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六章 卷,都给我卷(第2/3页)

二弟海二蟹看到兄长腰间的金镶玉,羡慕的眼睛都发红了,兄弟两交谈了几句,海二蟹就只能看着兄长进去宴饮。

因为海二蟹连个巡检使都不是,只是从水手被提拔为了横海镇的水手长,手下管理着五个水手而已。

若是别人发达了,可能还不是很刺激海二蟹,但是看到常年在一起的亲兄长,如今已经是数千人的君,还带着一个管家两个护卫来参加大王的宴会,怎么能不让海二蟹大受刺激。

微微细雨中,海二蟹连假期也不休了,他呜咽着策马就往军营跑去,心里暗暗发誓。

他从今天起,一定能要每天练枪两百次,潜泳一个时辰,一定要在下一次征讨倭国的战斗中立下大功,他要在倭国当子爵,不,当伯爵!

踏踏!踏踏!快到军营了,到处都有马蹄声响起,海二蟹诧异的四处一看。

好家伙!这个傍晚,军营门口的道路上人山人海的,都是受了刺激赶回来内卷的。

海二蟹甚至看见他的顶头上司,横海镇队正王阿水的身影,这圣人刚同意横海镇的一部分官兵可以加入燕国军队,他们就开始了拼命。

“这也太卷了吧!”海二蟹不由得惨叫一声。

……

而且海二蟹不知道的是,不光是没有爵位的他们要开始卷,连一些有爵位的都开始卷了。

宴会中,海大鱼找到了兄弟海三虾,但是海三虾跟海大鱼说了一件让他目瞪口呆的事,海三虾要放弃得到的巡检使爵位,继续追随大王征讨倭国。

“虾仔你是不是疯了?你忘了咱们在老家当白水郎,耶娘死了都不准上岸埋葬的事了?你现在是堂堂巡检使,是勋贵呀!”

海大鱼还是很看重他血战得到的这个身份的,从来都是把勋贵两个字挂在嘴边,所以他根本理解不了弟弟海三虾的决定。

海三虾则苦笑一声,“阿大你是子爵,是君,下面有一千多户,当然满意了。

可是我呢,只有一百三十户,地也不好,每年就能收接近一千石粮食和一点肉,其余油盐酱醋都要从外面买,娶个婆姨过日子是够了,但也就那样。”

海大鱼想了想,确实是有些少了。

呃,人的欲望,都是随着眼界和能力不断攀升的。

这要是在他们老家闽南,至少也要是三四百亩的小地主每年才能有这些收入,还要不是他们这种白水郎才行,因为白水郎根本没资格上岸。

更重要的是,这一千石多石的粮食是不需要自己去耕种,完全就是坐在家里就能得到的,这要在闽南,起码要两三千亩的大地主才能有。

所以要是在以前,别说一年可以无劳动得一千石粮食,就是能得到三十石粮食,他们兄弟都要把嘴给笑烂了。

但是现在,对于眼界和能力已经起来的两兄弟来说,穷乡僻壤的一千石,太少太少了。

“那你的封地和爵位怎么办?就这么白白扔掉了?”

海大鱼想了半天,他现在是子爵,算是有家有业了,要是还拦着弟弟不让他去立功,这话实在有些说不出口,当即也就不反对了。

海三虾见兄长不反对,顿时就坚定很多,他看着远处不断去跟大王敬酒的侯伯子等大封爵,下定决心一般的回答道:

“每个府都有一定放弃封地的名额,放弃后会被收回去,但能得到一领甲作为补偿。

礼安君曾经陪陈国公长子在龙韬院学习过,他说倭国比咱们封的这些地方富的多,地方也大得多。

去了倭国,一个男爵能统治的户口比在朝鲜当子爵还多,某准备跟礼安君凑到一起,抱团去闯一闯。”

海大鱼想了想,礼安君应该是指尚州府的礼安县男,此人姓马,使得一手好枪棒,射术也很精湛。

好像听说确实是陈国公马昭远的亲随出身,弟弟跟着他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这几日你就在汉城别走,某卖五百石粮食和二十斤精盐凑点钱,给你和阿蟹买张好弓和一口好刀。”

海大鱼现在能为兄弟做的,也就是这些,说完不知道怎么的,他有点伤感,两个弟弟这么一走,肯定就很少再能见面了。

运气好去倭国做了大封臣,轻易不能离开封地。运气不好,那就得葬身鱼腹或者埋身他乡。

不过马上,一群同样腰间挂着金镶玉的子爵、男爵走了过来,约着让海大鱼一起去向大王敬酒。

海大鱼马上就想起自己大小也算是个贵族了,治下六千百姓,娇妻美若天仙,立刻又开心了起来,准备去给大王好好磕一个头。

……

清晨,慕容信长从剧烈的头痛中醒了过来,昨天差点没被下面的文官武将和勋贵们,给活活喝死。

听到了大王起床的声音,门外的宫人就鱼贯而入,身边的掌书记也带来了今天慕容信长需要批准的奏章明细。

在确立了他燕国大王的国大王爵位以后,原本慕容信长的辽阳郡王霸府就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完整的国体。

政事上以左右国相为首,下面同样设立六部,只不过六部官长只能是侍郎而不是尚书,同样也有大理寺和御史台。

军事方面则在全国设统管常备军、大府兵、封臣军的中尉各一人校尉各两人,中尉和校尉,则直接归国王管辖。

今天最重要的事,就是有一个男爵,七十六个巡检使请求更易爵位。

所谓的更易爵位只是比较好听的说法,实际上是嫌弃现在的爵位小了,想要跟着他去倭国。

慕容信长很满意现在的这股子士气,而且他并不拒绝下面的封臣放弃爵位。

因为通过这些年的信息收集,慕容信长已经知道,现在的倭国地盘虽然比高丽大,人口比高利多,但也相对更加分散。

且倭国军队的装备更差,还处在用竹甲,拿破铁刀的都是精兵的地步。

这种地方,不同于高丽全国大部分人口集中在靠西的几个平原上这种情况。

在高丽,只需要几场关键性的决战,消灭敌人占领他们的膏腴之地,就可以把一国打下来。

在倭国,由于人口更加分散和战斗力更低,需要的是少量精兵,比如一两百人重甲利刃小部队,不断在除了京都和奈良以外的地区反复清剿,彻底打服本地人。

所以慕容信长准备在倭国,把除了京都和奈良以外的地区都封出去,跟他去的个个都是大封臣,让他们团结起来镇压当地倭人的反抗。

那么这些不愿意在朝鲜当小封臣的野心家们,正是合适的人选。

批阅了一会奏报,新任右相韩匡图喜气洋洋的走了进来,“耶大王,律充容命人送来了礼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