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卷,往死里卷(第2/4页)

作为张安世指定的生意伙伴,朱金很开心。

他现在在商界,几乎是横着走了,毕竟背后可是东宫和武安侯府。

不只如此,张家的许多生意,其实都委托了他进行接洽,表面上他只是帮衬,其实张家也不可能给他多少利润。

可是这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譬如张安世要寻各行省的代理,就是通过朱金来斡旋,毕竟有些事,身为皇亲国戚的张安世不便出面。

那时候,当真是风光得意,各地的商贾,为了抢这代理,哪一个见了他,不要点头哈腰的?

从前叫他‘那个朱什么什么’的大商贾,如今都会主动给他拱拱手,叫一声朱兄。

这种从吊毛到靓仔的跨越,让朱金沉浸其中,完全无法自拔。

当然,他越发意识到,自己必须紧紧抱着张安世这一棵大树,这才是他未来的立身之本。

所以张安世只需一个招呼,他便立即放下手头所有的事急匆匆地赶来了。

两人打了照面,张安世就道:“这已到正月了,各行省的院试也要开始了,货也要准备发出去,我思来想去,咱们的书,照摊派的方法来,各省大抵算过有多少人,还有根据各省的穷富状况,拟了一个单子,你来看看,就让代理们照这个数目进货。”

朱金一面笑,一面接过张安世递过来的单子,笑着道:“承恩伯亲力亲为,真是教人……教人……”

他眼睛看着单子的时候,话却戛然而止。

“怎么,总计五十万本书?”朱金眼睛都直了:“这天底下,参加院试的读书人,怕也没有这么多啊,这卖的完吗?何况定价是三两,不是小数目,伯爷,一旦卖不完,那些代理的货可就烂在手里了啊,只怕他们……”

这一次备的货多,主要还是时间充裕,再加上合作的那些印刷作坊,因为早有了合作的经验,所以在严密的保护措施之下,几乎是加班加点,将货赶了出来。

比起朱金的震惊,张安世很是淡定地笑道:“你的意思是,这么多书,卖不出去?”

朱金苦笑道:“小的推测,可能至多只能卖十五万本,这已是极限了,毕竟……天下的读书人有限,舍得出三两银子的人……也有限。”

张安世微笑道:“你呀,只知道做买卖,可是我不一样,我不但知道做买卖,而且我还知道读书人。”

“什么?”朱金一愣。

张安世泰然自若地道:“你放心,教各省代理铺货就是了,除此之外,我这儿……还有这个……”

说着,张安世取出一份邸报的样纸,递给朱金,边道:“你好好看看,到时,这东西也可以一起铺开来,要教各省代理,将这东西放在所有书铺最显眼的位置。”

朱金取过了邸报,这里头,其实和通政司的邸报没有什么分别,密密麻麻的都是小字,纸张却是不小,折叠起来的邸报摊开之后,大的吓人。

他是一头雾水,可细细一想,自己照着办就是了,哪里这么多事,承恩伯说啥就是啥。

于是信誓旦旦地道:“伯爷您放心,小的一定办的妥妥当当。”

朱金当下,立即开始联络各处早已在此等候的代理商。

这些人也都有准备,挑选运货的,还有沿途护卫的,都是最亲信之人。

以至于连这些人的妻儿老小,都务求要拿捏在他的手里。

这是天大的买卖,关系重大,出了任何纰漏,都可能让一个腰缠万贯的巨贾倾家荡产,可同时……一旦事情办成,就意味着财源滚滚。

其实……对于许多大书商而言,可能张安世给他们的利润并不算多。

这八股笔谈绝大多数的利润,都被张安世死死拿捏住了。

可做买卖的人,是不在乎眼前的蝇头小利的,一方面,他们可以靠八股笔谈多少挣一些银子,最重要的是,这种合作所带来的,是自己名下各处书铺在各州府带来巨大的优势。

如此,就等于是稳稳地压了竞争对手一头了,无形之中,等于是谁拿住了代理权,就隐隐成为了本地最大的书商,与其他的书商相比,可谓是一骑绝尘。

紧接着,裹得死死的一捆捆包裹开始装船或者装车,每一个环节,都有书商们最心腹之人亲自监督。

精挑细选出来的护卫,个个露出警惕的样子。

随即,这些车马和船只,开始分发天下各处。

而在其中进行居中调节的朱金,几乎是一夜白头。

要协调这么多的关系,确实操碎了他的心,何况当大家知道张家放出的货这么多的时候,不少书商都有抱怨,毕竟……他们害怕这些书售卖不出,到时砸在手里,可不是开玩笑的。

而朱金只能耐心地跟他们一个个的进行解释。

当然,威逼利诱也有,有人想退伙,那可不成。上了船,你说走就走?你当初为了代理权付出的银子,可就一文都没了。

令书商们不满的是,除了这八股笔谈,张家居然还让他们配货这邸报,这是硬性的要求,必须让他们和八股笔谈一道进货,拿回自己的书铺里售卖。

这令书商们更加叫苦不迭,不过眼下,似乎也已没有退路了。除了一条道走到黑外,根本没有任何的选择。

当然,这些第二版即将开售的消息,自然是瞒不住人的。

很快消息不胫而走,人们奔走相告。

不少读书人听到这个,那埋藏在内心深处最痛苦的记忆仿佛一下子开始涌上来,于是又是一阵叫骂。

此时,刚刚中了会试的杨相,却早已修了一封家书,让人往自己的老家江西泰和县送去。

这书信抵达泰和县的时候,已经开春了。

这是一处泰和县叫长塘尾的村落,江西多山,却也风景秀丽,在这秀丽的风景之中,杨家宅邸规模却是宏大。

杨相的家族乃是本地的大族,累世数代,都有人做官!他的父亲杨太公,在洪武年间,便已入朝了,年纪大了之后,因为旧疾复发,所以回乡养老。

接到了家书,这杨太公的脸色很不好看,口里道:“张安世……听闻此子是个奸邪之人……”

说罢,却又摇头,他拿起了一部书,只是叹息。

这正是早先买来的,正是张安世八股笔谈的第一版。

说实话,像杨太公这样的人,当然也清楚这玩意的价值。

大明开国,以八股取士之后,人人都开始学习八股,可八股到底怎么写,怎样才可做出好文章,其实几乎所有人,都是门外汉。

如今看了这第一版,杨太公顿时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突然发现,原来还可用这样的文体来写,早得此书,可能应试的成绩就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