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朕和姓李的拼了!(第2/3页)

李光地这下也尴尬了,只好扭头看着康熙——他可是“大清秦桧”啊!

大清不能没有“秦桧”,不,是不能没有李光地!

康熙却笑着对李光地说:“晋卿,我看察尼说的不错……我给你一面令旗,你就拿这面旗来指挥!这次迂回突营如果成了……朕封逆当诸侯!”

赢了当诸侯……输了大概就是“平顶侯”了。

李光地听康熙这么一说,心里就凉了半截,他知道自己这个“大清秦桧”在康熙心目中已经不重要了。

毕竟吴三桂死后,大清的国力已经压倒了吴周……

想明白这道理,李光地只好一拱手道:“臣李光地愿为皇上,为大清效死!”

“臣察尼愿意为皇上效死力!”察尼拉了两个垫背的,心满意足了。

“奴才小桂子也为皇上效死……”小桂子也没办法,只好流着眼泪又说了一句,“皇上,您可千万要保重!”

康熙点点头道:“好,你们三人果然是我大清的忠臣!去吧,好好打!朕就在这里听你们的捷报!”

……

“轰轰轰……”

康熙皇帝在调整布署,准备让察尼、李光地和小桂子代替他去和李中山拼命的时候。

清军左翼的两红旗新军所属的炮兵拥有的6斤、12斤长炮已经首先打响了!

现在在战场上对峙的明军和清军,全都是背水列阵。明军背靠着北沙河,清军则背靠着界河。

而北沙河和界河虽然都是东北—西南走向的河,但这两条河也不是呈平行线分布的,而是西南那头距离比较远,东北那头距离比较近。

在清军两红旗阵地所在的界河镇西南这一带,北沙河和界河之间的距离只有大约五里。

而清军和明军前沿阵地之间的离得就更近了,毕竟“背水”也不是完全贴着河岸,而且双方的军阵都有一定的纵深。

所以在这一段,两军前沿相距还不到两里,6斤炮、12斤炮完全可以够得着对方。

因而清军的左翼也不必向前推进,直接就可以在他们的阵地上放炮轰击明军了。

而明军右翼阵前的火炮也不是吃素的,马上就还以颜色。

没一会儿,明军右翼和清军左翼阵前就你来我往打的硝烟弥漫了。

与此同时,清军的右翼和中路,也开始往前推进了!

“这是……康熙要拼命了?”

在明军大阵后面,李中山爬上了一辆望斗车,也占了一个看打仗的好位子。

看着清军,又是大炮,又是压上,他一下子也兴奋起来了。

虽然他前军的壕沟还没有挖好,但只要清军肯自己上来送死,有没有壕沟和矮墙,对最后的结果也没太大的影响。

周昌这个时候就站在另一辆望斗车上,距离李中山也没多远,完全可以听见李大将军的话。

于是周昌就接了李大将军的话茬,笑道:“大将军,属下还以为康熙这几年用兵的能耐见长……今日一见,也不过如此。”

李中山点点头:“如此用兵,必败无疑!不过康熙只要机灵一点,赶紧把还没烧完的浮桥抢救一下,也许还有逃回去的机会……另外,他还可以沿着界河一路向东北方向逃窜,界河上游应该有不少地方可以过河。”

说到这里,李大将军眉头轻皱,似乎又在琢磨什么阴招了?

“培公,”他思索着问,“你看咱们能不能再来一个迂回?”

“再来一个迂回?”周昌想了想,“大将军,莫非你想出动骑兵从北沙河南岸绕行……再从咱们的右侧迂回,去攻清军的左翼?”

“我就是这个意思!”李中山点点头道,“不过不能全用骑兵,得步骑混合,再拉上几门6斤炮!”

“大将军您圣明!”周昌挑起大拇哥,“那大将军您想让谁走这一趟?”

“大炮!”李中山喊了一声。

“哥,交给我了!”应声的是李中山的养弟,原本名叫王忠义,绰号王大炮,现在改叫李忠义的那位。

身为“李家将”当中的要角,他现在是仅次于李中山、李辅臣、李中正、李忠贤之后第五“李”,如今担任北伐军副将,也就是李中山的副手。

看着是挺大的,但是因为没有独立领兵,所以没什么立功进爵的机会。他现在就是个侯,如果想要搞个国公当当,就得在这次北伐当中立下大功了,否则一个郡公大概就到头了。

“大炮,”李中山吩咐道,“你带上我的山字营右营,再加上第一师、第二师、第五师、第六师、第十五师所属的骑兵营,再加上述五个师所属的骑炮队……记着,绕到清军左翼后先看看有没有机会攻占界桥镇?如果能拿下界桥镇,康熙可就真的被咱们三面包围了!就算他自己还能跑出去,他的十万大军也跑不了几个!”

李忠义闻言大喜,抱了抱拳道:“二哥,您就放心吧!这回横竖都不能让康熙这个恶贼给跑了!”

“跑不了!”李中山笑道,“就算他能逃过界河,还有别的天罗地网在等着他呢!”

……

李中山也派出迂回部队的时候,负责明军右翼的第五军团长胡一枪已经感到压力了!

他虽然是军团长,但根据北伐军军令司制定的计划,他负责的右翼拢共只有第十九和第二十师一共两个师再加上第五军团军司的一些部队。

如果这两个师完全满编,胡一枪手下到也能有超过两万五千人。不过根据计划,第十九师和第二十师各有两个步兵营留守北沙河南岸的村庄和荆沟河上的渡口。所以现在真正归胡一枪指挥的步军只有十二个营。

这点兵力要支撑起整个战线的右翼,还得防着清军的骑兵迂回到右侧发起冲击,兵力实在有点紧张。

好在胡一枪对于堑壕战还是很有心得的,他所属的两个师到位之后,没有等李中山下令,马上就开始构筑工事了。不仅在正面尽可能挖了壕沟,垒了矮墙,在侧面还用辎重车辆用绳索连接起来,组成了一道简易的车阵,以防止清军骑兵的冲击。

而在清军开始炮击后,胡一枪马上就意识到自己这边很快就要承压了,于是就招来军团参谋长吩咐道:“挖壕一刻都不能停,直到和清兵接上火……壕沟、矮墙,多挖一点,多修一点,关键时刻都能保命!

再让各营都派出散兵到阵前散开潜伏!让骑兵准备好长枪,随时发起反冲击!

另外,右翼车阵要尽可能加固一线,再调一个9斤炮连去右翼,装好霰弹,隐蔽起来,不要轻易开火,等他们的骑兵冲上来再打!”

军团参谋长刚刚下去布置任务没多久,战场上本来相当密集的炮声忽然稀疏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