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丰功伟绩啊(第3/4页)

朱棣不由喃喃道:“你这小子……这李文生,都是从你这儿学来的?”

张安世便道:“臣的确写了此书,可此前并不认识李文生,也不知道这李文生从这书里学了多少。”

朱棣大喜,顿时觉得自己的腰杆子也挺直了,他笑吟吟地道:“你这一次,可是救了无数百姓啊。好小子,果然像朕!”

说着,狠狠地拍了拍张安世的肩。

张安世立即回应:“哪里的话,这都是陛下平日里教导有方,臣懂个什么呀……”

朱棣欢喜地道:“震古烁今,震古烁今,这一次真让朕大开眼界,此次张安世立了大功,嗯……还有李文生,你们都有功劳。解卿家……”

朱棣看向解缙。

解缙脸色僵硬,有些恍惚。

看解缙久久不回应,朱棣不耐烦地又叫了一声:“解卿家。”

解缙这个时候才反应了过来,连忙上前应和。

朱棣便道:“你来说说看,此番……张安世是否教我等君臣大开眼界?”

解缙此时只觉得头皮发麻,他有一种无力的感觉。

明明他才高八斗、满腹经纶,这天下的书籍,无一不精。

他编修《文献大成》,更是饱读天下的图书,可为何……在张安世这样不学无术的人面前,反而总是处处被动。

他甚至有些妒忌张安世,一个人他没有才情,不曾经历过寒窗苦读,偏偏这样的人,居然总能出奇制胜,得到别人的赞赏。

既生瑜,何生亮啊。

他甚至不知道,张安世其实压根就不在乎他所谓的学识,他自比周瑜,张安世却压根无所谓所谓的诸葛亮。

见解缙又不言,朱棣的脸阴沉下来。

“陛下。”胡广这时终是有几分好心,不忍见解缙在陛下面前失仪,便道:“张安世大功于朝,文渊阁上下,无不侧目。”

朱棣这才将目光从解缙的身上收回来,道:“嗯……这样说来,的确要好好的奖赏,这件事,你们文渊阁来拟定。”

胡广忙道:“臣等遵旨。”

杨荣站在一旁,冷眼旁观,看着好心的胡广,心里却在暗暗摇头。

朱棣随即喜滋滋地道:“走,去喝茶去,朕想尝一尝这里的茶,朕也是爱看书的人,此地读书……倒是让人身心愉悦。张安世,你说是不是?”

张安世这次倒是很配合,乐呵呵地笑道:“陛下,是啊,臣一进这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泰,臣也算是著作等身,平日在书斋里,总觉得读书时,差一点什么,哎呀,这样的好地方,真是令人难忘。”

朱棣大悦道:“朕与你也算是有同样的兴趣。走吧,来都来了,去坐一坐。”

说着,众人便跟随着朱棣的脚步,一起来到了这图书馆的一处大厅。

这大厅极大,足有数百张座椅,只是座椅摆放有些局促,紧接着。

等朱棣在一个座椅上坐下,便有人开始斟茶倒水过来。

朱棣看着除了自己,都还在乖乖地站着的大臣们,便对着众人,愉快地压压手道:“大家都坐,都坐,今日朕与诸卿同乐,诸卿不必拘谨。”

朱高炽肥胖,一个人几乎占了两个位置,不过他很激动,不断地看张安世,满是期许。

朱棣回头问来斟茶的人,道:“来此地看书,花费几何?”

那斟茶的人道:“不贵,五文钱。”

“这么便宜?”朱棣故作惊讶:“五文钱,就可以看这么多的书?”

面对圣颜,斟茶的伙计战战兢兢地道:“是,而且茶水也便宜,一文钱一副。”

朱棣啧啧称奇地道:“可惜,可惜了,可惜朕日理万机,不能时常来此,如若不然……真不肯走了。张卿家,你说呢?”

张安世用力地点着头道:“对,臣也一样。”

伙计道:“不只如此,这图书馆的后头,就是栖霞山,已修了一处栈道,可以直接从这里上山,若是读书累了,可上山去,那儿不但幽静,风景也是宜人,更有凉亭还有茶水供应。”

朱棣君臣和伙计一唱一和。

直听得百官们一愣一愣的,不过说实话,抛开朱棣和张安世的夸张,凭良心说,这里……确实很让人向往。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就是如此吧。

朱棣此时又看向解缙道:“解卿家是大才子,难道没有什么看法?”

解缙是极聪明的人,听了朱棣和张安世的话,再加上张安世的书竟出现在这里,似乎隐隐已猜测到了点什么。

此时,他内心虽是震惊和不甘,却还是苦笑道:“陛下,若能来此读书,臣……也觉得心旷神怡。”

“是吗?”朱棣道:“解卿家要主持修书,不妨就在此,呆上十天半个月吧,你是大才子,朕准你沐休十日。”

解缙:“……”

沉默了一会儿,解缙乖乖道:“是。”

……

回到了宫中。

朱棣可以说是兴奋得手舞足蹈。

当着臣子的面,还算矜持,可当着徐皇后,他却激动地道:“你是不晓得,这张安世……他修的书多厉害!这家伙……朕真想撬开他的脑瓜子来看看……这一次……真是给朕救了急啊。”

“他说的话也很有道理,观察事物,了解万物的道理,让万物为我所用。这里头,可是大有名堂,这和读书人的所谓格物不一样,格物只是想知道读书人的那种所谓大道理。而张安世所言,却是那种……那种……真正的实干之学!”

“朕思来想去,这里头难道不和那火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了解火药的道理,然后去改进它,使它能炸死更多人。”

徐皇后微笑听着,她很少见朱棣这样激动地夸奖一个人。

只是……朱棣的这些话,其实她早就知道了,朱棣到大内之前,伊王就已经打探到了消息,将这事禀告给了她。

只是现在,她却得装着很新鲜,很认真地听,还时不时发出赞叹。

朱棣背着手道:“太子教子有……不,太子养育出来的家伙,真的很不简单,难怪张安世的姐姐,也总是如此明大义、识大体。朕就不同了,生的都是混账,也就太子好一些,入他娘,也不晓得朱高煦那个小子怎么样了。”

徐皇后便道:“这救活了这么多的人,陛下可一定要好好赏赐。不能亏待了人家,否则……别人要骂的,说咱们赏罚不明。”

朱棣颔首:“这事,文渊阁先议,朕再敲定。你将朕当成了什么人?朕是那种锱铢必较之人吗?”

徐皇后微笑道:“是,是,是……”

朱棣的兴奋劲还没过去:“还有那个李文生,你是没见李文生得知张安世竟是那奇书的作者时是什么样子,就恨不得喊张安世做爹了。那百官……更可笑,有的甚至像吃了苍蝇一样,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