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风池热府(第3/6页)

“医馆里的几位大夫,还有远志和当归,都懂针灸吗?”

“几位大夫自然是懂的,远志和当归嘛,倒也懂一些。”

“除了刘鹊,医馆中谁最擅于针灸?”

“那当然是大大夫了。大大夫精于针灸,二大夫精于用药,医馆里人人都知道。”

“几位大夫针灸时,用的是同一套银针吗?”

“几位大夫各有一套银针,给病人针灸时,都是各用各的。”

“这几套银针放在何处?”

“都放在药房里。几位大夫要用时,我们做药童的便去取来,用过之后,再清洗干净放回原处。”

“这几套银针之中,有没有与那枚缺失掉的毫针同等大小的银针?”宋慈道,“若有,还请你取来看看。”

黄杨皮点头应了,去了一趟药房,很快取来了一裹针囊,道:“这是先生的针囊。缺失的那枚毫针,先生后来补齐了,新针与旧针的长广是一样的,请大人过目。”说罢打开针囊,拈起其中一枚毫针,交给了宋慈。

宋慈接过来看了,那是一枚长一寸六分的毫针,广不及半分,针尖果然如蚊虻之喙般锐利。他取出那截在紫草颈骨中发现的针尖,与手中毫针的针尖一对比,果然是同等大小。他微微点头,将那截针尖收好,又将毫针插回针囊之中,道:“这套银针关系重大,暂且由我保管,结案之后归还。”他不管黄杨皮同意与否,说完便将针囊揣入了自己怀中,随即问道:“紫草可有亲人?”

黄杨皮有些轻蔑地笑道:“紫草以前是个无家可归的乞丐,一个街头要饭的,哪里会有亲人?”

“高、羌、白三位大夫,平日里与紫草关系怎样?”宋慈又问。

“紫草过去服侍老太丞,老太丞看诊时,她便在旁帮手,那时白大夫也随老太丞一起看诊,常见她与白大夫待在一起。她与大大夫和二大夫之间,倒是没什么来往。”

“所以除了远志和当归,在这刘太丞家中,就数白大夫与紫草关系最好?”

黄杨皮点头应道:“那是。”

“刘鹊遇害那晚,白大夫来书房见刘鹊时,你是在大堂里分拣药材,对吧?”

“是的。”

“白大夫走后不久,你是不是也曾离开过?”宋慈直视着黄杨皮。

黄杨皮面露惊讶,道:“大人怎么知道?”

宋慈不答,问道:“你为何离开?”

“小人闹肚子,去了茅房。”

“真是闹肚子?”

“那还能有假?当时白大夫刚走,小人肚子便哗哗啦啦,一个劲地乱响,赶着去茅房,一出医馆后门,没多远便追上了白大夫。白大夫得知小人闹肚子,还说什么拣木鳖子一个、母丁香一钱,加少许麝香,研成细面,做成膏药往肚脐上贴一夜,便可缓解症状。小人赶去茅房,哪知碰上石管家在里面,他好半天才出来,害得小人险些……”黄杨皮说着挠头一笑,“险些没憋住,拉在了裤裆里。”

“你之前对乔大人说,你闹肚子症状缓解,是在后半夜睡下之后?”宋慈道。

“是的。”

“这么说,你是用了白大夫所说的法子?”

“小人是伺候先生的药童,白大夫是老太丞的弟子,一向与先生不对付,小人怎么会用他说的法子?万一他不安好心,想捉弄小人,小人按他的法子用药,岂不是害了自己?小人可没那么傻。”

宋慈不由得想起,刘鹊死的那晚,远志和当归也闹肚子,二人的症状直到第二天早上才稍有好转,当时他和乔行简上门查案,二人仍是脸色发白,看起来虚脱无力。同样是闹肚子,黄杨皮却好得这么快,第二天看起来精神很好,面对他和乔行简的查问,可以说是口齿伶俐,对答如流,几乎看不出有闹过肚子的样子。他看了黄杨皮几眼,没再问闹肚子的事,道:“那晚书房里的灯火灭掉时,你是亲眼看见的吗?”

“小人是亲眼看见的。”

“当时灯火是一下子灭的,还是慢慢暗下去的?”

黄杨皮回想着道:“小人记得是慢慢暗下去的。”

宋慈点了点头,没再继续发问,道:“你可以离开了。”

查问来得突然,结束得也很突然。黄杨皮行礼道:“那小人便告退了。”说完退出了书房。

黄杨皮离开后,宋慈走到书案旁的面盆架前,摸了摸面盆架上那几道细微的刮痕。他将刘克庄叫到身边,在其耳边嘱咐了几句。

刘克庄神色有些茫然,似乎没明白宋慈的用意,但嘴上立刻答应下来:“放心吧,我记住了。”

宋慈拍了拍刘克庄的肩膀,走出书房门外,只见高良姜、远志和当归都等在大堂里,刚刚离开书房的黄杨皮也在这里。

“宋大人,还没查到凶手吗?”高良姜迎上来道,“我看害死师父的,八成是那羌独活,你可要好好地查查他啊。”他昨天向宋慈透露了羌独活钻研毒药一事,还亲自从羌独活的屋子里搜出了一大箱毒药,本以为宋慈会将羌独活当作嫌凶抓回衙门细审,哪知宋慈昨天直接便走了,令他既不解又不爽。

宋慈没提羌独活的事,道:“听说高大夫很擅长针灸?”

高良姜不无得意地道:“若论针灸之术,我比师父是远远不及,但比医馆里的其他人,那还是绰绰有余的。”医馆里的大夫,除了他和刘鹊,便只有羌独活和白首乌,言下之意是他的针灸之术远远胜过羌独活和白首乌。

“那我有一事,正要请教高大夫。”

“大人可别说请教,有什么事,直说就行。”

“敢问后颈之上,

第一节 颈骨附近,可有什么穴位?”

“风池穴。”高良姜不假思索地回答,同时稍稍侧头,朝自己耳后发丛之间点了一下,指出了风池穴的位置。

“风池穴是有两处吗?”

“是,左右耳后各有一处。”

“倘若用银针扎刺风池穴,那会怎样?”

“风池穴别名热府,属足少阳胆经,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针刺此穴,可提振一身之阳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驱散风寒之邪。”高良姜说起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侃侃而谈起来,“只不过此穴靠近延髓,进针时需朝着鼻尖方向斜刺而入。”

“倘若不斜刺进针,而是朝颈骨方向进针,又当如何?”

“那便会伤及延髓。延髓上承脑髓,下接脊髓,一旦受损,轻则呼吸不畅,吞咽困难,重则嘛,立时毙命。”

“那就是说,一针刺穿延髓,人会立即死亡?”

“别说刺穿延髓,便是刺得稍微深一些,便没命可活了。”高良姜奇道,“大人,你问这个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