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杀鸡儆猴(第2/3页)

偏偏各府县还不敢找太平府要人,这太平府莫说那位公爵,即便是下头的同知,官位也比寻常的知府品级要高,哪怕是一个县令,那也是正儿八经的正六品,背后又有靠山大树,压根不愿正眼看你。

即便会有一些公文传来,回复也大抵就是知道了。

然后,没有了然后。

而唯一有这能量,遏制住这趋势的,恰恰是宁国府。

虽然宁国府的压力不小,毕竟靠近太平府,太平府好像一个黑洞,总是将人力不断地吸入。

可在宁国府,却没有人惯着太平府那些官吏的。

情况,蹇义早已了然。

而且本地的士绅,也纷纷都来状告。

就在这一日,便有人押着数十个流民来了,蹇义亲自坐堂,随即便有一里长进来,行礼道:“蹇公,今日又抓了三十七个流民,此三十七人没有路引,试图想要离境。蹇公……按太祖高皇帝的祖制,凡有百姓没有路引随意出入者,即为流民……其中有几个流民,死不悔改,前些日子,就曾被巡检逮住,如今又故技重施……”

蹇义听罢,颔首,他微微皱眉,却没有急着处置,而是召了自己的众幕友,以及本地的同知、照磨等官来。

等众人齐聚,蹇义便道:“自本府治宁国府,流民便屡禁不绝……”

同知范逸道:“蹇公,这些都是地方的刁民,真是该杀。”

他气愤难平地接着道:“为了让人本份的留在本乡,官府已经想尽办法安抚了,给了不少措施,可他们还是屡禁不止。”

蹇义皱眉道:“当初确实给了不少银钱安置……”

幕友吴欢行了个礼,便道:“蹇公,不能再放任了,现在其他各府,都是怨声载道,听说……有一些地方,甚至壮丁已逃了十之三四,好在蹇公在宁国府,只怕宁国府也好不到哪里去。”

蹇义表情显出了几分凝重,点头道:“这么说来,你如何看待此事?”

吴欢道:“在各处码头和关卡,加强人手,严防死守,尤其是水路,更要盯紧,各县暂时不得放出路引,不许百姓离乡,他们这一走,只怕就不回来了,到时去向太平府要人,太平府肯定置之不理。”

蹇义颔首。

同知范逸却道:“严防死守,又有何用?这太平府太不像话了,这样下去,还有百姓肯安分耕种吗?现在人心浮动,百姓为了追逐蝇头小利,被太平府蒙骗,再这样下去,要出大事的啊。地方上的乡贤和士绅,已经无法忍受了。若是这样下去,谁还肯安份种粮?”

“蹇公啊,没了粮食,要饿死的,百姓不思生产,要出大事。”

蹇义脸色越发的凝重。

他很清楚,这不是范逸一个人的意思,只怕早有无数人向范逸抱怨过了。

人力逃亡,那么土地想要耕种,就必须得给租客更优渥的条件,地租的价格,一年不如一年。

如此一来,对于士绅和乡贤而言,土地的收益也就大大降低了,原先一亩地,可以收一石的米来做地租,现在可能半石都没有,你但凡不肯让利,人家就不租你的地。

当然……这些其实也是可以忍受的,少挣一点,照样也能维持。

真正让地方乡贤和士绅们破防的是……因为土地的收益降低,导致了地价的暴跌。

原先人人都想买地,没人愿意卖地,可随着士绅和乡贤收益的降低,不少人开始意识到,土地未必成了旱涝保收的买卖,甚至有不少自耕农,想要卖了土地投奔栖霞。

因此,土地的价格,已经连续跌了足足半年多,而且还有遏制不住不下去的趋势。

在宁国府,情况还好一些,可是其他各府各县,尤其是紧邻着太平府的府县,竟还出现了地价暴跌了七成的特殊情况。

这就意味着,这些祖祖辈辈积攒下来的财富,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对不起祖宗啊!

宁国府也在跌,已跌了两成,按理来说,情况并不严重,可有了其他州府的前车之鉴,已让不少人慌了。

每一次,人们拜访当地官府,几乎谈及的,就是这件事,说到此处,无不恨得牙痒痒。

范逸道:“蹇公,不能再纵容了,再这样下去……”

蹇义皱眉阖目,却依旧一言不发。

其他的幕友们,也开始七嘴八舌:“是不能这样下去了,现在人心浮动成了这个样子,若是再没有雷霆手段,要出大事的。”

“蹇公啊,听闻那威国公,还给匠人授予官职,鼓励商贾。有三个进士,威国公让他们从商,而后……竟又授他们官职,让他们专门与商人打交道。这……这是要动摇国朝根基啊,这威国公再这样下去,必要受到反噬。”

蹇义终于微微张开了眼眸,道:“太平府的事,老夫不管,不过宁国府的事,却不得不管。只是……要安抚流民……”

说到这里,他看向同知道:“府里能拿出多少钱粮来?”

范逸摇头苦笑道:“府库中的钱粮……已是告罄了。”

蹇义站起来,背着手,来回踱步,而后慢悠悠地道:“那就想办法筹措,请诸位乡贤和士绅们,拿出一些钱粮来,想办法安抚流民吧,再派人……聚集流民,晓以他们大义,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范逸却是摇头,脸上的苦笑不减反增。

蹇义挑了挑眉道:“怎么,又有什么难处?”

范逸叹气道:“乡贤和士绅们,不是不肯给钱粮,可现在他们日子也难过,本身损失就极大,现在又要拿钱粮,这些流民,个个都是饕餮,喂不饱的。”

蹇义眼里猛地掠过了一丝精厉。

范逸打了个寒颤,立即道:“不过下官立即去办,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

蹇义随即淡淡地看了一眼吴欢:“那些被捕的流民,还在衙堂外吧?”

吴欢点头:“是。”

蹇义的眼眸微微张大了一些,眼中带着冷光,道:“屡禁不改的,直接打死,曝尸示众!此等刁民,若是不处置,必成祸端。其余的……安置返乡。”

吴欢和范逸听罢,忍不住一喜,都露出了钦佩之色:“蹇公赏罚分明,既是以儆效尤,又招抚了百姓,真真教人钦佩。”

蹇义则道:“这些话,多说无益,紧要的是要教百姓安分守己,各县的教谕,教他们不要闲着,要让他们四处安民,还有各县的秀才,也让他们在本乡,教化百姓。地方上的良善士绅和乡贤,亦要想尽办法,善待百姓。如此一来,才可使百姓安分。”

“自然,对于顽劣之徒,也决不可姑息纵容,百姓终究多是本份的,却总有一些害群之马,在其中滋事,这些事……也不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