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来自裴远的上书(第2/2页)

看来他与耶律德光的核心差距,也不过就是耶律德光有三万皮室军,再加一两万精锐。

而张昭能与之相比的精锐,也不过就是五千余不到六千而已。

所以张昭觉得,只要他入了中原,三两年时间,就足以与契丹人抗衡。

而且张昭还有种隐约的感觉,他觉得耶律德光在军事上,很可能还不如那位谥号睿智的承天太后萧绰。

这耶律德光,强在为他爹耶律阿保机创下的这份基业打上补丁,强在为契丹社会设立各种制度,学习汉人先进制度文化,为契丹国打下物质基础,真正在军事方面,并不是很能打。

当然,也有可能是耶律德光时期契丹刚吞并燕云十六州,还未能全部发挥出全部国力,而萧绰时期的契丹,已是国力最强盛的时候。

但不管怎么说,这对张昭来说,就是个机会。

他自认才华两倍于那位燕照门始祖、绝命毒师、斧头帮帮主、高粱河车神赵二哥。

当然,飙车张昭肯定是有所不如的,但军事才能的话,赵二哥应该看不见张大王的车尾灯。

自己以一个弱化版的唐太宗形态,去打一个尚未完全体的辽国,应该还是有极大概率大胜的。

思考间,郭天策进来了,他手中拿着一份书信,是远在灵州的裴远,写给张昭的条陈。

如今灵武节度使张希崇患了重病,灵武节度使的一切事宜,基本都是裴远在操持。

不过纵然政务如此繁重,裴远还是抽空,给张昭写了这封长长的条陈。

如同当日在敦煌与张昭的问对一样,裴远在条陈中提醒张昭,一定要对自己的实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他认为张昭吞并定难军银夏宥绥四州,已经是极限了。

以张昭手下核心军将二三十个,文官完全靠老归义军撑场面的班底。

虽有二十八州,三百万生民,但并不能做到如臂指使。

张昭这二十八州的地盘,光是要派人驻守,就能抽干张昭身边的干才。

因此当务之急不是去占领地盘,而是广开言路,取才不问出身,大力提拔才学之士。

尤其要注重对于中原人才的引进,为此裴远建议可以开一个简化版的科举。

其二,裴远认为张昭不应该去与契丹争夺云州,因为这样会把契丹人的视线,拉到西边来。

到时候石敬瑭在中原拱火并掐断通往河西的商路,契丹人开始与归义军反复争夺灵州、府州、夏州一带。

他们根本不需要攻破凉州,只需要反复拉扯,使河西陇右的生产得不到恢复和发展就行。

一旦造成这种情况,河西陇右年年征战,加上生活质量下降,民间怨恨一起。

不管是契丹还是朝廷,只需要分化收买,就至少可以让张昭疲于应对,甚至收缩战线自保,当年的初代归义军,就是被这么耗垮的。

最后裴远建议,张昭必须尽快和于阗合兵一处解决高昌回鹘。

一来高昌回鹘是两代归义军和安西唐儿后裔的大仇人,干掉了高昌回鹘可大大凝聚人心。

二来干掉了高昌回鹘,可以让契丹人在西边失去一个立足点。

有高昌回鹘在,契丹只需要抽调铁骑五千,游骑两三万相助,加上高昌回鹘提供向导和军需,就能让张昭无法彻底解决西部安全问题。

现在契丹尚未意识到高昌回鹘对于夹击张昭的价值,必须要尽快出大兵解决,等契丹人反应过来,就不好处理了。

看完这些,张昭长叹一声,这其中很多想法与他不谋而合不说,单是针对河西陇右的那个疲兵之计,就很是要命。

真要有个聪明人给张昭来上一套这种组合拳,他是顶不住的。

叹气过后,张昭真心实意的对身边的郭天策感叹道。

“裴玉英若不是我的左膀右臂,某现在就已经让顿珠带人过去,把他沉到黄河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