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以步克骑叠阵法(第3/3页)

敌在弓弩连续打击之下,以喀喇汗军视之,其阵与士气,必然急速下降。

如若还要硬冲,此时长枪手起身迎敌,弓弩再次万箭齐发,若仍然不溃,弓手换陌刀大棒击之,神臂弓手精准射杀。

如此反复,待敌士气崩散,精疲力竭之时,左右翼轻骑出阵驱赶聚敌,最后甲骑突出一战而定!”

这玩意,实际上就是个冷兵器时期的拿骚大方阵,以精锐弓弩手充当火枪手,用长枪手护阵,夹杂一点骑兵作为击溃敌人后的收割之用。

不过由于弓弩火力连续性与破坏性不能跟火枪和大炮相比,所以要求阵中的弓弩手必须也要有肉搏的能力,或者像南宋时期一样,布置数个叠阵互相掩护。

不过巧合的是,唐代的士兵还没有像南北宋以后那种,弓弩手不能近战,肉搏兵不会射箭的,刚好可以符合要求。

“可是将军,请恕某直言,此阵虽然精妙,但这拒马的摆放,却不合适。

我军全部都被拒马封锁在阵中,若是情势不利,就直接如同瓮中之鳖,逃无可逃,其次此阵多用弓弩,恐怕我们没有那么多箭矢可用!”

张昭看向了皱着眉头的李若泰,此人确实有点本事,他指出的这两个问题,正是叠阵最初让人不解的地方。

呃!不对,南宋没有后一个问题,因为南宋时期国家经济发达,宋军又有依赖弓弩的传统,所以弩箭的消耗根本不算什么。

但在于阗确实是个问题,因为此时箭矢特别是箭杆造价很高。

古代可是没有机床的,圆形的箭杆完全要靠人工削出来,随后还要烤火、校直、刷漆,最后还要把同材质、同长短的挑选到一起。

一个箭杆在于阗的造价,约等于两个成年男子两天的生活费,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天价。

所以李若泰的问题是很现实,这一仗下去箭如雨下,如果打不赢,不说人员伤亡,亏本就能把人亏死。

但这也恰好说明,如今在安西,强悍的唐军和吐蕃军没有之后,哪怕喀喇汗国打东打西看似强横,但实际上也不过是菜鸡中比较能打一点的,说到底还是菜鸡,一场大战连合格的弓箭都不能多用,大部分时间全靠贴身肉搏。

想到这,张昭对于自己接下来的计划,又多了几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