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康熙,你要当大清末代皇帝了!下(第2/3页)

到了这个时候,这位大清太皇太后终于知道谁才是真正对她好的!

至于康熙的其他子女,布木布泰已经完全顾不得了……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她现在能把保清带上金莲川草原上的上京城,让保清在那里登基当皇帝,就已经尽到全力了。

突然,坐在她身边的小男孩保清忽然大喊了一声:“曾祖母……那是景山,那是景山!”

布木布泰扭过头,向着马车窗外看去,就看见了那座由煤渣堆成的,已经被白雪覆盖住的小小的景山……

她忽然想到了什么,猛地一抖,就发疯了一样大呼:“快走,快走,快……快从德胜门离开!”

布木布泰其实早就已经做好了跑路的准备,在北京城北的德胜门安排了她最信任的蒙古侍卫看守,只要出了德胜门,再一路狂奔出居庸关,那就算是暂时躲过一劫了。

……

“完了,完了,大清……完了!”

就在北京内城和紫禁城陷入一片混乱的时候,大清恭亲王常宁也已经知道完了!

大清完了!他……也完了!

他的七万多大军,现在已经是一片兵败如山倒的惨重了!

这场“大清终局之战”,在军事上可以说是平平无奇,没有一点可以值得称道的地方。双方的主帅都不善于用奇,常宁的军事能力比康熙、福全都拉胯,根本想不出什么克敌制胜的奇计。罗大为也一样不善于出奇兵,扎扎实实地刚正面才是他最拿手的。

所以今儿这场战役的双方,都采取了几乎一模一样的布局,都是分为前后两排,由横阵、纵阵组合起来拼成的“大横阵”,然后就是骑兵居两翼,大炮摆阵前。

交战开始的时候,就是大炮猛轰,先比谁的炮多弹药多!

不过两边的火炮和弹药都没有压倒性的优势,明军那边稍好一点,多打了十几轮,逼着清军主动发起了冲锋。

康熙的大军实际上被打散了,常宁也没有时间重整,只是把他们草草拼凑了一下。现在他们能顶着明军的炮火,扛着燧发枪发起冲锋,甚至还敢于和明军打刺刀白刃战,已经是相当强悍了!

可是,罗大为麾下的淮西军却比他们更加强悍,而且一个个都是满腔仇恨。憋着股气要把康熙抓出来千刀万剐!

如果常宁这个时候能让对面的淮西军知道,那个下令掘开黄河大坝的康麻子已经让他一刀杀了,对面的明军也许就没那么大劲头了。

可是他不能这么说呀,要怎么说,他手下的清军不得散伙?所以倒霉的常宁也就只能替他的好哥哥康熙承受淮西军所有的怒火了。

不过身处绝境,背水一战的清军,还是展示出了强大的战斗意志。

特别是佟国刚、佟国维,范承勋三人的部下——掘黄河大坝的事情,他们都有份!这要是落在对面的淮西军手里,还不得给凌迟碎过,剁成肉酱?

所以,佟家军和范家军也不得不豁出去了。他们被常宁摆在了前阵的中路,顶着明军最密集的炮弹,向着明军的集中布署的炮兵阵地,疯了一样的发起冲击。在硬挨了两轮霰弹之后,还一度和扑上了支援炮兵的淮西军步兵展开了白刃格斗!

由费扬古和马哈达指挥的两翼骑兵,同样骁勇异常!就在佟家军、范家军和淮西军展开肉搏,明军的大炮被双方搅在一起的步兵遮挡,无法发挥威力的当口,朝着明军两翼的骑兵发起了猛冲!

只要他们能冲垮明军的骑兵,常宁和杨皇后也许就能逃出升天了!

可是他们的马匹经过这些日子的交战和行军,早就已经累垮了,又没有办法补充,冲击力下降了不知道多少。

反观淮西军那边,因为得到了直隶豪强的补充,骑兵始终处于最强的状态。

另外,清军的骑兵数量也没有了压倒性的优势。罗大为能凑出4000骑兵,而费扬古和马哈达率领的骑兵也不过6000多,还是东拼西凑出来的,很难组成起紧密的队形,刚一冲锋,队形就开始散乱。

而明军的淮西骑兵则祭出了威力惊人的“竹枪冲击”战法,4000骑兵以营为单位,手执竹枪,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冲击,很快就将费扬古、马哈达二人的骑兵杀得死伤惨重!连身经百战,以骁勇著称的大将费扬古也被明军骑兵用竹枪给捅下了马,然后还被无数马蹄子踩成了肉酱!

马哈达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在他发现无法战胜明军的骑兵之后,干脆心一横,就领着残存的骑兵去冲明军的炮兵阵地,试图以此为步兵的胜利创造机遇。

结果当他领着骑兵从明军步兵阵前飞驰而过时,遭到了密集的线膛枪火力的打击,身中三枪,当场毙命!

随然费扬古和马哈达这两位清军骑兵大将的阵亡,战场上的主动权很快就落到了明军手中!取胜的明军骑兵马上就调转方向,开始攻击佟家军、范家军的侧翼。本来已经被明军的步兵压得快要崩溃的佟家军、范家军终于无法再坚持下去,在明军骑兵的侧击之下,全线崩溃。连佟国维、佟国刚、范承勋本人也没能幸免,全都死在了明军的刺刀和乱枪之下。

随着骑兵和佟家军、范家军的覆灭,常宁麾下的清军开始陷入了全线被动,被人数比不上他们的明军压在运河岸边,不断用大炮和射程较远的线膛枪轰击,很快就给杀了个伏尸遍地!

当毫无希望的死斗进行到下午的时候,临清州战场上的清军已经是一派兵败如山倒的惨状了!从杨皇后站立的临清州城墙上望去,全是大群大群的溃兵,如潮水一样被逼到了运河岸边。

常宁虽然是背水列阵,但他并没有断了运河上的木桥,所以溃兵的清军还可以争先恐后挤过木桥逃生……有些慌不择路的官兵还跳了运河,想从冰冷的河水中游去对岸,但往往游了一半,就没入水中不见了。

常宁自己倒是跑进了临清州城,哭喊着到了嫂子杨小弥跟前:“嫂子,嫂子,完了……我打败了,大清完了!”

而杨小弥只是惨淡一笑,对身边的老将科奇里·佛尼埒说:“老将军,您带上恭王走吧……这里交给我了!”

“走?嫂子……”常宁一愣,看着杨小弥,“嫂子,我不走,要走我们一起走,要死我们也死在一起!”

“五爷,你说什么傻话?”杨小弥苦笑道,“你不过是大清的一个王爷……凭什么和我死在一起?我是大清的摄政太后,先帝爷已经把一切都交给我了,那就由我来替先帝爷给大清一个了断吧!”

说着话,她也不等常宁和自己辩论,就冲老将佛尼埒一挥手:“带上恭王,马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