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布面甲与扎甲(第2/2页)

那种双方嚎叫着冲上去,个把小时就分出胜负的场景是不存在的,至少在精锐部队的决战中,是不存在的。

一般情况下,哪怕就是一天之中都要激战三四次,所以军队中核心的甲士在一天中,是需要不断的穿上甲胄然后脱下,然后又穿上再脱下。

这种战斗能持续个两三天,直到一方没有力气支撑不住,才是溃败的开始。

就更别提与草原民族的战斗了,草原民族多是轻骑兵,大多数时候他们的作战方式是围困和不断吓唬,消耗完汉军的体力之后,才会扑上来。

这也导致了中原的骑马重步兵在对抗草原骑兵的时候,经常需要卸下甲胄以保存体力,不然穿着五六十斤的盔甲,谁也抗不住多久。

总体来说,此时的大战,穿甲和脱甲是非常频繁的,而扎甲为主的步兵甲这种披裹式的穿戴,非常麻烦,不管是穿还是脱,都需要辅兵帮助,速度也慢。

历史上就发生过很多次甲士脱了盔甲休息,但是草原敌骑这时候突然打过来了,慌忙中甲士来不及披甲或者没有披甲完全,最后穿着单衣被直接打崩。

但是布面甲就不一样了,这玩意实际上就是内衬精铁片的棉袄,不管是穿或者脱,都可以一个人完成,你不来我就脱了,你来我最多一两分钟就披甲完成,简直不要太BUG。

而且这不但是在列阵而战的情况下实用,行军中也很方便,遇到突袭,能在一两分钟披甲完成,足以大幅度减少被突袭的损失。

同时追敌的时候也有用,对于溃而不散的敌军,披着布面甲的重甲骑马步兵完全可以做到卸甲去追,追上了就披甲战斗。

对面要是着甲跑,肯定跑不过你,会被纠缠到死,对面要是想跑快的,那就只有丢盔卸甲,嗯!那就简单了,追着屁股屠戮就是了。

除了这些之外,布面甲还有最后一个好处,那就是特别合适在天气转冷的时代用。

因为布面甲用了大量的棉花,极大的增强了保暖性,明末是小冰河时期,天气寒冷,所以大量装备了布面甲的清军才能在严寒中行军。

这个时代也一样,唐末也是一波气温降低的冰河时期,有了保暖效果极好的布面甲,张昭完全可以故意选择在深秋或者冬季与敌决战。

这样一边穿着暖和的布面甲,一边穿着能冰死人的铁扎甲,恐怕好多战斗,只要大家列阵对峙个把时辰,胜负的天平就要开始倾斜了。

这么多的好处,别说一块棉褥价值三匹叠布,就是他价值三匹细緤布张昭也要把布面甲做出来。

而且棉褥昂贵,是贵在人工成本上,不是贵在价值上。

呵呵!张大王是什么人?封建社会的封建领主啊!会在乎人工?抓的那么多俘虏什么的,不用白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