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联手割稻

◎趁水打劫◎

“队、队长……”

张老大连滚带爬一路跑到韩队长田里, 因为路上滑,他还摔了好几下。来到队长身边,哆哆嗦嗦指着远处, 声音颤抖道:“队长你快看啊,隔壁流里村来人啦!”

好多人,起码得有上百个了吧。

这是要干大仗啊。

张老大双腿发软, 不禁思考着躲回家躲过这场粮食争夺战的可能性。

粮食抢就抢了吧,总归命最重要。

看这规模,绝对是一场大型的械斗!

还特么带镰刀!

话刚说完,正一心一意割着稻谷的韩队长抬起头来, 顺着他的手看过去。

韩队长脸色突变, 下一秒村里有人敲响了铁锣。

“哐哐哐——”

“快些集合, 有人要来抢粮食啦!”

“不许让他们动咱们一粒粮!”

“是流里村的。他祖宗的, 畜牲玩意儿, 都是几代邻居, 偏偏逮着邻居薅,敢去抢其他地方我都好看他们一眼!”

看着朝他们走来的流里村村民,楚沁直起腰, 眼睛骤然瞪大。

她先是心脏砰砰跳, 而后却觉得不对劲。

流里村不对劲。

看他们走路稳,身上也没带着煞气, 看样子不是来抢粮食的。

韩队长也是这般觉得。

看第一眼时吓一大跳,再看两眼——嗯,他懂了。

流里村确实是趁火打劫。哦, 不对, 以当下的情况来看应该是趁水打劫。

“老耿, 你咋来了?”

韩队长甩甩手上的镰刀, 又踢踢鞋底厚重的泥土,来到田埂边的路上问流里村大队长。

高树村其他人都横眉怒目眼睛充血,个个紧抓着镰刀恨不得动手了,但下一秒看到韩队长这般和气,不由得愣住。

流里村大队长老耿笑笑道:“刚刚我看这雨下的大,又想到你们村今年收成不错,怕忙活一年最后关头被这场雨毁了,就觉得带着我们村的人来帮帮你们。”

帮帮?

“咋回事儿啊?”

旁边的张老大喃喃问。

黄老叔满脸不解:“我哪里晓得,不过看老耿那样儿不像是来找事儿的。”

这时韩队长意味深长说:“是吗,你们来的倒是快,不过说是帮忙,就只能是帮忙啊。”

“哎队长……”老耿旁边的年轻人急急忙忙想说话。

老耿手一摆,打断他:“听我话。”

接着又笑笑:“当然是帮忙。咱们两个村是啥样的关系,难不成还能趁火打劫?”

韩队长心想:切,我就不信你真的啥都不要就只是单纯的帮忙!

楚沁慢慢走过来,好奇问:“耿叔,隔壁静水庄也有吗?”

其他人一听,也提起心来。

楚沁算是问到点子上来了。

若是静水庄也有流里村的人帮忙,那就说明流里村是真心实意帮这个忙的。

因为流里村不可能一得罪就得罪附近两个大村庄。

单抢一个高树村,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

而胆大包天想双抢静水庄和高树村……那只能说抢走了也留不住。

恐怕刚把粮食运走,高树村就和静水庄联合起来又把粮食抢回去,甚至还要抢走一波。

老耿意外地看了楚沁一眼,点点头:“我这里带了99个人,而隔壁静水庄我们村的村支书也带了99个人。”

也就是说,是一样的人数。

大伙儿终于放心,看着这群人的眼神里都不禁带上喜意。

韩队长哈哈大笑:“行,我们高树村承一回你们的情!”

老耿满意了,转身大手一挥:“都愣着干啥啊,许久没割是忘了咋滴,都去田里割起来!”

“好嘞——”

声音震天响,包括老耿在内的流里村100人全部散开在高树村的田野中。

而同一时间,隔壁静水庄也在发生同样的事儿。

在这一刻,三村好似变成两村,不管是本村的还是流里村的,皆火力全开,压根就没藏着躲着,能使出十二分的力来帮忙割稻谷。

整整100位壮劳力的加入,确实让割稻谷的进度加速不少。

楚沁心头不禁松口气。

就算一人割半亩,100人就能多割50亩。50亩的稻谷啊……这得救活多少人。

雨淅淅淋淋地下着,渐渐停止。

而田野上鸦雀无声,是偶尔能听到悦耳的鸟鸣声。

楚沁弯着腰快速收割,这会儿雨停,她收割的速度更快了。

这是今年的第一场猛雨,大雨将这片土地给浸润透了,泥土和稻谷的清香混合在一起,直冲楚沁的鼻子而来。

这是令人安心的味道。

泥土,粮食,和水,从来就是让农民们安心的东西。

收割,继续收割。

一车一车的稻谷被运到食堂中。

食堂放不下,便在大谷场和食堂门口的空地上盖木棚。

就这,依旧是放不下。

“定国啊,该咋办呢?”

徐老太爷皱着眉来问。

韩定国也愁啊,他现在管不了那么多,必须得抢收,能抢多少就抢多少。要是真的有冰雹,等冰雹一来,这田里有一亩算一亩,啥都得玩完。

割着割着,割到韩队长旁边田里的楚沁听到他们的对话,心头一动。

楚沁心里有个想法,但暂时竖起耳朵听。

“要不然再多盖几个木棚?”韩队长道,“实在没办法,就再把杂物房给清出来吧,这样差不多也够晾了。”

徐老太爷摇摇头:“不够,完全不够。你是不晓得,还得预留空地放炭火和木柴。而且因为稻谷是湿的,必须得铺开,铺得薄薄的,否则晾不干。”

韩队长凝神思考。

就在此时,楚沁忽然走过来,悄悄道:“队长,你想到办法了吗?没想到就听听我的,我有个办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韩定国:……

他最怕楚沁嘴里说出“当讲不当讲”的话。

因为这一般代表着不太靠谱。

只是现在也没办法了,楚沁经常能帮忙打开新思路来解决棘手问题,听听也行。

楚沁疑惑问他:“您为啥不把这些湿的稻谷分发给村里人呢,让村里人把湿稻谷带回家去自己烘干,这样能省很多事。”

比如说盖木棚。

而且,把湿稻谷分发下去后村民们肯定会照顾的更加精细。因为谁没烘好,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韩队长无奈道:“你当我没想过这样吗,但是……我且问问你,你觉得我们村人人都能不昧下点稻谷吗?”

真要是把稻谷分发给他们,就等于是放了老鼠进油缸,能剩多少粮看他们的良心。

楚沁“啧”了声,叹气:“您先称好,再把稻谷分发下去嘛。怕有人偷偷昧下,就每家每户都分同等数量的稻谷,包括您家和村支书家,这样烘干后到底能剩多少,您心里也有数。”

韩队长若有所思。

楚沁继续道:“再者,大家都是一样数量的湿稻谷,就算是偷偷昧,也不敢昧多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