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未来的大理国王(第2/3页)

张周现在走的精兵路线,也就是说国家精锐,拢共就是亲军五万户和禁军八万户。

其余就靠亲军、禁军带着的辅兵,各地想往上爬的义从和团结兵以及卫所兵承担。

只不过现在卫所兵还是个空壳子,人都没填满,要等到形成一定战斗力,起码还要两三年。

亲军的五万户完成了大约三万户,禁军八万户则连四万户都还有没有落实。

按一户出一丁来算,张周的亲军加禁军最多能抽出七万人。

这省钱确实是省钱,亲军和禁军不宿卫番上根本不需要花多少钱,卫所兵基本属于自给自足。

所张周不但可以在中原经济没完全恢复的情况下连续发动战争,还能改革赋税,减轻百姓负担。

但有个问题是,只要一有战事,兵力就会相对捉襟见肘。

因此,赵匡赞见张鉊没给他增兵,立刻就意识到,应该是要抽调兵力去打孟蜀了。

张鉊也不瞒着赵匡赞,而是点头承认了,“孟昶那小子正在蜀中大练精兵,蜀中本来就易守难攻,等他练出几万精兵,就更难打了,吾确实准备在明后两年解决孟昶。”

赵匡赞眼睛里流露出了羡慕的神色,他也很想去参加这种灭国之战啊!但很显然江淮省更需要他……

“儿臣知道了,此去江淮,一定做好均田,休养生息。”

……

一场家宴,在极为热闹的氛围中临近结束。

我张圣人的后宫虽然分成了人多势众曹氏姐妹一派和能生儿子李若柳一派,哦,还得加上符瑛儿和高娥娘这样的中原美人派。

但整体还是很和谐的,李若柳最大的想法,也只是为张贤存、张贤肇兄弟谋取更大的政治资本。

至于挑战嫡长子张贤景的太子之位,或许李若柳以前想过,但小姨妈现在肯定没想过了。

因为张鉊的态度很明确,太子之位,不属于张贤存,也不属于张贤肇,这个位置,只能是皇后曹延禧嫡出的子嗣来做。

至于是不是张贤景,那就要看这个小子的造化了,毕竟以张圣人现在的身体,几十年内是不会发生什么大变动的。

而没了夺位这个最大的因素驱动,张鉊后宫的争斗,一下就平缓了下去。

张鉊侧身看着不远处的长子张贤存,然后又把头偏向了身边的李若柳。

小姨妈这些年身材越发的好了,虽然是四个孩子的母亲,但仍然艳光四射。

倒是年龄逐渐上去了的三娘子,美貌已经很难抵挡岁月的侵蚀了。

“小姨妈,李准那小子一回来就去找永安了,不会是你故意让他这么干的吧?”

李若柳翻了翻小白眼,当然不是对张鉊翻,而是对于她这长子很无语。

这小子哪都好,就是看见漂亮女人就有点走不动道,这也是李若柳死了夺位之心的原因之一。

张贤存不是没有能力,能力是有的,这些年在龙韬院和天工院中,张贤存都展现出了不俗的领导力和号召力,为人更是无比聪慧。

可眼看着,就是个在女人这方面,不怎么能管得住自己的主。

除了花见羞的女儿,前唐永安公主被他拿下了以外,还跟安叔千的女儿,有些黏黏糊糊的。

这可才十五岁啊!虽然此时也能娶妻生子了,倘若他是嫡长子,这也不是什么问题。

可他偏偏是个还得经过争夺,才有可能夺得大位得庶长子。

现在这样拈花惹草,就会给人一种难成大事的感觉,很难吸引到真正有能力、有实力的人来押宝。

所以小姨妈在张鉊明言之后,就干脆熄了这份心思。

“圣人,安叔千那里,是不是让妾大兄去跟他说说?这注意都打到准儿头上来了,他还指望准儿能给他安家个什么高官?”

张鉊想了想,然后缓缓摇了摇头,“安叔千此人早年也是马上悍将,手腕和人脉还有一些,家资也挺丰厚,准儿娶个安家女,也算是一大助力。”

李若柳诧异的看着张鉊,“永安可是后朝公主,还是慕容二郎的小妹,这种身份可做不了妾室。”

李若柳的意思是,作为后唐公主,慕容信长小姨妹的永安公主,她这身份肯定是不会给人做妾的。

而安叔千虽然新朝鼎立后就失去了大部分权势,但还有劝进之功,以及深入虎穴去劝说刘知远的功劳,在军界也还有几分排面。

怎么说,张鉊也还是要给他这种代北老人几分面子,自然安叔千的嫡女,也是没有给人做妾之道理的。

张鉊想了想,还是准备给李若柳透露一下。

这次南征,张鉊仔细考察了一下张贤存,除了他确实有些喜欢沾花惹草的少年人通病以外,其余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特别是领导力。

加上搬师途中,张鉊仔细考虑了一下对西南夷的方针,别的不说,已经形成气候的大理段氏,肯定还是要出重拳的。

不打垮大理段氏,张鉊很多收揽西南夷的招数,不管是土官制度还是宗教开路,都会很困难,会不可避免的跟大理段氏有竞争。

想当年明朝开拓西南,那是沐英、蓝玉、付友德率几十万将士血战在前。

沐英留镇后,又率数十万将士屯守当地,用土官、流官、卫所相结合的方式,彻底平定西南的。

张鉊暗自算了一下,他要像洪武大帝那样平定西南,击灭段氏大理国的话,也至少是十年后了。

那时候张贤存二十五六,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是最好的镇守云贵为众土官之首人选。

于是张鉊淡淡说道:“准儿有才干,日后天地广阔,定然有威镇一方的气运。

此等人物,多娶几个王妃,就不算纳妾了,安家到时候也可以成为助力。”

李若柳听的眼睛一亮,不过随即又黯淡了下去,她长长叹了口气。

“圣人这么说,这一国,肯定不是什么好地方,能跟奴说说,是去海东还是河中?”

见张鉊没说话,李若柳突然瞪大了眼睛,“不会是去青塘高原吧?那可不行!准儿会受不了的。”

“去西南!去通海军节度使,去大理。”张鉊据实以告,然后看着李若柳说道。

“自今日起,你就要多多在这些方面教导准儿了,早做准备,早点积蓄力量。”

大理?去当大理国王?李若柳心中回忆了一下她知道的大理国情况。

嗯,也不是什么好地方,但是比万里之外的河中和苦寒的青塘高原,还是要好不少。

皇后曹延禧早就看见两人在这窃窃私语了,忍了又忍后,还是忍不住挺着大肚子走了过来。

“圣人,元日的灯会就要开始了,您是不是该领着我们去观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