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唐虞之治(第3/3页)

学堂好建,可教书先生却不好招募。

毕竟不少读过书的人,职业的选择方向也不少,无论是进作坊做管事,或者做账房,亦或者文吏、经商,甚至给戏班写一点词曲,甚至是有一批学习匠术的读书之人,他们的薪俸和前途,也未必比教书先生要差。

读书人是有限的,真正有功名的读书人,自然不必讨生活,可寒门出身的读书人……如今却一个个都是宝贝。

学正们一个个为难的样子,希望再给教书先生加一点薪俸。

“不是我小气,而是因为这薪俸就算再加一级,不愿来的,依旧还是不愿来。”张安世道:“现在缺员多少?”

王学正站了出来:“太平府这边缺员最多,还差七百多人。”

“这么多?”张安世感慨:“可在招募呢?”

“在呢。就在群儒阁那儿,四处招募……只是……来询问的人倒是有,可真正愿意入职的……还有就是……也有不少人……并不合格……虽有意愿,却也……”

张安世气咻咻地道:“我就不信,还招揽不到人。是了,不如这样……”

张安世回头,对一旁的书吏道:“今日下午,有什么安排?”

“下午?”书吏取出一个簿子来,便道:“都督,下午有一批海商来访,还有……就是……凤阳府同知要来拜见……”

张安世道:“取消了,改至明日。下午跟我走一趟,去群儒阁。”

“这……”

张安世道:“我亲自去一趟,才显得咱们对教书先生们的重视,至少这个样子要做出来,或许……可让人改观一些。”

那王学正便道:“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都督重视文教,实在令人钦佩。”

张安世道:“少说几句吧,这话你也只敢在我的面前说,有本事你去应天府大街上说去,信不信有人打死你。”

王学正:“……”

用过了午饭,吃饱喝足,张安世随即便带着人出发群儒阁。

群儒阁这儿……人倒是不少。

张安世一到,倒是引来了不少人要来见礼。

张安世随扈,大多便衣,免得过于大张旗鼓,显得自己怕死。

不过他内里,却穿着一层甲胄。

张安世当下与大家见了礼,进入群儒阁,此处早有学正衙的文吏在此忙碌。

几个教谕和训导,便连忙围上来,张安世道:“下午招了多少人?”

一个训导道:“都督,有十三人。”

张安世皱眉道:“太少了,我瞧外头应募者不少。”

这训导苦笑道:“既是教书先生,总需有一些根底,有不少来应募者,只是勉强能够识文断字,算学也不精通,实在难以胜任。”

张安世颔首点头:“接下来还有多少人要来应募?”

一个训导看了看名录:“大抵有七十多个。”

张安世道:“叫进来,我亲自验一验。”

随行的官员不敢怠慢,张安世则是随即落座,抱起了有人斟来的茶盏。

此时他气定神闲,若有所思的样子。

“凤阳生员……刘春。”

有人唱喏。

随即,便有一人踏步进来,此人一丁点也不觉得畏怯,大喇喇地进来,抬头扫视这里一眼。

而后朝张安世笑了笑道:“学生刘春,见过……”

张安世道:“我乃张安世。”

刘春点点头,依旧笑了笑,低头见有一个小凳,便径直落座,理了理自己的衣冠之后,抬头看向张安世。

张安世道:“年龄几何?”

“现年三十七。”

张安世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这人……可不像三十七岁,看着三十岁上下的样子。

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因为……古人都显老……

有不少人年过四旬之后,就开始生许多白发了。

这人倒是特别显年轻。

“你为何想来教书?”

“只是想来瞧一瞧……”

张安世的脸顿时就拉了下来,随即狠狠地瞪了一旁的学正和训导一眼。

这几人打了个寒颤,低着头,看自己的脚尖。

这不是开玩笑吗?敢情人家是来凑热闹的,这样的人……也放进来面试?

张安世便冷着脸道:“这里没什么热闹可瞧的,下一位。”

这叫刘春的人却笑了笑道:“别急嘛,学生只是从未听说过,这区区一府之地,竟缺这么多的教书先生,所以才觉得好奇。而学生……恰好又读过一些书,便想着,或许学生和教书先生,颇有一些缘分,说不准,就来应募了呢。”

张安世道:“你有功名吗?”

“有……”

张安世便道:“什么功名?”

“差一点就中了秀才。”

张安世:“……”

张安世已经冷起了脸来,道:“那就是没有功名,没有功名还这样装逼,看来品行不好,下一位。”

“且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