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六章 小姨妈的决断(第2/3页)

究其原因,就是楚藩国所在的西南在很多方面,包括物资方面都需要朝廷的支持。

但安南这地方,它连文化都能自给自足,天然就充满了独立性。

小姨妈呼吸急促了起来,一边是次子可以跟兄长在一起,坐拥百万人口大国的诱惑,一方面是未来次子之儿孙可能最终会落得吴王刘濞那样的下场。

着实难以抉择啊!

不但小姨妈难以抉择,张鉊实际上也难以抉择,这可是亲儿子,出点什么意外,他这个做父亲的,心里怎么过得去。

但形势逼得张鉊又不得不做出选择,他长长叹息了一声说道:

“按吾的判断,安南之所以总闹事,还是利益的问题。

隔中原太远,享受不到朝廷的福利,反而还要被朝廷搜刮,是人都会不满。

若要解决这个问题,唯有像昔日大唐那样海贸兴盛。

若是航海技术再发展一点,海船能够自由航行于大食、天竺,中原再富庶一点用得起昆仑奴,那么安南人就能从这些海贸航线得到好处,就不会那么抵触朝廷了。

而这最少还需要三五十年时间才能成势,是以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封个皇子到安南去。

但吾不能确定,这三五十年的时间内,安南会不会发生其他事情。”

张鉊这话,实际上就把选择权直接扔给了小姨妈,为什么要现在封王到安南,张鉊也已经完全说明白了。

这安南不是对单方面的被吸血不满嘛,那朝廷就不吸了,改用一个藩王来吸。

藩王替代了朝廷的角色,将这部分利益分配给安南的文武高层,形成一个朝廷通过藩王贡献拿一成,藩王自己拿四成,藩王文武高层拿其余五成的分配模式,三方一起压制下面平民的不满。

在这个中古时代,只要把当地有见识、有搞事能力的拉到统治集团中来了,下面的不满就基本可以完全无视,至少是保证几十年的安稳是没问题的。

唯一的风险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藩王会不会被挟裹,忠心会不会有问题而已。

两人沉默了半晌,小姨妈缓缓睁开了眼睛,她抵抗住了诱惑,但好像又没完全抵挡住,因为她对张鉊说道:

“那就不称大王,不开府,只给王爵,从王南去的功臣不封君侯、方伯、巡检使等,只给卫所军指挥和小巡检。

三哥儿去了就只管兵事,民政还是归朝廷。”

张周由于国内外都有巡检使,因此将藩国中作为封君的巡检使称为大巡检,国内只是八品武官的巡检司称为小巡检。

张鉊仔细思考了一下,这不就是明代黔国公沐家镇守云贵的套路嘛。

即将军权和政权分开,省府州县这些事情还是归朝廷派流官治理,封君则作为当地最大的武装头目控制兵事,镇压、讨逆、绥靖等工作都由封君完成。

只不过黔国公是当云贵土司们的首领,在册封之后,沐家就是云贵名义上最大的土司。

而李若柳的这个提议,是让张贤肇去当整个安南卫所军指挥使们的首领。

或许是个办法,张鉊缓缓点了点头,那就让张贤肇去当个王好了,再把安南十三州设十三个卫所军。

这些卫所军不归行省平章指挥,也不归兵部和枢密院,就归张贤肇管理。

“这样也行,那就封三哥儿为唐王,食邑一万五千户,建唐王左中右三卫为护卫,十三州每州设两千户卫所军,再设三十九巡检控制关键,他们都归三哥儿统辖。”

这一万五千户的食邑可是实封,差不多有七万五千人左右,十丁抽一也能有三千多兵。

下面的十三卫和三十九巡检也能有个三四万户,总计可出兵万余上下。

这五万多户,就会成为安南的人上人,不管是对内镇压还是对外讨逆,应该都够了。

不过小姨妈显然不满意,她把张圣人从她被压麻的大腿上推了起来,随后伸出五指对张鉊晃了晃说道:

“我出五十万贯,给三万户,再把两汉的旧交趾城给三哥儿。”

三万户就是十五万左右的人口了啊,不过张鉊仔细想了想,觉得能给。

因为安南本来人就不少,就拿现在主要的十使君来说,小者两三千户,大者上万户,平均能有个六千户左右,这就是三十万人了,吴氏手里可能还控制着两万户十万人左右。

这就是四十万人了,但还只是最核心的四州之情况,要是算上现在静海军吃鸡组织没空去收回的其余九州,整个静海军最少有七十万人上下。

所以,历史上静海军还是挺怕南汉攻击的,因为南汉有一百二三十万人,静海军核心只有四十万。

但南汉也不能稳赢静海军,那是因为这四十万人分布的相对集中,随时可以抽调几万人出来。

三万户十五万人,这个规模相当于现在静海军中人口的五分之一,不算很多,但也绝不算少,算得上是个比较合适的数字。

不过现在张贤肇才十四岁,要去就藩的话,怎么也要十八岁上下。

那这四五年时间中,必须要有一个得力的大臣代替张贤肇去镇守,而且还要他能心甘情愿的为张贤肇好好打理静海军才行。

小姨妈显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他看着张鉊问道:“二郎,章成的长女今年多少岁了?”

张鉊眼睛一亮,他正好也想到了章成,“应该是九岁还是十岁。”

对章成的这个虎妞,张鉊还有点印象,上次她跟虎广的女儿虎婕两在皇宫中打架,谁也拉不开,最后还是张鉊亲自去调解的。

“小了四五岁,问题不大,这事那就由奴去给章成写信吧。”小姨妈眉开眼笑的说道。

人类社会啊!床上政治就是这么管用,章成这样身份的,让他在静海军一呆四五年,肯定要算是贬斥了。

但要是换成给女儿女婿和未来的外孙子打江山,他又会变得甘之若饴。

……

如何治理安南的模式一旦确定,这收复安南的战斗反而要轻松的多。

因为静海军的吴氏加上十使君,一共也就四十几万人。

这点规模,拼尽全力也就是能出个三四万兵,其中精锐牙兵也就五六千的样子,其余都是些跟中原巡检司捕兵差不多的存在。

绍明十年,公元955年,正月底。

基本掌握了楚藩国的张贤存依照父亲张圣人的命令,开始将楚藩北府军四千人,南府军七千人,以及尚在楚藩境内的章成所部亲、禁军一万五千人,都集中到了贾勇步。

贾勇步的步应该是这个埠,意思是水陆码头要冲。

古时在边远地区喜欢用这个步代替埠,意思是走到这里,就几乎到传统的汉文化尽头,该止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