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原来我是黄台吉啊!(第2/3页)

这玩意是以人丁为基数的,很强调人身控制和政府对兼并土地的抑制能力。

一旦政府不能很好的抑制兼并,失地百姓大量逃往,租庸调就收不起来,然后就会被平摊给还能勉强维持的乡邻身上,最后导致所有人都只能以逃亡来躲避。

所以到了天宝年间,以田亩征收税收的户税,就开始重要起来。

但了中晚唐,户税也不行了,国家财源枯竭,于是最终到了唐德宗建中元年,两税法正式出台。

所谓两税,就是在每年分夏秋两次征税,夏税在六月收完,秋税在十一月收完。

但其中最主要的改动,就是把原本看丁口的租庸调,变成了看富裕程度的分别征税。

这从国家的税收层面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进步。

它避免了租庸调时期大户们轻易就能将繁重的徭役,转嫁到穷苦人头上的弊病。

不但增加了财政收入,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穷苦百姓的负担,简化了交税的繁杂,解放了生产力。

总结起来就是富人多缴税,穷人少缴税,缴税直接交钱,不在七七八八的需要交纳粮食、牲畜、布匹等。

看着很好是吧!确实很好,如果能严格执行下去,当然很好。

可是这种理想模式,别说唐朝,就是后世的美利坚,税务警察号称联邦战斗力天花板,都照样做不到。

所以唐朝的两税法只实行了不到三十年,就基本分崩离析,各级官吏上下其手,还利用缴税不能缴实物这点,逼迫百姓贱卖产出换钱,再狠狠剥削一次。

等到了五代,那就手段就更加丰富,在两税之外,各藩镇巧立名目,使百姓生活更加水深火热之中。

而且两税法,还有一个张鉊不知道该说是弊端,或者不算是弊端的影响。

那就是两税法是建立在府兵制瓦解的基础上,是中央政府对于土地从强势干预,到少干预甚至不干预的反映。

张鉊要继续实行两税法,也就必然会导致张周跟两宋一样,就算是想要抑制土地兼并,也根本无法做到。

这也反应到了国家的基本保障—武力上面。

两汉到初唐租庸调这种模式能有效推行,这就让两汉一直到隋唐,国家随时能动员出来相当不错的武力。

有时候哪怕正规军打完了,地方上的豪强大户,也能立刻提供相当的武力,只要中原朝廷的号召力没有失去,国家就没有危险。

到了中唐和末唐,府兵制崩溃之后,玄宗就被迫搞募兵制,然后玩脱,造成了藩镇自主。

黄巢以后,唐廷彻底失去了武力基础,藩镇武力进一步蜕变,他们从募兵制,变成了武人掌管一切,直接代替国家的作用,以政权保证武力,以武力保护政权。

所以残唐五代,武人才那么能打,因为国家的一切好处都给了他们。

一时间,内部几无农民起义,外敌只能低眉顺眼当灰孙子。

但这玩意的问题很大,因为武夫根本不懂治国。

而要是把治国权力交给文官,那文官就会用各种手段剥夺武人对政权的掌控。

所以他们干脆极度鄙视文人,把国家当场帮派,当成黑社会来经营。

结果玩到后晋,就迎来了总崩溃,因为百姓们承受不住了。

他们不是逃往到山上、沼泽里成为黑户,就是已经死于各种天灾人祸。

实际上中原自朱梁末期,就一直处于总崩溃的边缘。

后晋那是被契丹打败的吗?不是!他们是被贫穷打败的。

不管是这个时空,还是历史上,后晋哪怕没多少骑兵,也可以花式吊打契丹。

但是他们没钱了,连出兵三五万,打个两三个月的钱都没有,桑维翰给石重贵捞的最后一笔钱,让后晋打的耶律德光化身骆驼战神。

可是第二次,就彻底没钱了,大军被围住两三个月,后晋朝廷别说抽调援军,连驻守邺都的军队都开始挨饿。

果然是个魔幻的时代,中原朝廷的大兵不是被塞外国家在军事上打败的,而是被塞外国家在经济上打败的。

这就是张鉊面临的问题,均田不均田倒是在其次,关键点在国家的运转机制上。

要是接受两税法,势必无法在强力抑制兼并,就算张鉊可以,但等他两腿一瞪,就是瓦解的时候。

而且实行两税法,又要不贬低武人地位,就注定了张周很快要走到不抑制兼并+节帅募兵镇守地方的老路上,那么唐玄宗的故事,就会在不远处等待着张鉊。

运气好他死在了开元末年的最后一天,然后儿子进入天宝年间,一二十年后天下板荡,一场大的变动来到。

运气不好,他就会成为唐玄宗,亲眼看着他辛苦打造的一切被历史的洪流席卷。

而要回到租庸调制,也几乎走不通,因为中原不是落后的河西,生产力已经发展到这了。

两汉到唐初,两三百亩地才能养活一家人,现在再继续发展一下,七八亩、三四亩地养活一个人的时候就要到来,手工业大发展的时候也要到来,人口将爆炸式的增长。

到时候人多无地,还要承担庸调,嗯,民变的基础有了。

手工业等大发展了,但租庸调的生产模式和几乎是以物换物的市场,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发展,城市平民和富裕地区的农户也得罪了。

所有人随着租庸调模式越来越穷,最后兼并越来越剧烈,再来个豪强振臂一呼。

咔吧!他建立的这个张周,还没开始起飞呢,直接回到了唐末。

简单来说,租庸调就是大家一起过穷日子,上边的权贵豪富无比,下面的百姓挣扎求存,并无多少中间阶级,商品经济也不发达。

而两税法呢,历史上实行之后,明显更适合手工业、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它打破了两汉之时,那种豪门与贫民不可逾越的鸿沟,出现了大量的中间阶层,北宋的繁华,就很大程度反映了中间阶层的增多。

秦汉时期,素封之家少之又少,尚不能形成阶层。到了唐时,富而不贵,贫而不贱,贱而不贫的中间阶层开始出现。

到了宋朝,中人之家钱以五万缗计者多不胜数,京城中十万以上之家比比皆是,州县之间,随其大小皆有富民。

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财富终于开始大量走入中人百姓之家,不再全部被权贵占据,此乃历史的大潮,谁也不可能阻挡。

行不通啊!逆着历史的车轮来,肯定是要出问题的,硬要搞租庸调,他张鉊的名声,在丹青之上一定会比隋炀帝还要臭。

张鉊痛苦的呻吟一声,倒在床上看着屋顶久久不语,懂那么多干什么?不懂就不会来操心,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