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四章 大周幸甚 天下幸甚(第2/3页)

以此观之,圣人言此物可解天下百姓饥馑,诚为实言。

料想玉米至中土之日,当可彻底取代粟、黍、黑黍等,为国之重器。’

写到这里,赵一虎,也就是小名赵虎头的这位天子门生,感叹的停下了笔。

把玉米的综合产量与中土相比,亩均四百六十斤的产量,可以轻松碾压河陇、宁夏、河东的二百三十斤,关中的二百七十斤。

也远胜蜀地、河南的三百斤和江淮的三百二十斤。

就是比起占城稻,也要高出二三十斤的样子,且不像占城稻那里非常容易挤占地里的肥力,味道上更是远胜。

这样一来,等玉米到了中原,基本就相当于凭空给大周多出了三分之一的地。

想到这里,赵虎头激动的手都开始发抖,想来日后某些乡里小庙中,应当有他赵虎头一个神位了。

当然,赵虎头还不知道,玉米这玩意的潜力异常巨大,后世亩产两千斤都不是问题,最少也能有一千四五百斤。

现在它提前到了有耕种天赋的中国人手里,增产的速度应该快于历史上。

兴奋了一阵之后,赵虎头继续开始提笔写到:

‘圣人说的红薯,门生也找到了,只是此物亩产虽然比玉米还要高,但本地殷人后裔甚少把它当做主食,多用来熬糖。

门生细细查验后发现,此物虽然美味,茎叶也是一门好菜蔬,却不耐饥饿。

申时末(下午五点)吃十五枚以上,足足两巨碗,然至天明,定然要饿的心慌,想来就是东洲殷人后嗣不拿它当主食的原因了。

但如此巨大的产量,就算不解饿,仍然是非常有用的食物,虽是丰年之鸡肋,却是灾年之救命粮。’

嗯,赵虎头还没意识到,红薯这玩意最大的作用不是在丰年给人吃,而是给猪吃的。

有茎叶时吃茎叶,无茎叶时吃果实,有了这玩意,猪才有资格成为六畜之首。

因为在古时候猪没什么人养,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因为不会阉割手术,也不是因为它脏,多寄生虫,猪猪其实很爱干净的。

归根结底,是因为猪这玩意在食谱上,是跟人有冲突的。

猪能吃、喜欢吃、吃了还长肉的东西,比如萝卜、各种蔬菜、粟米等,一般也都是人也爱吃的。

可在此时,人能吃的东西有多宝贵,那就不用说了,怎么可能舍得给猪吃。

但假如不给猪吃这些,而是让它像牛羊一样去吃草,嗯,那你就会发现,这猪你辛苦养了三四年,还是六七十、七八十斤的样子,完全就是在浪费人力去给他割草、放养。

因此,没有红薯等作物之前,猪属于那种丰年养着总能出点肉,灾年赶紧打死的存在。

只有在有了充足的红薯供应,让猪拥有了稳定的相对高营养食物来源,才能让它在相对短的时间,长得肥肥胖胖。

而不是现在这样一般就长个六七十斤,瘦了吧唧没二两肉的样子。

‘至于其他作物,门生也已经找到,这辣椒之味……’赵虎头写到这里,又停笔砸吧了一下嘴,似乎那种火辣辣以至于嘴唇痛到麻木的感觉,又爬上了嘴边。

要不是圣人一再嘱托他把辣椒带回去,还详细讲解过,赵虎头一定会以为这玩意就是毒药,也不知道圣人怎么会对这个如此恋恋不忘。

‘番茄者,味酸甜多汁,门生认为更胜林檎、黄杏等果,且还能做菜,不管是炖煮肉类还是做羹汤,都是极品。

花生炒熟或油炸之后,可比肩胡桃(核桃),还能榨油,诚为饭后茶余不错的补充。

此外门生还寻到了一种巨大之蛮瓜(南瓜),其长大之后始为青色后变橙红,食之有淡淡甘甜味,生食口味不佳,蒸煮后也属一般。

但其不占耕地,产量颇丰,也是益国益民之至宝。

遥想此六种至宝庄稼到了中土之后的场景,门生当为圣人贺。

虽然土豆还没找到,但光是上述几物,就足以造福天下万民,远超汉唐盛世,使我我大周国祚延绵万万年。

除了这些宝贵的庄稼外,门生也将东洲殷人后裔之情况打探清楚了,现呈上圣人查阅。

这些蛮族从风俗上来说,只能类比安东大鲜卑山以北,云南楚藩密林之南之野人。

相貌则与外鲜卑山附近之野人室韦、生女真类似,不像中土之人,然也不是昆仑奴、金发蛮之类。

这些殷人后嗣现主要居住于东胜身洲之胜州东南,耕种技术极为落后,不能制铁器,有少量铜器,也是天然偶得,并非大规模冶炼所得。

他们甚至还完全不会畜牧,无有牛马羊等牲畜,因此战无骑兵,耕无犍牛,百姓贫困。

其出行也无车架,因为极其诡异的是,他们不知道制作车轮,船只也基本由巨木凿成,甚易倾覆。

其人蛮勇,多敢血战,但一无甲胄、二无铁器、三无战马,只有木棒与弓箭。

勇士则将十胜石(黑曜石)打磨锋利之后固定于棍棒之上,制成石斧、石矛,石匕首。

此类武器伤无甲者甚是锋利,然无法破我大周之甲,因此皆不堪一击。

据门生得到的消息,殷人后嗣在此有方国数十,原有王族管辖,但似乎已经大权旁落,现各方国互相功伐,形同平王东迁之后。

各方国中,小者千余户万人上下,大者两三万户民近二十万,门生估算总有户十五万、民八十万以上。

其语言相同,来往密切,有神汉亦有武勋,上下秩序严格。

门生在此禀告陛下,其武备虽不堪一击,但人数众多,是以门生未有贸然进攻。

当效法先秦远交近攻之侧,不轻易暴露我有无坚不摧之铁器与坚而不催之甲胄,待到圣人下一次补给到达,有甲士三至五百后,再大破征服之。

是以,门生请圣人遣发第三次船队时,载精铁枪头五百枚、扎甲一百套、环锁铠一百套,悍勇之士三百,石匠、木匠各五十户。

如此,门生预计十年内,就可为我大周征服此地殷人后裔。

二三百年后,航海技术大成之时,东胜身洲虽远在万里之外,亦可成为后世子孙安居乐业之极乐天国。

若是如此,门生也不枉圣人精心培养,不枉在这世间行走一遭,大周幸甚,我族幸甚,天下幸甚!’

赵虎头写下这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心情是极度激荡的。

东胜身洲与中土比起来除了气候没有那么炎热,没那么多瘴疫以外,连农氏在广南的日南侯国都不如。

像赵虎头这样的天子门生,还是最得意的门生,就算要外出夏君夷民,不管是慕容大王的燕藩国,还是皇长子张贤存的楚藩国,那都是要打破了头来抢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