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功不可没(第3/4页)

邓健捂着脸,开始呜咽。

郑和竟没有劝说什么,只是道:“最好的船给你,所有信得过的人,你来挑选,补给要充足,淡水一定要带够……行船不比陆上,一切都要计算好……”

次日……

几艘孤零零的舰船,离开了浩荡的船队,朝着太阳落下的方向,孤独而去。

邓健站在桅杆的瞭望台上,看着远去的船队……一时竟是难以泪如雨下,他的眼泪,早就被海风吹干了一遍又一遍。

再也流不出来了。

……

张安世入宫。

见朱棣的神色很不好。

张安世的心里便有数了。

虽然自己没有兄弟,也没有砍了兄弟的经验。

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终究再自称什么孤家寡人的人,其实也是血肉之躯罢了。

“徐闻的金子……是谁给的?”

“查过了。”张安世道:“只是……”

“只是什么?”

“应天府大牢有个狱卒,突然上吊。”

朱棣皱眉道:“是这个狱卒?”

“对,臣猜这个狱卒,也灭了口。”

朱棣道:“那么杀狱卒的人呢?”

“京城里,狱卒的隔壁有一个人,是一个商贾……和这狱卒的关系很近,可惜今日清早,他也死了……是投井死的,臣怀疑……是这个商贾杀死了狱卒,而后又被人灭口。”

“那又是谁灭了这商人的口?”

张安世:“……”

“怎么不说了?”朱棣心里有几分烦躁。

张安世道:“臣觉得……这条线索,还是别查了,查了也没用。”

朱棣张了张嘴,最后顿了一下才道:“你说的对,可怕啊,这些人竟是无孔不入,朕所担心的是……何止是应天府,怕是锦衣卫……还有朕的六部,甚至是内阁……也未必没有人与之勾结。”

张安世道:“陛下,臣倒以为……大不可如此的如临大敌。”

朱棣抬头看一眼张安世。

张安世道:“现在没有线索,但是只要确定了目标,继续追查便是,可若是人人都怀疑,那么就不免人人自危了,一旦人人自危,反而就让这些乱臣贼子们得逞了,他们何尝不希望我大明分崩离析呢?”

“所以臣以为,在没有被纳入嫌疑之前,任何人都是清白的,只有如此……才可不让人有机可乘。”

朱棣道:“卿家所言甚是,倒是朕今日……”

他摇摇头。

张安世道:“臣这边,其实已经有针对性的进行布置了,或许……很快就会有一些眉目。”

朱棣奇怪地看着张安世:“不是说线索断了吗?”

张安世道:“臣在绘制这些人的图像,再根据这些人的图像,进行摸排了,其实说穿了,这些人……要吃喝,要组织,要藏匿,总是要有人,还要有钱,根据他们的特征、习性,尤其是他们牟利,传讯的方式之后,事情就好办了。”

朱棣道:“没想到,这里头有这么大的门道。”

张安世道:“臣不客气的说,从前的锦衣卫,不过是当自己是耳朵和眼睛用,这种漫天撒网似的捉人,拷打方式,可以震慑人,但是真正论起来……其效率却很低。”

朱棣道:“看来,你对纪纲他们很有成见。”

“臣冤枉啊。”张安世道:“臣只是就事论事。”

朱棣笑了笑道:“你知道为何纪纲还活着吗?”

张安世一愣,忍不住道:“难道不是因为他在靖难有功,而且建立锦衣卫……也是劳苦功高?”

“功是功,过是过,他已越过了雷池。”朱棣凝视着张安世,淡淡道:“朕怎么能容他?当然,他建了锦衣卫,这锦衣卫上上下下都是他的人。”

“可朕只是雕虫小技,就已让他的党羽分崩离析了。他自以为……自己笼络了人心,将锦衣卫死死攥在手里,朕就离开他不得,此人过于狂妄愚蠢,朕如何能容他。”

张安世没想到朱棣居然对他如此直接的吐露真言。

不过朱棣说的确实是对的,因为张安世在这一月之内,已能清晰地感觉到,原本铁板一块的锦衣卫,有土崩瓦解的征兆了。

张安世便看着朱棣道:“那么陛下……”

朱棣语重深长地道:“朕要留着他,来试一试朕的刀,他是磨刀石,一把好刀,要先磨砺磨砺,若是朕的刀,连纪纲都拿不下,那还不如安安生生给朕挣银子去,就不要瞎折腾了。”

张安世有点无奈地道:“陛下你说的那把刀,是不是在说臣?”

朱棣瞪他道:“别多问。”

张安世:“……”

朱棣拍了拍张安世的肩,才又道:“好好努力吧,给朕看看你的手段,继续追查乱党之事,内千户所和南北镇抚司,都要查,你们分头并进。”

“不过你比纪纲好,纪纲已经没有退路了,他在这个时候,为了自保,一定会用尽一切的手段,现在的他,就是一条疯狗!”

张安世只好泱泱道:“臣知道了。”

朱棣道:“朕今日没心情,你快滚吧,别在朕面前晃荡,免得朕动了肝火,拿你撒气。”

张安世立即道:“那臣告退啦。”

抬头用同情的眼神看一眼亦失哈,一溜烟的跑了。

回到了栖霞,张安世才得知,代王朱桂已经死了。

留了全尸,在孝陵的享殿里自尽,死的还算安详,情绪很稳定。

张安世有时候觉得,为啥有人会如此愚蠢,可细细一想,从前的那个张安世,不也是被姐夫宠坏了的孩子,也是无可救药的吗?

大明这样的宗亲养猪模式,简直就是废物养殖场,养出来的多数宗亲,怕都是既愚蠢,内心又膨胀的家伙。

幸好……我张安世有自己的操守。

他将自己身边的所有左右手都招了来。

几个兄弟,加上朱金和陈礼,人虽不多,却都是核心成员,是张安世信得过的人。

“内千户所……要改一改,我们得建一个锦衣的学堂,以后……每隔几年,要让校尉们去进修学习一二,一群粗人,是干不了精细活的。”张安世道:“除此之外,商行和内千户所要结合一起,内千户所要分出一拨人,建一个商行内部的百户所,专门对商行呈上来的数据进行分析。”

“不如这样,这商行百户所的百户,暂时就让朱金兼着,其他人不懂数据的分析,先让朱金领着,过度一段时间,到时再挑选人出来。”

朱金立即满面红光,他虽然得了荫官,可这是锦衣卫的百户啊。

大明的百户、千户多如狗,可是对寻常人而言,亲军的百户比寻常的千户更有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