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尔虞我诈的美梦(第2/4页)

不过嘛,这什么事都怕一个对比,大周还能有一支海岸线船队,高丽和倭国,那除了几艘大船以外,其余都是小舢板,根本不能称之为舰队。

陈诲见赵匡胤过来,赶紧迎了上去,他将海图拿给赵匡胤看,随后沉声说道:

“虽然辽阳郡王要求我们不晚于四月起航,但某刚刚研究了一下海图,又召集登莱等地的老渔民询问得知,明年三四月间,信风大概率是到不了的,反而有可能遭遇冷风自北而来。

因此属下建议,不与现在就将舰队中的楼船,开到海对面的苏州去。”

陈诲口中的苏州并不是江南的苏州,而是辽国在今大连甘井子一代设立的苏州。

而陈诲口中的楼船,是此时水师舰队的最重要战舰,地位类似后世海军的航空母舰。

史载唐时楼船,建楼三重,高七十余尺,列女墙……状如城垒。

这是一种非常庞大和高耸的战舰,白江口之战时,唐军一艘楼船曾直接浪沉倭船数十艘,可见其之霸道。

但是这种楼船在海上也有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船体太高,在航海技术不发达的唐代,要是忽然遇到暴风的话,往往人力莫能制会被吹翻,所以极为看重出发时间段的天气情况。

此时张周,与盛唐时的经济状况还差得远,张皇帝自掏腰包才在莱州湾建了楼船四艘,要是一仗没打就被吹翻,那赵匡胤和陈诲的罪过就大了。

所以陈诲才会在此时提议,趁着最近没什么风浪,干脆先把楼船都开到苏州去。

赵匡胤看着海图思考了一下,有些担心的问道:“虽说近期无有风浪是件好事,但没了风浪,船帆皆不能用,楼船如此广大,如何可以渡海到苏州?”

陈诲指着海图上的一圈小岛说道:“若是从登州军港出发,确实很难到达对面。

但如今汇集登州的水手和游艇众多,可重赏之,命他们将楼船拖拽至大谢岛最北端,再渡海的话,就要轻松很多。”

陈诲的口中的大谢岛最北端,实际上就是后世登州外海之庙岛列岛的大钦岛一带。

从这里横渡渤海湾,最短的距离,仅仅只有八十多公里,就算没有风力可以借助,划船也能划过去。

只是这代价,比等信风来要大得多!

海上划船,还是在冬季划船,一个岛一个岛的蛙跳过去,可是一件超级辛苦且很有危险性的工作,不把赏赐给足了,根本不会有人干。

不过赵匡胤思考了片刻,还是咬着牙同意了,“重赏之财货,我来向兵部和枢密院行文请示,率楼船大舰过海之事,就要靠陈翁了。”

其实这也是张周与昔年盛唐相比,为数不多的优势了。

因为昔年盛唐之时,辽东半岛荒无人烟,就是想要蛙跳,也没法跳。

但张周此时,经过渤海人和契丹人连续几百年的经营,辽东半岛上已经略有人烟。

楼船渡海之后,有军港停泊,有官府供应粮草,所以才能实行这种方法战术。

……

登州的赵匡胤和陈诲已经在决定先把楼船蛙跳过海,但明州的赵延进,就必须要等待信风才能出发了。

而张鉊特意把赵延进从岳阳府府尹和岳阳府兵马督监的任上调到明州,就是看中了赵延进熟悉水战。

他也算是张周国中马昭远、杜(论)赤心、赵匡胤、陈诲之后最懂水战的军将了,甚至在某些方面,赵延进比赵匡胤还要精通一些。

同时赵延进又是张鉊的义五子,身份地位足够能压制住算上家眷有六七万人的姚彦洪,这些人将要被迫流亡高丽和日本,心态上就不可能是平和的。

赵延进要把这样人心惶惶的六七万人,尽量少损伤的送到大海对面,所要做的工作可不少。

甚至可以这么说,赵延进此次出兵,军事上是辅助的,因为海战大部分会靠赵匡胤和陈诲去解决,政治上如何安排好姚彦洪这六七万人才是最重要的。

……

亳州,谯县城南,董园。

这里是谯郡曹氏的家族墓葬地,包括魏武帝曹操的祖父曹腾在内,一大批谯郡曹氏都安葬于此。

昔年张鉊西行之时,曹议金相赠精锐甲士和白银三千两,还与他约定,只要张鉊能找到一条带领归义军重新归国之路,曹议金就会全力支持他。

张鉊当时也承诺,若有那一天,他就一定为曹议金扶棺归乡,归葬亳州曹氏的家族墓园。

虽然此后,在张鉊回来的时候,曹议金已经因为病重失去了内外权力,但还是弥留之际完成了他的承诺,将归义军大部分的权力交给了张鉊。

特别是在法理上,曹议金自认是国将倾覆,不得已代张氏秉政,现在张鉊已立,就将权力交回。

这不仅让权力交接没产生动乱,还把法理也还了回来。

自张淮深被杀以后,这还是归义军第一次没有发生流血冲突的权利交接,意义不可谓不重大。

而张鉊其实也因为各种事情,没有完全完成从敦煌就为曹议金扶棺的承诺,而是让曹三娘子带着张贤瑀去完成的。

等曹议金的棺椁到了长安,张鉊又处理完了内外叛乱诸事,终于可以兑现承诺,亲自在洛阳迎接从长安来的曹议金棺椁,然后一路把棺椁送回了谯郡,也就是现在的亳州谯县。

谯郡曹氏在董园的墓葬并不豪华,毕竟真正的曹家大人物,比如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都不是葬在这里的。

所以,在张鉊批准下,曹议金的陵墓算是这里最豪华形制最高的了。

张鉊特批,曹议金的陵墓按国王的规制来,某些地方可以使用皇帝的排场。

其在董园的陵墓积土成山建山陵,棺椁称梓宫。

外有神道、神庙,内有供灵魂起居饮食的寝宫,游乐赏玩的神游殿。

开天井四处,壁龛六个,有陶制作的披甲武士,盛装宫人六十尊。

墓道前部绘有大量的壁画描述了曹议金的一生,以及死后升入天堂享乐的画面,其中最为重要的画有两幅。

第一幅是鸣沙山下,月牙泉边,张鉊身穿金甲正与宽袍大袖的曹议金作别,远处无数甲士战马隐隐约约于云雾升腾之中。

另一幅则是敦煌庆元宫中,曹议金身穿素衣,头缠素带,在曹三娘子的搀扶下,向着身穿劲装的张鉊交接权力,其余归义军上下,神态各异。

这应该是从古至今,第一次将皇帝画在了臣属的陵墓壁画中。

虽然张鉊的面部特征刻意做了模糊处理,但仍然是非常让人震撼的决定。

山陵外,沙州曹氏大部分人都聚集到了此处,本地亳州曹家,乃至来自全国各地自称谯郡曹氏后人的,都汇聚到了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