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开天辟地(第2/3页)

可现在想混日子而不可得,因为大家都在卷,谁不想鲤鱼跃龙门,一下子从吏摇身成为官呢?

别人可以,就意味着自己也可以。

现在太平府新制千头万绪,只要事情办的老练,就有许多的机会,这个时候若是不拼命,那就真的对不起祖宗,也对不起自己的后代了。

何况你想躺平,可架不住身边的人要卷啊。

于是乎,莫说是新官上任要三把火,便是下头的文吏,如今也都是干劲十足。

六县的情况,终于彻底地摸清了。

此时,高祥特意从宣城县赶来,与张安世进行了一次密谈。

张安世看过了一沓一沓的数据,其中有最新的黄册资料,各县的耕地资料,所有的数目,十分细致。

这当然是需要细致的,出不得差错,因为从前的统计,只涉及到了税赋的依据,而现在,却又多分取土地的依据了。

遗漏了任何一个人,肯定是要闹的。

张安世看罢,便由衷地道:“办得好。”

他有点心疼那些清丈人口和土地的文吏,这种最是繁琐的数据,而且还要一遍遍地核验,确保万无一失,是极痛苦的事。

高祥道:“下头的人,几乎是不眠不歇,不说清丈的,就算是核验的文吏,都不厌其烦的走访了九躺,就是担心出错。”

张安世点头:“年末的时候,所有参与的人员,都发一笔津贴,这个要记下。”

对于那些尽心尽力做事的,张安世素来都大方。

高祥笑了笑道:“公爷办事,就是大气。”

“不是我大气,而是干了事,就要给钱。”张安世道:“话说回来,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我想了想,接下来该做的事,便是让模范营往六县去操演。”

“这一百七十万亩耕地,只能在六县进行分,除去非农户,已在城里有营生的,还有那些土地在三十亩以上的,总计是三十二万户?”

高祥立即点头道:“是。”

张安世沉吟着:“各村和各庄的情况不一样,有的村和庄子的地多,有的地少,可若是让邻村和邻庄分了去,这也不妥,不但容易引发矛盾,而且……地太远了,也不好耕种。”

“其实现在最难的也就这个问题。”

张安世道:“那就只能以各村和各庄的情况,让人均分了……当然,还要预留一些土地,归太平府,作为将来建设作坊,还有其他的用途,不过尽力不要占用耕地。”

“各村各庄去分?”高祥道:“若是有的村庄可能每户分三十亩,而有的……只怕只能分十几亩了。”

张安世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若不照着这样分,总不能今日耕家里附近的低,而后又走几个庄子,去耕那十几里之外的地吧。”

高祥想了想道:“下官以为,分地不能简单的以户来,还得按照家中男丁的数目来,若是家里兄弟多的,一户分下来,怕要吃亏。”

“对,这个也要记下。”张安世道:“你再想想,还有什么建议的,现在火候差不多了,到时选定一个吉日,直接颁布实施。模范营去了六县,也是免得有人滋事。至于原先的太平府三县,这边倒是没有地分,只怕他们心里头也不乐意,不过……开了这六县的先河,对他们而言,也未必是坏事。”

高祥便道:“还有锦衣卫,锦衣卫这些日子,怕也要辛苦一些,公爷一定要在那几日放出去,随时监视,以防万一。”

张安世颔首:“这是肯定的,敢在我张安世的地头闹事,也不看看他们几斤几两。”

高祥微笑,张安世的话,也给了他不少的底气。

这新政想要打开局面,是很不容易的,也只有公爷这样的人来,否则任何一个朝廷命官,想要打开新局面,都会被处处掣肘。

此时,张安世又道:“也亏得这六县的士绅和乡贤们自己作死,如今……统统都一并剪除了,如若不然,这事还真不好办。哎……终究还是姚师傅……为我们清除了障碍啊。”

提到姚广孝,张安世就又忍不住伤感,想到姚广孝为此所做的,更是感触不已。

这六县,几乎成了眼下一个最好的对照组。

六县几乎已无士绅和乡贤,土地也将分出去,至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或者说,一个几乎没有士绅和乡贤的六县,是否会有什么乱子,不出几年,就可看出结果了。

这是从未设想过的道路,这满天下,不乏有许多人提出过自己的主张,比如那大名鼎鼎的方孝孺,不就曾提出过要恢复周朝的井田制吗?

至于六县的土地制,从未有人实践,现在……却因为一场大案,创造出了一个最有利的条件。

这是姚广孝用命拼出来的一条路。

当下,张安世让高祥先去歇息。

过了三日之后,张安世穿着蟒袍,亲自召见诸官。

今日,他格外的严肃,府衙内诸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窃窃私语。

却在此时,张安世风风火火地进来,当下劈头盖脸便道:“太平府下辖的新六县,受从前的贪官污吏盘剥,百姓颠沛流离,要活不下去了。今日起……我有一个章程,诸公都看看。”

随后,便有文吏将一份份章程散发出去。

众官忙是去看,这一看,一个个吓得瞠目结舌。

张安世将他们的反应尽收眼底,却是淡定地道:“怎么样?”

众人这才注意到,威国公穿着蟒袍,却也是佩刀来的。

这太平府上下诸官,如今早已‘身败名裂’,他们几乎在太平府之外,是以丑角的形式出现,从前那些亲友,也有不少对他们鄙夷。

不过人就是如此,在太平府干了,出了这么大的力,自然慢慢的,对太平府形成了认同感。

你瞧不起我,我还瞧不起你们呢!

人的思维和视野开阔,想法也就不同了。

不过即便如此,那李照磨还是先站了起来,道:“公爷,这样的话……会不会太急了?只怕此事放出去,必要惹出许多非议。”

张安世只淡淡地看着他道:“你怕非议吗?”

这一句反问,直接将李照磨问住了。

张安世笑道:“外头不都说我们是大奸大恶之人?大奸大恶之人还会怕非议?我们做不成君子的,可我们有我们的原则和道理,那就是……治理出一个真正的人间乐土。”

“诸公若是觉得,这里头有什么措施有问题的,但可以提出,可若是因为害怕惹出争议的理由,就不必提啦。”

李照磨听罢,也想开了,于是继续低头去看举措,细细看过之后,便道:“下官觉得没什么问题,不过照磨所,得派一些人去六县,好生监看,就怕这分地中途有什么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