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复我百年故土(第2/3页)

想来想去,张鉊发现了一个最合适的人选,那就是刚刚从龟兹回来的曹六郎曹延禄。

曹延禄是曹元忠的嫡长子,慕容信长母亲曹三娘子延鼐是他的胞姐,张鉊皇后曹十九娘延禧是他的胞妹。

他还娶了李圣天的长女,张鉊以亲妹妹视之的韩国长公主李贞儿。

简直太合适了!他是慕容信长的亲舅舅,同时也是皇后嫡子张贤景的亲舅舅,还是张鉊的亲妹夫。

这样关系,既保证了他会对慕容信长爱护有加,慕容信长也不会反感他。

同时他也不会帮着慕容信长造反,因为没有必要。

于是张鉊立即召见了刚从龟兹回来,还没逍遥几天的曹延禄。

作为历史上第十一代归义军节度使,沙州曹氏第五位族长,曹延禄的能力其实并不算很弱。

在历史上,归义军经过曹元忠的裱糊之后,传到曹延禄手中,已经就积重难返,曹延禄没能力扭转乾坤,只能接着裱糊了快三十年。

最后终于支撑不下去了,在内乱中,被很可能带有大量沙州回鹘血统的侄子曹宗寿逼杀。

这样的人,让他去掌握一个摇摇欲坠的政权,肯定是不行的。

但是只让他作为一个冉冉上升王朝的太平宰相,那绝对没问题。

这从寿命上看的出来,曹延禄被逼杀的时候,已经八十多岁了。

在古代,一个人能活到八十多岁,就是一种了不得的能力。

曹延禄被张鉊召来之后,立刻就惊讶的嘴巴都合不上了,因为既然要让他去辽阳督促慕容信长,张鉊自然要把计划跟他说一下。

东征倭国,对于张鉊来说,这是穿越者基操。

对于慕容信长来说,是他与父亲张鉊一起要为之奋斗的大业。

但对于曹延禄来说,连倭国这个名字,他都只有一个波涛起伏的模糊印象,他实在想不到,这两父子的野心,如此之大。

一时间,曹延禄根本消化不了,但事情紧急,张鉊没给他什么思考的机会,直接将几本唐时关于半岛三韩和倭国的资料交给他后,只准他回家休息一晚,立刻就出发去辽东。

……

辽东,沈州,也就是后世的辽宁省沈阳市,此时契丹的政治军事中心东京并不在沈州,而是沈州以南的辽阳。

已然快到深秋,辽东的气候正处于非常宜人的阶段,沈州城外,金黄色的麦浪随着微风上下起伏翻飞。

隶属于慕容信长麾下的左羽林卫一部分,高家范阳军一部分,张鉊准许他组建的禁军安东镇两个营,共计一万步骑,正跟在他身后。

将士们早已得了慕容信长的严令,命令他们不得踏麦田一步,自锦州向西以来,周军未滥杀一人,未劫掠一户百姓,显示出了可以说绝无仅有的纪律。

但相应的,一路而来的渤海农夫、奚人、契丹牧民,都还是大出血了一下下。

这也是必须的,慕容信长麾下的是十世纪的封建军队,不是解放军。就算是解放军,那也有对敌人如秋风扫落叶般无情的时候呢。

所以慕容信长麾下军队保持良好军纪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每个人都可以看得见自己保持了军纪后的收益。

兵将们都知道,这次到了辽阳府,彻底控制住契丹人之后,没钱的最少能得到十几贯的财货,没娘子的,渤海、契丹、奚、高丽小娘最少会有一个,要宅子的,那自然也是少不了。

而要是犯了军纪,这些什么都没有不说,搞不好命都保不住。

至于给大军干脏活、累活的吐谷浑、党项各部和横山羌,军纪也是出奇的好。

这三族都是信六法宗的,对于慕容信长这个正宗的佛子崇敬的不得了。

特别是人数最多的吐谷浑人,他们大多都是从青塘高原上下来的,那里历来就是慕容家的地盘,慕容家一直都他们的王。

特别是最后一任吐谷浑可汗,也即是慕容信长的祖先慕容复死后,吐谷浑人就成了孤儿,在吐蕃帝国内部的地位,甚至还比不上嗢末人。

现在,在他们眼中就是无上天大慈大悲,允许吐谷浑的王回来,带领他们去过好日子了,哪还敢不听命令。

慕容信长也十分高兴,目之所及,都是成片成片的村落镶嵌在一块块的农田中,道路两边,被掳到辽东的汉人们兴奋的大喊大叫,到处都有汉人耆老带着一大票人,做箪食浆壶以迎王师状。

其余人数最多,已经能熟练掌握农田耕种技术,甚至说话都与汉人类同的,是早已被契丹人驯化的跟家犬差不多的渤海遗民。

一路过来,都是这样的风景。

本来对于攻打王氏高丽还有些忐忑的慕容信长慢慢地就很有信心了。

辽东之地,经过几百年的的开发,已经变得非常富庶,加上渤海灭亡后,契丹掳掠了大量的渤海百姓来此耕种,根本不缺人口,只要把水利设施再搞上去,那就是沃野万里了。

“大都督!请饮了这碗水酒吧!”一个须发灰白的耆老被孙子扶着站在路边,将手中一碗浑酒高高举起。

慕容信长听到呼喊,稍微犹豫了一下,正好他也渴了,于是干脆下马,接过这碗略有酸甜的米酒一饮而尽。

大都督这个称呼,就是在大唐时期,也很少有人用,因为唐时的幽州大都督、扬州大都督,基本都是死后追赠的。

不是追赠者,那肯定是皇室近支,甚至就是皇帝的儿子,用不着称呼为大都督。

张鉊曾经在平州设立了平州安东大都督府,虽然后来改成了安东行省,但是慕容信长持节大都督的头衔没有取消,所以下面人都习惯叫他大都督。

喝完了米酒,老者见慕容信长豪饮,立刻又让一旁的儿媳从脚下的土陶瓮中再倒了一碗。

慕容信长爽快接过,又是一饮而尽,随后大笑三声,“好酒!不过丈人不可再倒了,再饮某家可能就到不了沈州城了!”

此时的丈人,既可以指岳父,也能尊称有德行的长者,要到北宋初期后,才会专指岳父。

只是这时候距离北宋建立也就二十年左右了,丈人这一词渐渐开始多用专指岳父,若是地位高的人称呼地位低的年长者为丈人,那就是为了显示亲近,如同后世领导称呼你为兄弟一般。

是以,老丈听慕容信长称呼他为丈人,立刻就显得非常高兴,周围的这个庄子的百姓,更是欢呼骤起。

虽然慕容信长是唐儿,但谁说唐儿到了辽东,就一定会对唐儿好呢?

但此刻听到慕容信长这么亲热的称呼,他们心里终于也有了一些底气了。

“丈人是何时到这沈州的,仙乡何处啊?”既然下马了,慕容信长也顺便问了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