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局已定(第3/3页)

杨溥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道:“下官没有这个意思。”

张安世认真起来,思量片刻,才道:“你说的也不无道理。你这策略,倒是颇有太祖高皇帝遗风。”

听到这话,杨溥别有深意地看了一眼张安世:“这可不敢。”

张安世道:“太祖高皇帝夺天下的时候,曾用的方略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其实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杨溥忙是摇头:“哎,张公慎言,这话也是能说的吗?”

张安世却是没有顾忌,很直接地道:“这话即便当着陛下的面,我也这样说,这不就是你们读书人最常用的引经据典吗?许多事,本来不犯忌讳,偏偏你们读书人花花肠子多,却总显得好像在勾兑什么似的。”

杨溥:“……”

“不知杨公,还有什么主意?正好一并教授我,我这个人粗心大意,身边兄弟虽多,可有脑子的却不多。”

杨溥道:“那章程,下官再改一改吧,过几日,便送至公爷的府上。”

张安世高兴地笑道:“那就有劳了。”

二人心照不宣,算是彻底地成了自己人。

杨溥有些怀疑人生,他不知道自己是被张安世拖下了水,还是自己将张安世拖下了水。

或许……是互相成就吧。

……

一封奏报,很快被送入了宫中。

此时,朱棣正用着午膳。

徐皇后不在宫中,朱棣索性只在文楼里随便吃一些膳食,对付几口。

因此,便只让人送来了一壶小酒,几碟小菜,酒是宫廷御酿,几小口下去,不免浑身燥热。

就在这个时候,亦失哈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

朱棣抬头看了亦失哈一眼,一面自饮自斟,一面道:“东宫……有结果了吗?”

亦失哈走到朱棣的身边,才道:“有。”

朱棣喝了口酒,便又问:“公推出了谁?”

“秦政学……”

朱棣皱眉,显得不高兴,将酒杯子随意地搁在了桌案上,便嘟嘟囔囔地道:“入他娘,朕只教他们不要骂人,却没让他们处处顺大臣的意,这天下到底是姓朱的,还是这些鸟大臣的囊中之物?”

气呼呼地骂了一通,又给酒杯满上了酒。

亦失哈则道:“不过……”

朱棣:“……”

听到不过两个字,刚又举杯,往口里送酒的朱棣,猛地看向亦失哈。

亦失哈小心翼翼地道:“不过……却出了一些意外,那秦舍人的爹……过世了,秦舍人便立即辞了官,回乡守制去了,最后……大家公推了杨溥。”

“噗……”

朱棣一口酒,直接喷了出来。

“为何不早说。”

亦失哈笑了笑道:“奴婢不是怕说不清楚吗?”

朱棣倒是道:“怎么他爹好死不死,偏偏这个时候死?”

“奴婢也不知道,大家都怀疑……咳咳……”

朱棣抬眸道:“你的意思是……太子和张安世干的?”

亦失哈道:“可又不像,威国公一再希望能够彻查,还希望刑部和大理寺来查……一定要彻查死因……反而是秦舍人说这是寿终正寝……”

朱棣不禁失望:“朕还以为,朕的儿子有几分出息,真是个能干大事的人呢,原来只是运气。”

朱棣不禁唏嘘,说也奇怪,作为父亲,朱棣希望汉王和赵王安分一点,却偏偏又希望自己的大儿子心狠手辣一些。

亦失哈道:“不过……奴婢……觉得这其中有蹊跷,这是因为那报丧的人……奴婢让人查了查,这人……有些不一样,而且对秦父的死十分隐晦,倒像是……这秦父是横死的。”

“会不会……”亦失哈道:“这秦父的死有问题,只是却又不好明言……”

朱棣骤然明白了什么:“朕知道了,若果然是如此,那倒是颇有几分手段。”

亦失哈苦笑道:“这也只是奴婢的猜测。”

“不用猜。”朱棣摆摆手道:“世上哪里有这样巧的事!”

他顿了顿,此时无心吃喝了,道:“去召姚师傅和金卿家来,要快,朕有大事与他们商议。”

亦失哈看朱棣有几分急切的意味,便忙道:“奴婢这便去。”

他刚走,却有宦官匆匆而来:“禀陛下,姚公与金公求见。”

朱棣挑了挑眉,这倒是巧了。

一会儿工夫,姚广孝和和金忠一道入殿,二人行了个礼:“陛下……”

朱棣目光先落在了姚广孝的身上,道:“朕每次想见姚师傅,姚师傅就总能不失时机地赶来。”

“缘分,妙不可言!”姚广孝微笑道。

朱棣道:“好了,少说这些废话,事情,查清楚了没有?”

朱棣认真地看着姚广孝,表情很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