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名震天下(第3/4页)

可细细一想,还真是如此,吴兴成了张兴,那么……吏部的百官名录里,就没有这个张兴了,按照礼法的规定,你得先证明自己这张兴乃是吴兴。

可实际上呢,先要证明自己是吴兴,表面上很简单,实际的情况却满不是这么一回事,别人指认的不算,就算你拿你家族谱出来,实则却是没有任何效力的。

你得有黄册,得有保人,得有诸多文牍。

可吴兴此前根本没有任何准备,哪里找这么多文牍来?

朱棣厉声大喝:“来人,将这张兴给朕拖出去,朕念他愚蠢,不予追究。可若是下次,还敢冒认我大明臣子,定杀不饶。”

吴兴听罢,有些绷不住,他错愕地看着朱棣。

而后,便用祈求的目光看向解缙等人。

解缙立即将目光错开。

大家夸奖你的勇气,是因为你说出了大家不敢说的话。

可是……为啥大家不敢说呢?

既然大家当初不敢说。

那么肯定有他的缘由。

比如……怕死。

总不可能,当初他们认怂,现在却突然为了你,不要命了吧。

何况这事儿还真不好说,谁要你自己说要叫张兴的。

现在果然说张兴了。

按理来说,大明确实没有一个叫张兴的都察御史,只要皇帝咬死了没这个人,你能咋说?

要争也可以,要证明也行,可今日……陛下和勋臣们现在立场一致,大家伙儿,摆明着是要为官校学堂撑腰。

这时候,不是去鸡蛋碰石头吗?

这吴兴有点懵了,看着一个个曾经对他热切的人,如今却都冷眼相看,便大呼起来;“陛下,不可啊,陛下不可如此啊……”

朱棣怒气更盛,骂道:“这哪里来的刁民,敢冲撞御驾。”

禁卫们再无犹豫,直接摘下了这吴兴的衣冠,拖着便走。

任凭吴兴如何挣扎,如何呼喊,也无济于事。

世界……终于清静了。

张安世叹了口气。

朱棣瞥他一眼:“你叹什么?”

张安世忙道:“臣在想,方才那人,倒像都察御史吴兴。”

“真的很像吗?”朱棣点点头:“朕也看着像,可惜一个吴兴,一个张兴,连祖宗都不一样。这张兴只是一个狂徒。而吴卿家不同,吴卿家是仗义执言的大臣。”

“是啊,是啊。”朱能和丘福,以及那安乡伯张兴,都跟着小鸡啄米地点头。

朱棣瞪他们一眼:“是个鸟,什么都不懂,就晓得说是。”

朱能等人咧嘴都笑,他们精明着呢,以后这热气球,就指着官校学堂了,说到底,不还是指着张安世这家伙吗?

就为了这热气球,张安世就算说陛下吃屎,他们也得说一声是。

不多时,有飞马而来。

有人大呼:“陛下,陛下,庄子已被模范营攻克。”

张安世急切地上前,紧张地道;“模范营的伤亡如何?”

“只伤一人。”

张安世听罢,终于长松一口气。

朱棣大喜道:“好,一昼夜灭敌,模范营不愧为楷模。众卿,随朕登山,去看看那庄子如何。”

庄子里,有大量的宝藏,最重要的是,朱棣极想看看,那样一个炸弹下去,伤亡如何。

有了热气球,就意味着,火药的药量可以大增,而大增后的效果如何,朱棣还没见过呢!这个世面,还是得见一见才好。

朱能几个,也一个个兴致盎然地跟着。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实在机会,只有见过了那火药的威力,将来五军都督府制定计划的时候,都督们才可天马行空,制定出更多的作战计划。

只是解缙等人,却一丁点也不想跟着上山去,在他们看来,更像是去看张安世耀武扬威。

只是此时,陛下有旨,众人也不得不随驾,于是一行人心情各异地登山。

朱棣等人走的急,而文臣们则走得慢,一个个还未走到一半,就已气喘吁吁,一个个腰酸背痛。

不得已,有人只好半道休息。

倒是杨荣和胡广二人,虽跟不上朱棣等人的步伐,可毕竟还年轻,杨荣又是福建人,身体素质不错,却也将其他的文臣甩在了后头。

胡广见左右没什么人,便靠近着杨荣,低声道:“杨公,这火药的威力,还有这热气球,实在太可怕了。”

“可怕的不只于此。”杨荣用着笃定的口吻道:“你想想看,登高而望远,有了这个,将来拿来做斥候,贼军的动向,是否一览无余?这官校学堂……不简单呢!”

“可是……这样下去,这官校学堂不是就要将圣人比下去了吗?”胡广皱着没有,显得很忧心。

大家都是读书人出身,说白了,都是靠圣人这个祖师爷赏饭吃。

而且这碗饭很香。

维护圣人之学,是理所应当的事。若是圣人之学都不兴盛了,那么……就难免有人会问,你凭什么做官,又凭什么做大学士?

比起胡广的反应,杨荣很是从容,他微笑着道:“哎,胡公就是忧虑得太多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嘛。”胡广笑了笑道,只是这笑一点也没有高兴的意思。

杨荣吐出一口长气,而后道:“话虽如此,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圣人之学的兴亡,与官校学堂无关,也和张安世无关,和陛下更无关系。”

“杨公此言何意?”

杨荣道:“这兴衰成败,不在别人,而在于我们自己啊,若是圣人门下们,一个个当真效仿先贤,或为班超,或为张骞,或为董仲舒、韩愈、欧阳修之辈,那么何愁圣学不兴呢?”

“文能定国,武能安邦,倘若人才济济,进则为国分忧,退则修身律己,这天下……谁可亡圣学?就凭他区区一个张安世,还是凭这官校学堂?”

杨荣继续道:“可若是人人如某些打着圣学邀名卖弄之人,嘴上都是圣学,却无益于国家社稷以及苍生百姓,即便这圣学招牌打的再好,这圣学之衰,也不过是迟早的事,今日不亡于张安世和官校学堂,他日也要亡于刘安世、周安世之流。”

“亡秦者秦也,非其他。今日这圣学,自从尊儒以来,混入了多少只想着靠四书五经,而牟取官位之人,这些人……当真读通了书吗?我看未必,实则不过是将圣学当作是敲门砖,当成上升的阶梯,于是,圣人门下,鱼龙混杂,卑劣者不知凡几。这样下去,怎么可以呢?”

“所以……胡公与其去担心张安世,去操心那官校学堂,为何不想一想,这圣人门下,多少斯文败类。人不去律己,而严苛的去对待别人,这非君子所为,也不是成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