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赤亭守捉(第2/2页)

高昌回鹘的军队组成也跟契丹差不多,核心是有一定铁甲和大量皮甲,总数在一万人上下的左右神武军。

他们形同契丹的左右皮室军,一般驻扎在国都高昌,夏季到庭州去避暑的,也是这些骑兵。

还有一部分就是类似伊州陈家这样的地方军,分置在龟兹、焉耆、伊州三处,人数大约有两万人左右。

现在陈家没有了之后,大约还有一万五六千人。

掌握这些地方军的家族,都是当年仆固俊建立高昌回鹘汗国时期的‘股东’。

最后一部分就是数量庞大,但甲胄兵器和战斗力都很一般的部族军。

他们多是当年臣服于吐蕃人的原唐朝伊西北庭节度使地盘上各族游牧民,以及少量被吐蕃人从高原上带来的各部族人。

这些人属于彻底的被统治阶层,只不过高昌回鹘的统治,到底还是比玩军国奴隶制的吐蕃,要温和的多,是以这部分部众在几十年内,差不多都已经回鹘化。

他们自备武器甲胄和战马,仆固家的大汗只需要供应他们日常的粮草,也没有饷银,获利基本就靠得胜后的赏赐和劫掠。

此次颉利毗加,大约征召了这种武装牧民一万五千人左右。

……

薛归忠飞快的爬上赤亭峰上的哨塔,一边不断报出数据,一边让塔下的杨归忠记录。

新龟兹的杨、郑、薛三家人,到现在还是保持着他们的取名方式。

以归为排行的后人,就是当年被张昭带回来的杨守礼他们的下一辈。

杨守礼他们这辈人,大多受制于艰苦的环境,无论是习武还是学文,都没有几个出挑的。

大部分人现在都在凉国各州县做一些佐贰官和小吏,能去一个县做县令的,就算不错了。

军队中也一样,新龟兹三家安西军后裔,基本都是小军官,还不属于精锐部队。

唯一在军中职位还算高的,反倒是当初跟鲁三郎他们一起,被喀喇汗国当做古拉姆培养的几人,现在发展的不错。

不过守字辈的不行,归字辈的倒是不错。

他们一直都是被张昭亲自收揽培养的,有时候张昭还会亲自给他们上几节课。

十七岁的薛归忠和杨归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两人统计完了数据,就飞速的去汇报给城头的冯晖了。

冯晖赞赏的看了两个小子一眼,为将者,点兵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这颉利毗加还是真看得起我们,你看,足足来了三万人!”冯晖笑着对身边陈辉耀说道。

陈辉耀也在观察着远处的军容,他边看边说。

“昔年某父亲在世时曾对某说,乌母主可汗四子,皆无人君之相,唯三子略有识人之能,却喜奢靡好排场,果如此言!”

冯晖听完哈哈一笑,“令尊还真是慧眼如炬,我等刚到此地,这颉利毗加并未打探清楚,就起倾国之兵而来。

还一路锦衣宝马,区区一个戎胡豪酋,排场摆的跟始皇帝出巡一般。”

说完,冯晖把脸一肃。

“传我将令,郭广成、陈辉明各带五百骑兵为左右翼,吴继兴、顿珠、蛮熊三将各带六百人为中军,披甲出城,该轮到我们去试一试这高昌军的分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