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二章 这不是巧了嘛(第2/3页)

这在政治上就叫做不体面了,既然他们不体面,自然也会有人教他们体面。

尴尬的沉默中,大纳言藤原显忠仓皇的闯了进来,他顾不得装模作样的宫廷礼仪,冲进来就开始狂吼:

“左府,臣刚收到消息,中原汉家大兵从对马开始渡海了!

西海道的叛乱根本不是什么当地小武士的变乱,而是他们在响应中原大兵。

连那些高丽海盗都是被中原大军给赶到山阴道的,因为王氏高丽在去年就已经被攻灭,高丽大王已经丢掉了国家和性命!”

消息太过震撼,以至于房屋内众人都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半晌藤原实赖才回过神来了,他猛吸了一口气,“请大纳言确定消息来源,若真是中原大朝来攻,就必须要号令全天下来进行抵抗了。”

……

大周绍明六年,公元951年,十一月。

此时整个北国都处在了一片雪花飘扬,寒风凛冽之中,慕容信长本来也是准备开春三四月间才率军渡海进攻倭国。

但是这一切都抵不住时局的变化如此之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完全没想到倭国这种人口三百万,幅员并不算狭窄的国家,武备竟然如此拉胯。

全国上下竟然没有多少常备军,武力动员全部要贵族士兵和边境开拓武士来承担。

对于这样的国家,势必不能让他慢慢把地方势力都动员起来,一定要很快速的大量歼灭有生力量,随后才好治理。

于是只等到了十一月,慕容信长就命陈诲先率海军横海镇出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了朝鲜和倭国之前的对马岛。

此时的对马岛上只剩了少量的留守人员,由于畏惧慕容信长出兵剿灭,他们早在占据倭国山阴道长门国丰浦郡后,立刻就将对马岛上的家眷接走了大部分。

不过他们没有想到慕容信长行动的速度这么快,跑路的时候慢了点,于是就被陈诲给吊住了尾巴。

赤间关,距离后世的日本下关市不远,位于著名的马关海峡北岸。

而马关海峡就是日本九州岛和本州岛中国地区之间,一条狭小的海峡。

这条海峡最窄处只有七八百米,因此两岸的关城可以很好的控制海峡,历来就是倭国兵家必争之地。

若是能控制马关海峡两岸,甚至只守住一边,就能将九州岛和日本本岛之间隔开。

历史上两百多年以后,这里爆发了源平合战中极为关键的战役,坛之浦之战,这一战平氏输掉了最后的力量,彻底失去了和源氏对抗的能力。

当然对于中国人来说最著名的还是近代的另一件事,著名的宰相合肥天下瘦,就是在这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此时,高丽海盗占据了这个关键海峡,他们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凭这两三千男丁和一两万家眷就可以在倭国横行。

所以这股原本是高丽水军的海盗,果断拥立了被他们挟持的王建第八子王郁为王,并派人向倭国朝廷说明情况,请求倭国朝廷接纳。

消息快速传往了平安京,随后传遍了全倭国。

怎么说呢,得益于海岛民族生与俱来不安全感,倭国虽然武备拉胯,但是向心力还是很强的,比王氏高丽要强的多。

因为只要生活在这几个岛上的人都知道,以他们的生存环境,完全没有周旋的广袤土地和可以逃避的领土,遇上了强敌,除了决一死战外,他们并没有其他选择。

而高丽海盗们这么选择,也是有原因的,此时日本最富庶的地区并不在山阴道,而是在山阳道到平安京这一片。

也就是说,哪怕此时出动海军进攻倭国,也不会去打石见、长门这一片,而是要经过马关海峡然后向东继续往濑户内海,最后选择在广岛或者大阪等地登陆。

所以高丽海盗一占据了赤间关,就开始向倭国朝廷请求收纳,他们只有得到了倭国的增援,才有可能对抗燕国水军。

十一月十七,陈诲衔尾追击高丽海盗到达了赤间关。

此时高丽海盗已经占据了赤间关,并且把他们的两百多艘大小船只,都集中到了有水寨关城保护的港口之中。

硬拼的话,十个这些高丽海盗规模的军队,都不可能打的过陈诲麾下的万余横海镇士兵。

所以高丽海盗首领,也是愿高丽水军都指挥使洪相东,很明智的选择将水军收缩。

他这是在逼着陈诲上岸,因为要是不管他们继续向东,燕国水军就有被阶段后路的危险。

而要是进攻他们,依靠赤间关的关防和寒冷的天气,说不定能坚持到倭国支援的大军到来。

当然,这是洪相东一厢情愿的想法,陈诲到达马关海峡后,根本没管他,而是直接率军占据了马关海峡靠九州岛这边的关城,随后开始联络秦平生和秦平通父子。

随后在这对倭奸父子的带领下,十二月初八,陈诲就在大雪纷飞中强攻进入了大宰府水野城,尽杀大宰府大宰帅以下官吏三百多人。

这座昔年就是倭国为了防备大唐进攻的修建的坚固城池,恐怕做梦都想不到,它最后的陷落根本没经历血战。

因为几百年前还驻扎了四个军团足足六千精兵的大宰府,现在根本没多少人守卫。

随后陈诲在大宰府,升起象征慕容信长佛子地位的,地藏王菩萨六法宗大旗,用宗教的名义招揽九州岛的穷苦武士。

这是王朴为慕容信长定下的毒计,现在倭国虽然通行汉字和唐音,但是那只是在高层之中,普通百姓还是流行晦涩粗鄙的倭语。

要想统治这里,虽然最后必定是要在倭国展开训民正音行动使之上下通行唐音。

但最开始肯定推广不下去,只能慢慢来,所有就迫切的需要一批二鬼子帮忙干事。

这些九州的穷苦武士正好用得上,一来他们远离畿内地区,对所谓的朝廷和天皇忠心有限。

二来九州岛的倭语对于其他倭人来说,同样交流起来相对困难,属于是能用但又不太够用的阶段。

这样可以逼迫大部分倭人在九州话和唐音之间做出选择,反正是要改音,还不如一步到位。

十二月二十,陈诲在短短十几天中,就征召到了一千多穷困的九州岛武士,没办法,他们这些远离政治中心的武士实在太穷了。

说是武士,实际上也是些天天喝着野菜粥,拿起一把破铁刀就梦想着通过一条烂命,去博一个阶层跃迁的苦命人。

当然,也有些不服,认为还是应该效命平安京朝廷的忠臣,他们迅速在九州岛南部的萨摩、大隅、日向等国集结。

只不过寒冷的天气和强大的敌人阻拦了他们继续叫嚣的脚步,陈诲这边则忙着将大宰府打造成向东进军的基地,也懒的去剿灭这一两千连甲胄都没有的挑梁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