗。

张安世很关心他,看他眼袋很深,脸色苍白,说话的时候,甚至经常失神,记忆力好像消退了的样子,明明刚才说的话,下一刻就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