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杀人还要诛心(第2/3页)

朱椿突然拔出腰间的长剑。

藩王配剑,大多只是装饰。

可即便是装饰之物,此剑却也是锋利无比,削铁如泥。

朱椿一剑,不等这刘温说罢,便已直刺他的下肋。

刘温大惊,口里惨叫一声,而后口里喷血而出。

肋下长剑抽出,那血也喷溅而出,骤然之间,洒了朱椿一身。

朱椿厉声大喝:“尔既称草民,便该知道……威胁本王的后果,隐藏田亩,已是大罪,尔一草民,也敢妄议官府追究隐田之事!”

说罢,提着血剑踱了两步,目光扫视,众人大惊,原来还疾呼的人,一个个瞠目结舌,此刻竟一下子安静下来。

朱椿肃容道:“还有谁为隐匿田地者张目,大可站出来。”

“……”

朱椿回到了案牍之后,将血剑拍在案牍上:“再有,官员犯禁,立即革职拿办,该县和该府的下官以及下吏顶替,今日起……清查不了的,或不肯清查的,本王接受你们的请辞,可要是将来有人阳奉阴违或是办事不利,这左都督府治下,有的是人可以取代,本王也绝不姑息养奸!”

府衙之内,只剩下有人瑟瑟发抖,瞠目结舌,还有人只觉得胃里一阵翻滚,想要呕吐。

却也有不少文吏……个个眼里掠过了一丝喜色。

是的……这应天府上下,自然有无数人痛恨太平府。

可是……却不得不承认,这些一向被官员们视为贱吏,平日里维持着府衙和县衙运转的群体,却不无对太平府羡慕。

当初的时候,太平府和应天府的文吏,如今早已有了天壤之别。想当初,有时一些公文和公务需要两府的文吏进行交割和接洽,那时大家都是文吏,在百姓眼里,倒还算是一个不错的生业,可在官员眼里,却是狗都不如,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可如今呢,不知多少曾经相熟的文吏,如今早已翻身,甚至还有人为官,听闻最高的……现在竟已做到了知府同知的高位。

这绝对是这些刀笔吏们想都不敢去想象的,双方的差距,已是人与狗之间的区别了。

可以说……哪怕是官员们一个个悠闲的喝着茶,口里破口大骂着太平府,而刀笔吏们一个个谨言慎行,不敢表露任何立场。

可在整个直隶,听闻右都督府管辖的竟不是本府本县之后,谁不是躲在没人处捶胸跌足,一个个恨不得要跳脚。

而如今……

文吏们见到那被赶出去的应天府尹。

再看地上那已死透了的读书人。

这时……他们意识到,这位殿下推行新政的决心了。

有这样的决心,又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藩王,世上还有他不能办成的事。

这事……妥了。

朱椿也意味深长的,观察了身边几个文吏极力想要掩盖自己笑容的模样。

他收回了眼神,已是智珠在握的样子。

他没有擦拭血迹,直接将自己的宝剑回鞘。

自己的目的……达成了。

在这些时日的走访之中,他已大抵明白治下各府的情况。

对于新政的态度,诉求各有不同。

不少官员是不愿意的,可是刀笔吏们却是极力赞同,士绅和乡贤们反对的很厉害,可商贾和农户却是日夜期盼。

除此之外,各府的巡检,态度不一,当然,支持的多一些。

而他要做的,就是宣誓自己推行新政的决心,让那些对新政抱有极大期望的人明白自己的态度。

那么……将来许多事,就可水到渠成了。

至于这些官员的报复,又或者是士绅和乡贤们的反对。

这和他有什么关系?他乃堂堂蜀王,陛下见了自己也要喊自己一句兄弟,太子见了自己也要行礼叫一声皇叔。

至于这些所谓的官员和乡贤,他们是什么东西?

所以……这被杀的读书人,还有那倒霉的府尹,不过是他的道具而已。

哎……自当初蜀地的西番蛮人作乱,烧黑崖关,且寇掠不止。自己随当初的大将军蓝玉出征弹压之后,自己已有十年不曾杀人了,这剑术,终究还是生疏了。

他心里唏嘘一番,握剑而去。

“……”

整个都督府里头,依旧还是死一般的沉默。

而在都督府外头,却已是炸开了锅,无数人哀嚎,有人捶胸跌足。

这是请来了一个瘟神啊。

还是那种来了就送不走的那种。

而蜀王朱椿,却似乎并不在乎外头的嘈杂呼喊。

他回到了都督府的廨舍。

在这里,已得知了消息的刘德生二人已是大惊失色。

他们无法想象,殿下会做这样的事。

在他们的印象之中,殿下是连鸡也不肯杀的人。

他们对蜀王的评价是:本性孝友慈祥,博综典籍,容止都雅,读书好善,近儒生,能文章。

可现在……

一身是血的蜀王朱椿回到了小厅。

二人吓了一跳。

朱椿微笑道:“没有吓坏两位先生吧,若是令二位先生受惊,那么本王罪该万死。”

“这……这……殿下您……您这是要做什么?”刘德生道。

朱椿道:“哎……一言难尽,本王自知,两位先生一定不认同本王的做法,本王……既承担了都督之职,那么就要承担这样的大任,两位先生……此番陪本王来京,一路辛苦,你们都是饱读诗书的高士,这京城波云诡谲,乃是非之地,还是请两位先生,回蜀中去吧。”

刘德生二人对视一眼,心中骇然。

朱椿笑了笑道:“哎……若是本王也可做两位先生一般,做闲云野鹤便好了。只可惜……本王生来虽得富贵,可这富贵不是平白来的,无论如何,这些年,得两位先生赐教,本王受益匪浅,今日……”

朱椿起身,朝他们深深一揖:“他日本王功成,再回蜀中,还要请教。”

刘德生二人手足无措。

其实这刘德生,本想劝说几句。

可见朱椿一身血腥,终究长叹一口气,道:“哎……罢罢罢……殿下,还请珍重。”

“后会有期。”

刘德生二人作揖还礼:“愿殿下时常铭记圣人之言。”

“时刻铭记,绝不敢忘。”朱椿正色道。

刘德生:“……”

目送二人离开,都督府已给二人准备好了车马和盘缠,这二人再没说什么,他们只想远离这是非之地。

等二人走了,朱椿长叹一声,突然道:“明日……让人去右都督府,本王听闻,右都督府做了一些什么表格和数据,整个直隶各府的钱粮和入学学童等等的数目都有,抄录一份来,本王要悬挂在都督府大堂,这都督府上上下下,都要多看,知耻而后勇,左都督府所治的,都是富庶之地,除此之外,各府各县,都要选年轻精干的官吏,往太平府,这事……本王会去找太平府府尹接洽,最好想办法,让右都督府,选派一些官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