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血债血偿(第3/4页)

说着,毫不犹豫地打马便往紫禁城狂奔。

沿途的百姓,避之不及,一时鸡飞狗跳。

其实也就是表面上的气定神闲,而朱桂心里还是有些没底的。

这跟他进京之前所想的完全不一样。

他原本以为此时京城已经乱成一锅粥,甚至还可能,各路军马已经开始厮杀。

可现在看来……事情没有这样坏。

不过现在来都来了,开弓没有回头箭,此时断没有回头之理。

于是,策马扬鞭,火速至紫禁城外头。

沿途倒有巡守的五城兵马司官兵见状,想要拦截,可对方人多,且都骑马,突然呼啸而过,根本不给人反应的时间。

两炷香之后,这一队人马居然神奇地抵达了大明门。

这大明门历来紧闭,只有皇帝和皇后出行,才可打开。

现在突然多了一队人马。

城头上的人一见,大吃一惊。

随后,便听朱桂得意洋洋地道:“城上的人听了,本王听闻皇兄驾崩,特来奔丧,速速开门,放本王入宫,如若不然,立杀无赦!”

城上的禁卫瞠目结舌,一个个竟说不出话来。

很快……宫中震动。

“赵王殿下……代王入京……”

“杨公,代王带人入京……就在紫禁城外……是大明门……”

“金部堂……”

说实话,现在京城确实暗潮汹涌,大家各打自己的算盘,可是代王入京,却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

……

宫内……狼烟升起。

栖霞待命的模范营一看到狼烟。

张安世立即磨刀霍霍:“出击!”

说着,集结了所有人,当众取出一份旨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代王谋反,即令模范营出击,断其后路……”

“出发,出发……”

张安世宣读了旨意,翻身上马,激动得脸颊都红了,口里大呼:“勤王的时候到了,都给我赶紧的!”

这模范营上下,本就人不卸甲,马不下鞍,迅速集结,随即……飞骑出发。

……

“代王……代王叔怎么来了……”赵王朱高燧听到消息,真是吃惊极了。

“殿下……”解缙突然眼里放光:“机会来了。”

朱高燧愕然道:“什么?”

解缙便道:“代王进京,实属谋反,殿下应该火速集结羽林卫,前往大明门击之。除此之外,还可下诏,令应天府紧闭京城各处城门。羽林卫这边……击贼之后……或可趁乱……进入大内……到时……大事可定。”

“若是没有机会,殿下也不要鲁莽,立即将人撤下,殿下要牢记,殿下这是平乱……”

赵王咧嘴一笑:“这个道理,本王懂,就和父皇靖难一样的意思,本王也要奉天靖难!”

解缙脸抽了抽:“……”

赵王略带激动地道:“本王这便去召集人马,解公,一旦事成,解公便是头功。”

解缙道:“不敢,不敢!”

……

“陛下……”

亦失哈跌跌撞撞的到了寝殿。

他一脸吃惊的样子:“大明门奏报……代王至大明门外……带了数百人马来,说是来奔丧……”

朱棣这时,早已养足了精神。

这十几日来,他在这寝殿里算是憋坏了,于是杀气腾腾:“朕就知道,这代王一定会来,只是朕没有想到,他能顺利进京,而且能顺利抵达大明门,这京城的防备实在太稀疏了。”

“代王来的急,只怕各方都没有做好准备。”

“给朕披甲,朕正好,去会一会朕的那个好兄弟。”

亦失哈不敢怠慢,忙是让人取了甲胄,给朱棣披戴。

朱棣身材魁梧,甲胄在身,说不出的英武。

此时……角落里的朱瞻基道:“皇爷,皇爷,我也想去,我也想去……”

朱棣瞥了他一眼:“你去个鸟,这是你能看的吗?”

可说到了这里,朱棣猛地心思一转,道:“走,皇爷也带你去,你在城楼上,待会儿好好看着,瞧一瞧皇帝该怎么平叛,又怎么收拾那不成器的兄弟的。”

说到这里,朱棣又道:“来人,去传伊王那个臭小子来,教他也跟着朕身边,让他也开开眼,看看代王的下场。”

朱瞻基大乐,眼睛放光,这样的热闹,往日可瞧不见的啊!

那伊王,也灰头土脸地被人拉扯了来,他此时耷拉着脑袋,一副兔死狐悲的样子。

朱棣道:“你跟在朕的左右,知道吗?”

伊王吓得战战兢兢,只道:“知道了。”

朱棣又道“可以离远一点,免得血溅你身上。”

伊王吓得脸都白了:“噢,噢,臣弟知道,臣弟……尊奉皇兄旨意。”

朱棣这才满意,随后又道:“命刘永诚急调勇士营来,还有,将那徐闻也押来,张安世的模范营……足以截断他们的后路了,今日……定要一网打尽,这笔血债,是该算一算了!”

亦失哈连忙应下。

……

这大明门依旧紧闭。

城楼上的禁卫,似乎对于代王……没有丝毫的反应,好像将他当做空气一般。

代王朱桂耐心消磨了个干净,可他又没办法下令攻城,就凭他这点人,实在不够人家杀的。

朱桂这一次,毕竟是来智取紫禁城。

又不是来打打杀杀。

他急躁的道:“徐闻在何处,怎的还不见徐闻前来,他布置的棋子呢,还有襄助本王的军马呢……要迎奉明主的百官呢?”

长史刘俭也有点慌了:“殿下……不会出什么事吧。”

“你胡说。”朱桂道:“本王的贤明谁人不知,朱老四若是活着,或许还可勉强与本王有一战之力,如今他都死了,谁敢阻拦本王。你再去叫门,让个他们不要不识抬举。”

刘俭听罢,打起精神:“是。”

当下,便带着几个人,又去叫门。

那大明门的城门高两丈,咚咚的拍打,纹丝不动。

刘俭驻马,在原地团团的转,此时正午的烈阳当空,他大汗淋漓。

刘俭去而复返:“殿下,还是没有动静。”

朱桂怒骂:“真是岂有此理,岂有此理,我乃太祖高皇帝血脉,他们安敢如此?”

说罢,气的要亲自策马去撞门。

刘俭拦住他,低声道:“殿下,依下官看……”

正说着……城门居然缓缓的打开。

咯吱……咯吱……

朱桂和刘俭一惊,纷纷抬头去看。

便见一个人,率先踉踉跄跄的从城门洞的缝隙先出来。

朱桂眯着眼睛一看,这不是徐闻是谁?

“徐闻来了,大明门也开了。”朱桂狂喜:“有徐闻在,大事可定,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