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四章 封妻荫子与教化伦理(第2/2页)

李二郎之妻被吓得不停磕头,不说这一顿棍棒能让人几日下不得床,但是这褪去衣裳再打的规矩,就能让她完全无法再在下李家村生活。

随后曹延鼐扶起了一旁不停为李二郎求情,已经哭的泪流满面的老瞎子之妻说道。

“媪,切勿惊慌,不孝之子,就该要吃点教训,日后才能懂得孝顺。

圣人在承德府听闻汝夫忠义殉国,特赐下了正九品承节郎武阶官,并命州县在下李家村,建旌表牌坊。

诰命汝为从九品孺人,四时八节自有赏赐俸禄,还可荫庇一家中男丁,免服徭役。”

“啊!这……这,奴一乡里老媪,也能成为官人吗?”

本来还在不停哭泣的老瞎子之妻,立刻就呆住了,她其实已经做好了贵人走后,要过苦日子的准备了。

因为她知道这个二儿媳的为人,日后肯定是要把这笔账算到她头上的,现在她还能动,自然不怕,可是日后老迈到行走都不方便了,那时候便要糟糕。

但现在,她突然有了官人的身份,还能荫庇之权,这一下,形势立刻就翻转了过来。

这不管她多少岁,是否能够行走,二儿媳都永远不敢对她怎么样了,而且还要好生照顾她,要是她死了,这些特权和收入,那就没有了。

这就是官,是特权的威力。

下李家村的百姓那个羡慕啊!族长之妻甚至在背后,狠狠扭了族长一把,羡慕的眼睛红了。

这就是封妻荫子啊!一个男人能为家人带来的最高荣耀和好处。

板子打完,卫南县令则直接指挥使衙门里带过来的石匠,开始在下李家村门口选址准备建牌坊。

曹三娘子这才放开老瞎子之妻,站起来对在场的官员和百姓说道:“自大朝安史之乱以来,朝廷自顾不暇,大朝倾覆之后,不管还是国主还是节帅,也未尽到教化之责。

是以本位自北平府南返以来,圣人已在嘱托,河北行省各级官吏,一定要将教化百姓,淳朴风俗,重建忠孝节义孝悌等伦理,当做最重要的事情来做。

自今日起,凡忠孝节义之家,确有事迹的,当由州县衙门逐级上报审核,朝廷视情况,给予赏赐、立牌坊甚至诰命。”

说着,曹延鼐看着滑州长史和卫南县令说道:“此等父母在就要分家,抛弃有疾兄长等事发生,就是你们的失职。

若有再犯,来找你们的,就是吏部考功司和河北道御史了。”

滑州长史等,赶紧拱手应承,周围百姓也开始议论纷纷,终于觉得,这大周跟以往任何的朝廷,开始不一样了。

这其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中国古代社会秩序的恢复,往往就是从官府教化这方面开始的。

以往之梁唐晋,无不是手中横刀说话,乡野间毫无秩序,百姓心中不安,往往宁愿跑到高山上躲避,甚至不敢多种粮食,以免引来劫掠,连诞下孩子,也大多选择溺死,以免成为负担。

现在张周建立,在乡间奖励忠孝节义孝悌,就是给百姓,释放出了最直接的平安与秩序的信号,让他们能充分调动能动性出来恢复生产,恢复对生儿育女的信心。

为此,张鉊不但让曹延鼐一路出现作秀,还将宋代才出现的命妇九等,也就是孺人、安人、令人、淑人等诰命弄出来。

……

而在草原上,恢复生产生活,就不是中原这般景象了,或者说,草原上根本不需要恢复生产,要恢复的只是他们向外拓展的野心与参拜天可汗的习惯。

四月初七,张鉊的派出的天使分别到达燕然山的燕然都督府,狼居胥山的天可汗窝鲁多。

留守的白从信和折德愿都接到了张鉊的命令,命他们立刻督率草原各部五百帐以上的首领,南下到承德府。

而在天使到达之前,草原上大雪刚小一点,残酷的小规模战斗早已打响。

凡是不愿服从张鉊命令,不愿改信六法宗的部落,都遭到了洗劫与屠杀。

不管是漠南还是漠北,只需要一个声音说话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