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 既得蜀,复望滇(第2/2页)

裴远非常配合,没有拒绝张鉊的礼遇,因为他知道,这是张鉊在为他回朝主持佛门大改做准备,造声势了。

……

长安城西,龙首原上,未央宫。

张鉊在长安,没有完全恢复唐朝的三大宫,既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

因为长安现在无法作为国家中枢以后,恢复这些早就成了废墟的宫殿毫无必要。

因此在张周的长安,只恢复了朱雀门,在原兴庆宫的基础上复建了规模较小的兴庆宫,同时在龙首原上恢复了大名鼎鼎的未央宫。

其中兴庆宫可以作为皇子、后妃等到长安的临时住所,现在则住着李圣天和曹元忻夫妇。

未央宫,当然就是张鉊在京兆长安府的行宫了。

只是比起兴盛与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未央宫,张周的未央宫规模要小得多,主要是方便在龙首原这块高地上,彰显张周对关中的重视与统治。

裴远与张鉊同入未央宫后,张鉊立刻举办了家宴,请来金国大王李圣天、魏国大长公主曹元忻夫妇,韩国长公主李贞儿、龟兹侯曹延禄夫妇作陪,自己则带只带了曹三娘子延鼐,规格不可谓不高。

这完全是家宴形势的,因为张鉊不但特意没让裴远行君臣之礼,还让裴远将长子裴全礼、次子裴全忠,长女裴大娘子带来拜见。

这是张圣人未来的儿媳和女婿,当然要亲自见一见。

裴大娘子一身青黄色襦裙,努力在未来的公爹面前做出乖巧的样子,但这仍然挡不住那一股豪爽大气的气质。

张鉊当然也早知道这位大娘子的作风,对她极为满意。

曹延鼐更是代表张鉊连赐八宝金步摇、极品蜀锦、吴越两国进贡的上品胭脂水粉等给她。

裴远的长子裴全礼已经十七岁了,此前一直在裴远身边做亲随牙将,跟着裴远一路各处镇抚番汉,允文允武,只是一直跟随裴远,还没捞到机会立功,所以名声不显。

听到次子张贤瑀的极力推崇之后,张鉊召翰林学士、中书待诏邓洵美、孟宾于前来考教,两人连称‘善’。

邓洵美和孟宾于都是此时著名文学家、诗人,能得到他们称赞一声善,可不是容易的事。

虽然肯定有恭维裴远的成分在里面,但至少裴全礼的才学还是有一些的。

随后张鉊又命枢密院参谋军事裴同远考教其兵法,应对入流也得到了裴同远赞赏。

小黑熊张烈朝眼见裴全礼得了好多赞赏,当即表示要跟裴全礼比枪法。

别人可能知道这肯定是孩子好胜,但张鉊知道,这鬼精的小黑熊,肯定是得了裴远的好处。

战斗的结果,毫不出张鉊的意外,虽然小黑熊还收了手,但仍然以十一比三大胜。

其实这很可以了,要知道小黑熊张烈朝天赋异禀,父亲张鉊忠乃是一头真正的壮熊,母亲也是沙州罗家的将门虎女。

别说裴全礼这样跟他差不多同龄的人,就是军中完全成年的骁校,一般也打不过小黑熊。

张鉊大喜,只是可惜,这孩子母亲是太常寺教坊司女乐出身,尚不了我张圣人的嫡长女,于是只能问道:“大郎果然是少年英豪,可愿到叔父身边做个十将?”

憾山都的十将,而且经常还要宿卫禁宫,可不是一般的军官能比,但没想到裴全礼竟然不愿意,他把手一叉。

“末将谢过圣人厚爱,但比起宿卫禁宫,末将更愿意征战沙场,为国戍边。”

裴远的脸色,稍微有些尴尬,可能他也没想到长子裴全礼会这么说。

张鉊也在心里暗叹一声,高门之中,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裴全礼文武皆有可取之处,但就因为出身,尚公主这事,就轮不到他。

当然,张鉊也无意去改变,不提裴全礼的年纪,就说他要是把嫡长女嫁给一个教坊司女乐的儿子,皇后曹延禧那一关就过不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裴全礼的才能,还不值得张鉊下这样大的注。

要是面前站着卫青、霍去病,不!就是站一个狄青,张圣人早就千肯万肯了。

“全礼有为国效力之心,朕也正好有个好去处。”张鉊笑着对众人说道。

“伪石晋之时,西南段思平攻灭杨氏大义宁国后,曾向石敬瑭请封,遂得通海军节度使之位。

朕立国三年,其主段思英竟然不来朝贡,难不成朕还不如石敬瑭吗?

今蜀国已定,蜀中富庶,朕有意遣大将坐镇蜀中,问罪于段氏,正缺少全礼这样的将才。”

其实这个时候,大理第二代皇帝段思英已经被叔父段思良给赶下台,被迫到崇圣寺当了和尚,只是张鉊这边还不知道而已。

裴远稍稍思考了一下,就知道张鉊是要干什么了。

问罪段氏事小,但借问罪段氏的机会,将蜀中的钱粮、兵将都调动起来,让他们有事可干,内心自安,甚至是给刚刚灭蜀的大军栓上绳索,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裴远把手一拱,“圣人如有问罪段氏之意,需要再派天使到蜀中襄助一二。

蔡国公沉稳持重足堪大任,但蜀中新定,人心未附,恐不能事无巨细。”

张鉊知道裴远明白他的意思了,遂大笑两声,“吾正要与玉英商议此事。”

其余人听得张鉊这么说,立刻就知道这场欢迎的家宴,算是要结束了,包括李圣天在内,都纷纷向张鉊请辞。

张鉊还刻意与裴远次子裴全忠说了几句话,这小子才九岁,但已经可以小大人般给张鉊行礼了,礼数还很周全。

看得出来,人虽然有些沉闷,但还是挺聪明的,可能是家教严格导致看上去有点无趣。

但张鉊反而更放心了,张祺楠古灵精怪又好动,给她配个沉稳一点的丈夫,也不是什么坏事。

待众人都走之后,裴远与张鉊二人独处,也不对,还有个负责记录皇帝言行的史官和几名亲近宦者在远处。

几名宦者无所谓,但史官只听的汗珠滚滚而下,因为皇帝与河东郡公的对话内容,实在是太过有爆炸性了。

而且史官知道,今天记录完毕后,起码半年内是无法回家的。

张鉊与裴远商议的,当然是裴远之所以要从承天凉州府,到京兆长安府来的原因。

裴远是来替张鉊,完成本该由张圣人完成的历史使命。

整治那些做事过头的佛门既得利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