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七章 封赏之议(第2/2页)

可是现在,第二季收成两千多斤,小山一般堆在太极殿前,此刻的画面与当初截然不同。

尽管不愿相信,但众人却不得不信。因为事实就摆在眼前。

震惊过后,群臣很快想到了一个亩产五千斤的粮食作物对江山社稷,对黎民百姓的意义,于是愈发惊骇,最后一脸骇容又迅速化作惊喜。

“臣等恭贺陛下,江山永固,万代不息!”

众臣一齐行礼,李治欣悦仰天大笑。

这话没夸张,有了亩产五千斤的粮食,江山可不就“永固”了吗?

那么,接下来……

李治努力收敛了笑声,道:“朕且问众卿一句,此物之于大唐,比诸开疆拓土万里,孰轻孰重?”

众臣不傻,当然知道答案。

历史长河里,开拓疆土不过是王朝一时之利,历朝历代无论多大的疆土,少则数十年,多则上百年,一旦王朝转衰,当初得到的疆土必然会失去,这是千古颠扑不破的真理。

然而一种亩产五千斤的粮食,无论朝代怎样更迭,粮种一旦推广开来,是永远不会失传的。

如果将历朝历代的皇帝从地下挖出来问他们,是选择一种亩产巨高的新粮食,还是万里疆土,只要不是昏庸至极的帝王,他们的答案一定会选择粮食。

因为江山永固,是与粮食直接划等号,而不是开拓的疆土。

沉寂许久,李治终于听到众臣的答案,他对众人的答案表示很满意。

众臣入宫后,李治接连问了几个问题,刚开始时众臣还满头雾水,不知天子为何发问。

然而在场的都是当朝重臣,一个胜过一个的老狐狸,李治接连发问后,众人渐渐咂摸出味道了,于是若有所悟地纷纷瞥了李勣一眼。

人群里,李勣老眼半阖,不言不动如木雕,对身外事仿佛不闻不见不知。

李治也迅速瞥了李勣一眼,然后环视群臣,慢悠悠地道:“此物之重要,尤胜开拓万里疆土,那么……发现此物的人,朕该如何赏赐?”

“番薯现于大唐,说是旷世奇功也不为过吧?众卿觉得,朕能否对立下此功的人视若无睹,就当这件事没发生?”

众臣不但是捧哏,而且是优秀的捧哏,他们很清楚天子需要的答案是什么。

什么时候该顺着天子的话往下说,什么时候能瞬间分辨出天子说的是反话。

李治此话刚出口,心窍最伶俐的许敬宗立马接口。

“陛下,臣以为,发现番薯此物的人对大唐立有盖世之功,必须重重赏赐,有功不赏,岂不令天下的功臣寒心?”